摘要:更令他惊讶的是,这款机器人的日租金只要160元人民币,购买的话只需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而在美国,同类产品至少要卖上万美元。
1、登山界来了个外挂
“天啊!它在替我移动!”
“这是我见过最酷的东西!”
“中国是我这辈子见过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最近,一个美国小哥在张家界旅游时,体验了一款穿戴机器人,忍不住发出连连赞叹。
小哥说,穿上它,就好像有外力在推着他走路,简直不可思议。
“我根本没用力,却跑得这么快!”穿上外骨骼机器的小哥忍不住惊叹。
更令他惊讶的是,这款机器人的日租金只要160元人民币,购买的话只需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00元)。而在美国,同类产品至少要卖上万美元。
随后他在Tiktok上分享了一则体验视频,瞬间引爆全球网络。截至目前,视频播收获360万点赞,8万多人留言。
许多外媒也争相报道,称赞这个中国黑科技的强大。
小哥体验的这款黑科技,叫做外骨骼机器人,堪称“钢铁战衣”“户外爬山的最强邪修”。
这款给了老外亿点点震撼的国产外骨骼机器人,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火了一把。
今年春节期间,泰山的一则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一位登山的老爷子,在穿上外骨骼机器人之后,如有神助,立刻足下生风。
另一位游客说,本来爬到红门就想放弃了,然后就碰到了租赁外骨骼机器人的地方,穿上之后就像开了挂,让他如履平地,轻轻松松就爬到了南天门。
这款外骨骼机器人的原理是,通过先进的人体工学设计、动力系统和AI算法,精准感知游客下肢的运动趋势,并及时提供助力。
上山时它能推着你,让你如履平地;下山时则能控制速度,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它不仅能辅助你登山,还能实时监测游客的身体状况,同时还具备紧急呼救和景点讲解等功能。
穿上它,可续航8小时,行走14公里,帮助你节省30%—50%的体力,实现“无痛登顶”,而租金只要80元。
从此,面对一向专治嘴硬的泰山,游客也能发出“区区泰山,轻松拿捏”的感叹。
网友更是放出豪言壮语:管它什么三山五岳,就连喜马拉雅,也没在怕的。
那么,这个令人惊叹的外骨骼机器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2、十年磨一剑
这个外骨骼机器人,诞生于深圳南山的一家初创公司——肯綮科技。
这个名字起得极妙,肯綮(qìng)一词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是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正好完美贴合肯綮科技的主营业务。
肯綮科技成立十周年,“十年寒窗无人问”,直到今年才“一举成名天下知”。
今年春节期间,创始人余运波的电话差点被打爆,来电全是来询问外骨骼机器人的情况,或是要直接订购。
已经坐了多年冷板凳的余运波终于有了预感,这一次,要成了。
2015年,余运波在深圳创办了肯綮科技。这是他第二次创业。
1997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通信公司从事技术研发。
这本是一份令很多人艳羡的工作,但余运波的骨子里,总想创造出一些能改变大众生活的产品。
2000年,余运波辞职创业,研发银行U盾芯片。
这次创业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让他寂寞地坐了多年的冷板凳。
但多年后的余运波回忆,这些年的冷板凳并不白坐,他学会了一件事,就是专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他开始思考,能不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2015年,余运波瞄准了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最初他只是想帮助老年人实现行动自由,结果后来发现,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之广,辐射的人群之多,远超他的想象。
从日常行走到工业搬运,从登山到物流,从医疗保健到消防救援,外骨骼机器人都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帮助人类减轻负担。
它既可以让老年人行走更方便,也可以帮助年轻人户外运动更轻松。
“我们选择的赛道,可以让机器人助力人类更强大。”余运波坚信,这个赛道可以改变世界。
创业之初,团队只有30人,而放眼望去,整个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就是一个巨大的“无人区”。
10年间,余运波团队至少做了100代产品,但有90%的产品都被扼杀在实验室里。
因为他们自己穿戴后都觉得不行,要么太重,要么穿戴过程费劲,要么就是穿着不舒适。
最开始的机器人重达20公斤,人穿上后挪一步都费劲,而且价格昂贵,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余运波团队不断改良,至少经历了上百次更新迭代。
这10年里,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也没有任何融资,余运波个人还砸进去2000多万,当初的不少合伙人纷纷选择了退出。
余运波也想要过放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还是不甘心:真的没有机会了吗?是不是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了?
