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回到童年,躲进姥姥姥爷家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2:31 1

摘要:去奶奶家的那段路,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北方暖洋洋的午后,奶奶每次都会带着黄瓜西红柿,走累了,我们三人就坐在路边的花坛上吃。还有一次,那是我更小的时候,大概是深秋的夜晚,我和爷爷从街上走回农村的家里,北风呼啸,很…

童伟格曾在《西北雨》里写:“想象年老就是这样的:你的灵魂蜗居其中,格外容易知觉屋里什么是新修缮的,什么是旧模样的。你的灵魂有时快乐、有时沮丧,有时甚且回到青春的激情与躁热中,然而,这一切都不会被人瞧见。对路过的人而言,你始终就是间旧房子,静静覆盖着时间的尘埃。”

在我小时候,对“年老”也有过很具体想象:话变得很少,眼神变得很温和。

假期去奶奶家,楼梯门口总是坐满了老人。他们偶尔聊会天,更多时候只是摇着蒲扇,看着地上的阳光一言不发。有时候我会摇着腿和奶奶坐在一起,好奇地和他们搭话。

我对年老的想象,就来自于和老人们待在一起的时光,这些时刻让我安心、踏实。

重阳节那天,我们发起了一个征集,内容是「和老人共度的温暖时刻」,收到了很多来稿。

我们看见很多温柔的故事,有些关于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些来自素不相识的陌生老人。有读者说,这份记忆留在脑海深处,趁着这次机会才擦拭清晰;也有朋友分享的故事就发生在不久前,被她留在了手机相册里。

当我们郑重地写下这些故事,我们就 不再只是“路过他们的人”,我们看到,记住,感谢,想念。

希望大家不只在重阳节,才想起他们。

01.

“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光,

总是暖橙色的”

@佳文

前两天夜里总是做噩梦,醒来后觉得很不安,每每感到不安,我总想去看看奶奶。

小时候父母离异得早,我和妹妹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奶奶长大的。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学校在我家附近,奶奶每周一到周五来家里陪我们住,照顾我们。那时学校周五下午只上一节课,下课后和妹妹就拎上一些东西回奶奶家。

去奶奶家的那段路,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北方暖洋洋的午后,奶奶每次都会带着黄瓜西红柿,走累了,我们三人就坐在路边的花坛上吃。西红柿的酸甜、黄瓜的清爽、我们三个人的欢笑,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轻松

记忆里小时候的家没有颜色,或者说是灰色,父母的争吵、爸爸每天的冷脸和皱眉、我和妹妹小心翼翼地活着,这些场景搭配上冰冷灰色的房间,就是我对家的全部记忆。但是奶奶家和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总是暖橙色的,奶奶家的小区是橙色的砖墙、墨绿色的树、灰褐色的花坛,花坛边上坐着开怀大笑的我们仨。虽然没有照片留在手边,但是这画面每每想起都清晰无比。

电影《我们俩》

虽然奶奶早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但只有去奶奶家和奶奶呆一会才能让我感到心安,即便我现在已经35岁。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的温暖时光,是我心底里最温暖的力量。

02.

我换了位置给爷爷挡风,

爷爷开心地笑了

@老鼠爱米粒

小时候,农村最普通的鞋就是解放鞋,又称劳保鞋,是那种草绿色、肥胖的、不是很漂亮的鞋。我上小学的时候,爷爷给我买了一双烟灰色的、秀气的、修长的皮底鞋。现在想想,应该是劳保鞋的高定版。

穿着那双鞋走在雨后初晴的沙地上,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还有一次,那是我更小的时候,大概是深秋的夜晚,我和爷爷从街上走回农村的家里,北风呼啸,很冷,我换了位置给爷爷挡风,爷爷开心地笑了。

电视剧《我爱我家》

03.

