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空里的小碎片比子弹还快,这事儿想想就揪心,但别慌,地面团队连夜复盘数据,5天就完成飞船初步检修,空间站物资够撑,双乘组还在太空接着做实验,搜救队顶着零下低温练搜索,防护系统早布下“安全网”。
文|酸奶
编辑|拾言札记
最近刷手机,总能刷到网友追问“神二十航天员啥时候回家”的留言。
太空里的小碎片比子弹还快,这事儿想想就揪心,但别慌,地面团队连夜复盘数据,5天就完成飞船初步检修,空间站物资够撑,双乘组还在太空接着做实验,搜救队顶着零下低温练搜索,防护系统早布下“安全网”。
那么多人为英雄们保驾护航,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能落地?
这份惦念不是没道理的,执行神舟二十号任务的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已经在太空里待了190多天,这数字早就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的纪录。
大家原本盼着11月5日能在屏幕上看到他们平安着陆的画面,毕竟之前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乘组完成交接时,全网都跟着欢呼过,可没想到官方突然宣布返回任务推迟,瞬间把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直到官方通报原因,大家才知道,不是气候不给力,也不是着陆场没准备好,而是飞船在太空里疑似被“太空垃圾”撞了一下。
可能有人觉得“垃圾”能有多大事儿,但在太空里,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些漂浮的微小轨道碎片,看着可能就像一粒沙子或者一小片金属屑,可飞行速度能达到每秒好几公里,比子弹还快。
这么算下来,哪怕是毫米级的碎片,撞上飞船都可能留下凹痕,严重的话还会击穿舱体,给航天员的安全带来威胁,也正因为这东西威力太大,哪怕初步数据显示飞船没受重大损伤,航天团队也不敢有丝毫马虎。
陈冬他们仨在太空里的状态,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好在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时间就和乘组建立了专项通信链路,当地面工程师听到“我们一切都好”的应答声时,悬着的心才算先放下一半。
其实熟悉航天的人都知道,陈冬作为指令长经验丰富,之前就执行过神舟十四号任务,这次在轨期间,他还带着队友完成了一次超6小时的出舱活动。
那次出舱足足花了6.5小时,三个人配合着给空间站安装了一套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这已经是我国空间站的第7次防护加固工作了,穿着厚重的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操作,每一个动作都要耗费比地面多几倍的力气,可他们硬是精准完成了所有安装步骤。
现在自己乘坐的飞船遇到了碎片问题,大家都相信他们能在太空里沉着应对,地面上的应急行动也没耽误一秒。
指挥部当场就决定暂停原返回计划,核心就是“彻底排除风险”。紧接着,飞船系统、测控系统、航天员系统的专家们连夜凑到一起,组成了应急评估小组。
会议室的灯亮了一整晚,大家对着屏幕上的飞船数据反复复盘,从碎片可能撞击的位置,到各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哪怕是小数点后几位的波动都没放过。
这种高效不是凭空来的,疑似撞击发生5天后,航天团队就完成了飞船的初步修复和状态评估,现在已经进入更细致的细节排查阶段。
生命保障系统关乎航天员的呼吸、温度调节,姿态控制系统则决定飞船能不能平稳降落,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除了飞船本身,地面上10多个大系统也都动了起来,测控系统反复调试信号,确保能随时和飞船保持联系,通信系统开通了多条备用链路,防止出现信号中断的情况,着陆场更是提前进入“备战状态”。
现在的东风着陆场已经入冬,夜里温度能降到零下,搜救队员们特意针对这种暗夜、低温环境加练,无人机反复测试夜间搜索的精准度,医疗团队把急救设备提前调试到最佳状态,连航天员落地后要换的保暖衣物,都已经按尺寸准备好了。
航天员在太空里能安心等待,还要靠中国空间站这个“太空家园”的强力支撑,最近央视的报道里提到,空间站组合体现在状态特别稳定,能源、环控、通信这些系统都运行正常,相关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更重要的是,它现在能同时容纳两个乘组长期驻留,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乘组在上面相处得特别融洽。
两个乘组凑在一起交流实验数据,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把培育植物的笔记详细交给接替的同事,连植物每天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变化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们还一起完成了3项空间科学实验,比如在微重力环境下观察材料结晶,研究空间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这些实验数据都实时传回了地面,对未来的航天科研特别有价值。
为了应对太空碎片这种“隐形威胁”,咱们的空间站早就做足了准备,简单说就是一套“预警—规避—防护—监测”的完整办法。
先靠太空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可能来袭的碎片,如果能躲开就调整轨道避让,躲不开的话,飞船和空间站上的防护装置就能派上用场,万一真的出现轻微损伤,舱体撞击泄漏监测系统能立刻定位到问题位置,方便航天员及时处理。
回家之路已铺好这种防护还不止靠自己,我国会定期向世界发布空间站的轨道参数,和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保持沟通,大家一起共享太空环境信息,共同维护太空的安全。
加上空间站里储备的物资够航天员用45天,要是真有紧急情况,15天内就能发射备份飞船去接应,这么多保障叠在一起,延迟返回也就成了风险可控的选择。
现在关于神二十返回的好消息越来越多,航天团队透露,飞船的状态评估很快就要收尾了,各个系统的接口都匹配良好,已经具备了执行返回任务的条件,搜救队员们在着陆场演练时,经常会抬头看看天,心里都盼着那道熟悉的返回舱轨迹早点出现。
网友们的留言也从最初的担心变成了安心,“相信航天团队”“等英雄回家”成了评论区的高频词,其实航天探索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遇到点小波折很正常。
这次神二十返回延迟,没有让大家慌了神,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背后的底气——航天员在太空里沉着冷静,地面团队反应迅速,空间站保障有力。
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就是中国载人航天一步步稳扎稳打的证明。
结语不用急,也不用催,现在所有的准备都在朝着“安全返回”这个目标推进,搜救车已经加满了油,医疗设备已经调试完毕,家里的灯光也都为三位航天员亮着。
就像网友说的,只要他们能平安落地,多等几天真的没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再多点耐心,等着那声“神舟二十号返回舱着陆成功”的播报,等着看他们笑着走出返回舱的那一刻。
来源:言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