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印巴停火以后,印度这个国家再度凸显其“与众不同”之处。该国不仅在国内将丧事当作喜事操办,大张旗鼓地庆祝了10天,还封禁了众多自媒体账号。甚至连中国的环球时报这类据实报道的媒体,也被印度方面污蔑成“传播虚假信息”。这种“在战场上未捞到好处,却妄图在舆论上占便宜
在印巴停火以后,印度这个国家再度凸显其“与众不同”之处。该国不仅在国内将丧事当作喜事操办,大张旗鼓地庆祝了10天,还封禁了众多自媒体账号。甚至连中国的环球时报这类据实报道的媒体,也被印度方面污蔑成“传播虚假信息”。这种“在战场上未捞到好处,却妄图在舆论上占便宜”的行径,更体现出印度在战略层面的焦虑。就在此时,印度的邻国纷纷采取行动,使印度陷入被“包围”的境地。
据中国新闻网5月17日消息,应尼泊尔的邀请,中方一个高级别代表团于5月14日至17日对尼泊尔进行了访问,期间与尼泊尔总理奥利、众议院议长吉米雷、联邦院主席达哈尔以及众议院副议长拉纳等进行了会面。
据中新网报道(见下图),中国代表团此次到访尼泊尔,目的是增进两国政治互信,促使中尼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持续向“深层次推进”。尼泊尔方面给出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表态,原话是“不允许任何势力借助尼泊尔领土开展反华活动”。大家都清楚,尼泊尔长期处于印度的势力影响之下,在当前的南亚局势中,尼泊尔的这一表态,颇具深意。
事实上,在2025年4月至5月期间发生的印巴争端中,中国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协调地区矛盾。中国提议对克什米尔袭击事件的真相展开调查,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而且,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并非始于本轮印巴争端。举例来说,巴基斯坦采购中国的歼 - 10C战机以及红旗系列防空系统,这是两国多年来正常推进的军事技术合作,并非是针对其他国家而开展的。
然而,在本轮印巴冲突发生之后,双方军事对峙态势进一步加剧。5月7日,印度方面冲动地发起了“朱砂”行动,对巴基斯坦境内的9处目标实施空袭。鉴于此,巴基斯坦战机紧急起飞予以应对,最终成功击落印度多架战机,令印度陷入难堪境地。
然而,面对这般惨重的损失,印度已然将怒火发泄到中方头上。在众多印度政客看来,倘若没有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扶持”,巴基斯坦早就会在他们的军事威慑下低头。比如,5月12日,印巴停火两天之后,印度陆军前退役中将尚卡尔在接受印度媒体pgurus节目访谈时称,要是必须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中挑选一个“敌手”,印度更倾向于与中国开战。由此可见,印度企图“碰瓷”中国的想法,在当地似乎已然“根深蒂固”。
实际上,印度与中方较劲,不外乎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所致:
首先是由于印巴关系。在印度看来,中国给予巴基斯坦有力支持,这给印度对巴基斯坦实施压制带来了阻碍,此方面缘由就无需详述了。
其二是妄图染指中国领土。比如,印巴停火之后,中方在藏南地区公布了第五批可公开使用的地名,这并非是在本轮印巴争端之后才开展的行动,而是中方在相关区域一以贯之的政策举措。然而,印度方面觉得我方是在故意配合巴基斯坦,于是印度外交部发布声明,强烈反对中方此举。实际上,公布藏南地区公开使用的地名,不过是中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基本操作,和其他事件没有关联。
其三,印度长久以来怀揣着“亚洲霸主”的梦想。印度一心渴望成为亚洲的霸主,却始终难以跨越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强国这一阻碍,这使得印度的政客们内心满是沮丧。此外,印度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达成心愿。
由于上述三个因素,在某些国际事务方面,印度并不愿意与中国协作。就像,身为金砖国家以及上合组织成员的印度,一直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否定态度。显然,印度担忧中方影响力在南亚扩大,会对自身形成战略“挤压”。实际上,印度也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它依旧秉持“去中国化”立场。
印度的拒绝,并不意味着其“周边国家”都会拒绝。印度除去中国,还有五个陆地接壤的邻国,分别为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和不丹。当下,除不丹外,其余四国早已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携手开展经济建设。不丹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长期在各方面与印度“同步”,所以未能加入。如今,除不丹之外,印度几乎被包含中国在内的五个邻国“环绕”。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自不必多言。咱们先来讲讲上文提及的尼泊尔,尼泊尔地理位置颇为特殊,在国际社会被称作“陆锁国”。它地处喜马拉雅山西侧,仅与中国和印度相邻,且没有海洋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尼泊尔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扰。自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后续有望借助中尼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破地理上的隔绝状态,融入区域经济的大循环,从而转变为“陆联国”。近些年来,尼泊尔持续与中国发展经贸往来,也因此切实从中国这里获得了经济实惠。然而,印度却只想一味地拉拢并威逼尼泊尔实施“去中国化”。两相比较之下,尼泊尔自然更乐意与中国交好。
除尼泊尔之外,南亚另有一个颇为典型的国家,即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同样仅有两个陆地邻国,分别为印度和缅甸。与尼泊尔相比,孟加拉国的情况稍好一些,它紧挨着孟加拉湾,拥有自己的出海通道。然而,受宗教、民族等因素影响,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关系并不和睦。据孟加拉国军事媒体“孟加拉军事”的报道(见下图),印巴大战结束后,于5月13日,孟加拉国派遣该国陆军军需总局局长阿布·巴卡尔·西迪克·汗少将率队前往中国访问,其目的是与中国洽谈军事装备的采购事宜。颇为巧合的是,他们指定购买的4种军事装备均为防空武器,其中包括在印巴空战中表现出色的红旗 - 9BE远程防空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JSG - 400预警雷达。在这个时间点上指定购买这类装备,其意图十分清晰,他们是在防备印度。
最后来谈谈缅甸,缅甸在历史、文化和宗教等领域与印度有着深厚的渊源,不过两国存在两处领土方面的争议,同时地区民族问题和武装冲突也从未间断。今年5月,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议员就领土问题发表了不恰当的言论,遭到了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发表声明的严厉斥责。
总体来看,在印度周边的6个邻国里,除不丹外,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这5个国家均存在矛盾,当下印度已然处于被这5国“环绕”的状况。不过,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如今依旧有着“莫名的自信”,毕竟为期10天的“庆贺”尚未结束,“大国之梦”也还未苏醒。
实际上,中国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情谊,所谓“包围”某个国家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如今,印度陷入了孤立无援的艰难处境,是时候对与周边国家的相处方式进行反思了。毕竟,恃强凌弱并非长远之策,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方向。
来源:熊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