“我被陌生的长辈爱到了”

@哈海棠

去年一个人在机场等待值机,特地选了个没人的角落坐着。

刚坐下的时候周围椅子上都没人,过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一个老年团,一瞬间所有椅子上都有了人。

大爷大妈们的背包全都鼓鼓的。坐下没一会儿,他们就开始从包里掏出瓜子、水果、牛肉干还有泡面等,开始互相分享,这个你抓一把,那个你也来一点,好不热闹。

我懒得动,一直就那样坐着。突然,旁边一个阿姨抓了几颗番茄放到我手里,也许她把我也当成旅游团一员了?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有被陌生人爱到,还是来自一位陌生长辈的爱。我连忙说谢谢。

偶尔还是很喜欢老一辈人的外向热情。那一刻我好像不再是孤单一人,仿佛也有了可以在心里小小依靠一下的团体,拥有一些短暂的安全感。

对于我而言,这是个难忘的瞬间。我平时也不怎么和老年群体接触,除了家中长辈。也许在善良的陌生长辈眼里,偶遇的年轻人和自己家中的孙子孙女一样,都值得关爱一下。老一辈的热情外向也是我们这辈人缺少的,还挺珍贵的。

04.

“在外婆的怀里,我开始有些困了”

@阿东

我记不清是几岁的一个夏夜,但那个时刻的感受很清晰。

那天,父亲在一个家庭聚会中喝得大醉,带着酒意和母亲大吵大闹。也许是多年的委屈突然爆发,也许是那天我调皮捣蛋,母亲冲进厨房提出菜刀,带着夏日那一股脑的燥热和宣泄,带着撕心裂肺的胡言乱语,冲向父亲,劈里啪啦砍在卧室的木门上。

我愣在原地,惊惶、颤栗又大声哭闹,只知道周围到处都乱成一团。

这时,我看到角落里伸出一只小手。 外婆从楼下探出头,笑着朝我招手。茫然中,外婆抱着我来到河边的阳台上。

那是一个凉爽又静谧的夏夜,河水在暗蓝色的天色中,传来潺潺声。四周都是蛙鸣和虫叫,星光散落在夜色中,一股淡淡的蚊香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外婆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躺在藤椅上,把我抱在怀里,她轻轻抚摸我的脑袋,眼神望着远方的黑夜中。

楼顶上父母的吵闹声依旧,但好像离我很远。在外婆的怀里,我开始有些困了。

我对这个时刻的记忆特别深刻。那种温暖并不热烈,而是带着平静甚至有些凉爽的,就那么淡淡的,像风油精一样,总是在浑噩、无助的时候,突然飘向你的鼻腔,让你清醒起来。

05.

“和爷爷一起把花椒叶挑出来”

@林白

由于工作,我一年中回家的次数不多,每次我回家都会帮家里干活,这样他们就可以少干点。

夏天的晚上,我和爷爷在院子里把多余的花椒叶从花椒里捡出来,一边干活一边陪他们聊聊天。

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土地是我们的根。

爷爷那一辈就靠种地养家糊口,爷爷年轻的时候学医,让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个的选择,后来在乡村当了一辈子的医生,即使现在80岁了,也每隔几天到镇上坐堂。虽然没有什么救死扶伤的过往故事,但每次只要病人有什么不舒服,爷爷都能对症下药,尽自己所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也许因为自己是医生,爷爷也一直很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很少生病住院。而且,我每次和他聊天都有所收获,他的叮嘱让我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便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适当运动,按时吃饭和休息。

有时候,他也会给我讲一些人生的经历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国庆时我回家去他坐堂的药店接他,当时我虽然有所注意,但因为着急,进门时没有和药店的阿姨打招呼。后来,爷爷单独和我说了这件事,说到进门时应该和药店的人先打个招呼。我说爷爷我记下了,下次会有礼貌的。

爷爷那一辈人生活很苦,基本都吃不饱,所以现在生活好了,但是有些东西即使坏了也舍不得扔,他们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更别提出国,他们一生围绕着那片土地,过着平淡的生活。爷爷奶奶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度过平安的一生,真好。

06.