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1年春节的一个夜晚,一通电话,让余运波看到了曙光。
当时肯綮科技刚刚进入消费级市场,在泰山设立了试点,投入了少量的外骨骼机器人。
那天晚上,一个年轻人在穿上外骨骼机器人登顶泰山后,不知道在哪里归还设备,于是打客服电话咨询。
余运波接到了这个电话,就顺势问小伙子体验感如何,没想到对方很激动地说,自己靠外骨骼机器人轻松爬上了泰山,感觉很好。
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小伙子,给了余运波莫大的鼓励。
既然得到了正反馈,证明自己的方向是对的。
但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投放了一段时间后,依旧比较小众,体验的游客并不多,余运波团队决定在细节上继续改进。
彼时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有3.6公斤,通过数万次客户实测优化算法和反复打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它的自重降到了1.8公斤,价格也下降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余运波十年磨一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们的外骨骼机器人,便宜、轻便、安全、有效,从无人问津到被市场看见,只需要一个机会。
时间来到了2025年春节,那天对于余运波来说,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泰山景区,肯綮科技的租赁门店门可罗雀。一个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正在调试设备。这时,一位老人路过,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可以帮助你登山的机器人,你可以试试。
原本已经没什么力气的老爷子,在穿上外骨骼机器人之后,竟像开了外挂一样,行走速度快到拍摄人员都没跟上,这一场景被意外拍下并发布到网上,瞬间火了。
随后的故事就是,订单像雪片般纷至沓来。
余运波的天,终于亮了。
3、科技的本质是什么?
意外火出圈之后,肯綮科技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7月,公司完成了首轮融资。
而所谓的意外成功,背后长达十年之久的蛰伏。
如今,外骨骼机器人已经亮相黄山、峨眉山、华山、张家界、义乌等景区,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便利。
比如大寒尖,作为义乌第一高峰,海拔高达925.6米,普通游客正常上下全程需要8个小时,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游客只需要5个小时便可来回,节约了3个小时的时间。
今年8月,一位51岁的女性正是佩戴了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成功登顶海拔5642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成为全球首位佩戴外骨骼机器人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之一的攀登者。
除了为登山设计的助力机器人外,肯綮科技还推出了多款适合腿脚不便老人、偏瘫患者等人群的产品,还有专为搬运设计的腰部机器人,让体力劳动者在搬运重物时更省力,提升效率。
截至目前,肯綮科技的产品已经卖到全球五大洲,就连那些没听过的小岛都有它的客户。
根据著名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20亿美元。中国的外骨骼机器人产业也迎来了一个爆发。
外骨骼机器人,这项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黑科技,已经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照进现实。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享受这个“钢铁外挂”带来的便利。
在外骨骼领域,欧美国家早就有了研究,作为后起之秀,肯綮科技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贴近应用场景的快速迭代能力。
在余运波看来,国外在这一领域虽然比中国起步早,但“它没有中国的应用场景和研发联动环节,没有形成耦合闭环,就没办法快速迭代”。他很有信心,中国一定将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
谈及未来,余运波的目标是,未来5年内,让外骨骼机器人更轻、更好用、更智能、更便宜、更普及。
它可以是一条登山裤,穿上就能健步如飞,也可以是一双手臂,一对翅膀,让人体变得更强。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那个美国小哥的视频,一名外国网友在评论区留下一句话,获得了8万多个点赞:
“美国正在用AI取代工作岗位,而中国则利用AI辅助人类日常生活。”
这一点,恰好与余运波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一般人看来,机器人让人不再被需要,而我们的机器人是让人变得更强大。”
人类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地发展科技,究竟是为了什么?
“科技不该是阳春白雪,而应融入生活。要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非制造距离。”余运波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科技的本质,是让人类变得更幸福。
肯綮科技的官网简介上,这样写着它的愿景:普惠至普通大众,造福银发长者,造福普通劳动者。
在改变大众生活这条路上,余运波始终保持热爱,初心未改。文/喻汀
来源:最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