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分的分差把决赛打成训练赛,可真正让对手后背发凉的,是杜锋赛后那句“大湾区最瞩目金牌留在广东”——这话把一场球赛的胜负直接升级成区域资源争夺战,听着像赢球的庆祝,细品全是青训、资本、政策三条线一起收紧的杀气。
36分的分差把决赛打成训练赛,可真正让对手后背发凉的,是杜锋赛后那句“大湾区最瞩目金牌留在广东”——这话把一场球赛的胜负直接升级成区域资源争夺战,听着像赢球的庆祝,细品全是青训、资本、政策三条线一起收紧的杀气。
现场看完球的家长最有体会:孩子还在纠结能不能进校队,人家已经把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尖子打包成国家队了。
沈梓捷、贺希宁、李炎哲、徐杰、杜润旺,身份证前四位都不一样,球衣背后却全是“广东”——这根本不是临时凑阵容,而是把整个湾区的篮球苗子提前十年就登记在册,决赛只是拿出来亮个相。
更扎心的是数据:浙江队也算青训大省,可他们本场能打的十二人里,只有三个真正出自本地青训,其余全是“买办”;广东十二人里十一个自己土壤长出来,连替补席末端的小将都是东莞体校出品。
36分差距背后,是“自产”对“采购”的碾压式胜利,也是家长最焦虑的那道题——把孩子送哪儿,才不至于以后只能当观众。
杜锋把话说得客气:感谢团队、感谢体育局。
翻译过来就是“系统到位,金牌只是交作业”。
这个系统长啥样?
省里2000所中小学篮球特色校,CBA俱乐部直接下沉到小学发球鞋,体校教练跟班上课,发现好苗子当天就能办转学。
别的省还在算“体育加分”时,广东已经把文化课塞进训练馆隔壁,孩子白天打球晚上刷题,毕业既能考大学也能签俱乐部,两条路都铺好,家长根本不用赌。
所以场上最狠的不是101分,而是广东让篮球成了“不牺牲学业”的选项。
别的队家长看球提心吊胆:赢了怕孩子更不想读书,输了怕白耽误作业。
广东家长可淡定,徐杰就是样板——省实毕业,联赛明星,照样上大学。
一条“打球+读书”双保险,直接把隔壁省的后备库干成“单选题”,谁还跟你拼决赛?
拼招生就输了。
更无解的是官方放出的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联赛已在桌上。
意思是现在这套青训不止给CBA输血,还要自己造一个顶级舞台,十一座城市轮着打主客场,门票、转播、赞助全留在本地。
孩子还没毕业,就能在“湾区联赛”里先拿工资,水平够了再跳级去CBA。
等于广东自己另开一条赛道,把全国原本有限的“职业名额”再扩容一圈,以后别的省想送人上来,得先问湾区同不同意。
资源一旦闭环,36分只会变成常态。
听到这儿,再看杜锋那句“最瞩目金牌”,其实就是告诉所有还在犹豫要不要让孩子练球的家长:别纠结了,大湾区已经把出口从“独木桥”扩成“立交桥”,留下来就能两头吃。
不信?
省体育局赛后连夜发的推文里,青训报名通道直接挂在第二栏,服务器一度被挤爆。
等别的省市反应过来,最早一批登记的孩子可能已经拿到明年暑期集训营的房卡。
所以赢球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把赢球做成说明书,还公开售卖。
决赛哨响那一刻,比赛结束,招生才刚刚开始。
要不要让孩子上场,决定权看似在家长手里,其实时间窗口已经咔哒一声开始倒计时——再观望,连替补名单都写不上。
来源:坦荡的糯米Qfh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