“看见杨绛的照片,

以为看见了我的奶奶”

@Ivy

第一次看见《杨绛传》的封面照片,就把杨绛先生和我的奶奶联系在了一起,她们在照片里真的很像。

杨绛先生是智慧长寿的大家,奶奶是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但她们一样的温暖慈祥,给我无尽的滋养。

左图为《杨绛传》封面,右图为Ivy奶奶的照片

记得有一次奶奶催我睡觉,说“太晚了”。(我那时正偷看小说,她不识字,以为我在学习,想起来真惭愧。)

记得奶奶的灵魂拷问:“啥叫想,啥叫不想?”。(我说不想学习,只想看电视。)

农家院子里,月光下,我和奶奶坐在一起。她笑着说听不懂我们现在的词,我逗她知道‘激动’这个词吗?奶奶想了想,说:“就是心扑通扑通跳吧……”

记忆清晰如昨,但奶奶已离开我二十五年,想念我的奶奶!

07.

“爷爷带我看《射雕英雄传》”

@菡萏

我上小学之前,家里还没有买电视。

爷爷给我订了个小板凳,晚饭后,爷爷会带上小板凳、带上我,去村里邻居家看电视。

那时,电视上播的是老版的《射雕》。

每每想起,很温暖。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08.

“老人的笑容,

像是隔空投送的大大拥抱”

@Soowa

相信很多人都会写自家熟识的老人,那些长时间共处的被爱和温暖包裹的感觉。

而我想把目光聚焦在一次短暂交会给我带来的思考上。这件事昨天晚上才发生,仔细想想,人生许多时候可能都是这样。

昨天晚上七点多,我骑着电动车赶回家,已经加班了一会的我,依然在为明天的待办事项焦虑。当我急急忙忙地想要穿越过那个熟悉的路口时,一辆高高的旅游大巴转了个弯,刚好挡住了我读秒冲刺的节奏。我朝上看,刚好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文老者,向我咧开嘴,给了我一个诚恳的笑容,就像是隔空投送的大大拥抱。

渐凉的秋风中,我突然感到周身温暖无比。

有时候,我们停在某个路口懊恼不已,后悔没有更快地穿越它,后悔总是晚一步,慢一步。但如何去揣摩“命运望向我们的眼神”呢?或许它正在对我们报以淡淡的笑,而我们只需领受此刻的隽永。

老人跨越玻璃窗的笑容,就像在时间的对岸告诉我,没什么的,一切都会过去。所有看似被“卡住”的状态,也许恰恰是为了留给人欣赏一朵花,一阵风,一个笑容的闲暇。

09.

“学校真好啊,

让我的孙女学到这么多本领

@书咖酒剧游

我的婆婆今年81岁了,她是个睿智的老人。

20年前,我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 开始学查字典。那时候女儿每天放学回来,奶奶总有一个不认识的字需要小孙女帮忙查查字典。等到我们下班回家,一进家门,小学生会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报告,说她帮奶奶解决问题了。这时候,婆婆就一边摆桌招呼我们吃晚餐,一边笑呵呵地感叹“学校真好呀 ,让我的孙女学到这么多本领,我也跟着受益”。

如今她的小孙女已走上三尺讲台。感谢老人家的智慧让小朋友爱上学习,保持学习的兴趣。我经常给她讲这个温馨的故事 。

10.

“闻着饭香,继续做美梦”

@变变

每次我放假回家时,虽然人还在床上迷迷糊糊的,但饭香已经飘到房间来了,一般我就这么闻着若有若无的饭香继续做美梦,真是无比的幸福啊。

这做饭的人就是我的奶奶,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她是个很勤快的老人,能做超级多事,对我也超级好,所以我也对她好!但我知道我为她做的不如她为我做的万分之一。

人就是在切切实实的幸福中活着。

电视剧《家有儿女》

11.

“我最爱的两个人,带我买牛奶冰棍”

@风月清明

步入五十的我也来追忆一下儿时和姥姥姥爷的温暖记忆——

八十年代初,是冰棍放在白色木箱里、盖着厚棉被售卖的时代。夏季午后,眼巴巴盼着蹬自行车的人穿梭在楼宇之间(那时楼房只有三四层),捏着姥姥午睡醒来给的三分或五分硬币,追过去买一根红豆/牛奶冰棍,舔着冰凉凉,品着甜丝丝,那真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

一个夏天里总有那么几次,姥爷会带我去本地唯一一家有冰品的餐馆(那时根本没有下馆子吃饭的条件),给我买一块牛奶冰砖,姥爷则点一杯冰牛奶。冰砖好像升级版的牛奶冰棍,奶味超浓郁,对于学龄前的我来说,那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还有姥姥带我和表妹买赖氨酸面包,还有不会断顿的上海麦乳精,冲泡好喝干吃更香甜……

小学二年级时,姥爷离开了,初中一年级,姥姥也走了。我最爱的两个人,愿您们在天堂安好,永远怀念您们!

12.

“落日下,爷爷和孙女坐在一起”

@Freesia

事情过去十几年了,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一个秋日的傍晚,落日洒在485路公交车上,前排有个八九岁小孙女扎着马尾辫依偎在他爷爷的肩旁,爷爷头也自然的靠了靠孙女。

公交车在落日的余晖下缓缓行驶,孙女就这样一直靠着爷爷......望着前排的爷孙,我哭得泪流满面,我好想我在天堂的爷爷,我好想依偎在爷爷的身边啊。

13.

“我的外公,专宠我”

@辥

小时候,外公在村上小学任教。学校里有一口井,一直没有井盖。

父母外出打工,把我留给外公外婆带。后来我去上了小学,没多久,外公就自制了一个井盖,把井给封上了。学校里其他老师都说外公疼我,这么多年了,直到我来了这口井才拥有了井盖。

小时候和表哥们争玩具,永远都是他们挨打。我当时太小了,这些故事都是妈妈转述给我的。我只记得学校门口的大花坛,里面全是外公精心养育的各式各样的花朵,而我作为他唯一的外孙女,也是他最精心养育的小花朵。

电影《八两金》

14.

“姥姥说,饺子的边

是长长的睫毛”

@清好的四季

那时候我刚工作,单位分了我一个小房子住,于是我把姥姥接来一起住。那时她年纪也是将近八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做饭收拾屋子都没问题。记得每次包饺子的时候,她都会有意把饺子的边捏的很长,说等我将来有了孩子,会有长长的忽闪的睫毛。

后来,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女儿,眼睛很大睫毛很长,我想象她在天上笑着对着我说,你看我没说错吧。

姥姥去世已经大概三十年了,我从未忘记她带给我的温暖。

15.

“祖祖给我一颗糖”

@横舟

还没上幼儿园的年纪,院子里有间房子总是门窗紧闭,小孩儿透过破损的泥墙能看见一架木床,用灰色的蚊帐严严实实罩着,偶尔传来一些轻微响动,那动静让人怀疑蚊帐里窝着一只不爱动弹的猫。

我们爱在院子里打闹,但如果有孩子围着那间房喧哗游戏,就会有大人喝止。房子里是邻居家的老人,我们应该称呼“祖祖”,孩子的喧哗会打扰到老人休息。祖祖极少走出她的房间,孩子也不被允许靠近窥探,她的存在几乎无声无息。

有天我实在好奇,于是透过泥墙的缝隙,轻轻戳了下蚊帐,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老太太探出半边身子,招手让我进去。

我惴惴走进往日不被允许靠近的房间,呆呆地立在床边,光线昏暗。祖祖翻箱倒柜找出一个罐子,揭开罐子密封的塑料袋,小心翼翼捡出一颗冰糖,放进我的手心里。

那颗冰糖的味道早就模糊,但小小的孩子,同时有了关于糖和衰老最早的记忆锚点,衰老在那天确确实实印入了一个孩子的眼睛,我懵懂地记下了生命会有无声之时的最早感知。

今天,那颗冰糖回味起来,似乎有了甜味以外的其他味道。

16.

“和外婆一起做针线活”

@米罐子

外婆有个布包,里面放着针线剪刀碎布头。午后没什么活计了,她就爱就缝缝补补。

她总让我帮她穿针,这是我最开心的活儿了。阳光晒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

电影《诗》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