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AUSA2025)上,众多军工企业展出了各型武器装备,其中不乏多款具备一定自主作战能力的智能陆战装备。本文将选取三款在此次博览会上展出的智能陆战装备进行介绍,并探究此类装备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关键词: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
摘要:在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AUSA2025)上,众多军工企业展出了各型武器装备,其中不乏多款具备一定自主作战能力的智能陆战装备。本文将选取三款在此次博览会上展出的智能陆战装备进行介绍,并探究此类装备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AUSA2025,智能陆战装备,无人战车,自主导弹发射车
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10月13至15日,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在此次展会上,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首次公开展示了新型MUTT XM 8x8轮式无人地面战车。该车是MUTT无人地面战车的改进型号,最大载重量超过1360公斤,可为前线部队运送弹药、油料、武器装备等补给物资,有效减轻士兵的运输负担,提高后勤补给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可快速更换有效载荷,搭载模块化遥控武器站、电子战设备、侦察设备和清障设备,执行火力支援、电子战、前沿侦察和清障任务,具备较强的多任务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
武器方面,这次展出的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搭载有一台康斯伯格公司生产的RS6遥控武器站,该武器站上配备有一门通用动力军械与战术系统公司(GD-OTS)研制的XM915三管20毫米加特林机炮。该机炮全重仅约52公斤,射速750至1500发/分钟,可使用美军标准的M50和PGU弹药,也能发射M940多用途弹药。RS6武器站上配备有一套光电传感器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快速自动捕捉并跟踪目标,具备较强的自主目标检测和识别能力。此外,该无人车两侧还布置有两具无人机发射架,具备搭载和发射巡飞弹或拦截无人机的能力。这些系统使得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可在与战场管理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的情况下,有效自主探测、锁定并拦截小型无人机、巡飞弹等低空慢速目标。
动力方面,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配备有一套新型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相比MUTT无人地面战车之前所用的动力系统,该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更为强劲,可稳定输出超过10千瓦的可用电能,为无人车上可能搭载的定向能武器系统、雷达系统和电子战装备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凭借这一混合动力系统,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在现代战争的复杂环境中,能够搭载更多种类的有效载荷,执行更为多样化的作战任务,发挥更高的作战效能。
传感器方面,除了RS6遥控武器站上自带的光电传感器以外,此次展出的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可能还配备有激光雷达,以及Ku波段相控阵雷达。激光雷达布置于车身前方,四面Ku波段相控阵雷达布置于无人战车的四角,如下图所示。激光雷达可使无人车具备地形和物体识别能力,有效规避障碍物,而Ku波段相控阵雷达则可以为武器站提供精确的目标探测和指引,引导车载武器系统进行反无人机作战。
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搭载的传感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外,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还高度重视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该车既可以在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自主执行前沿侦察任务,凭借自身的传感器和算法,在复杂地形中寻找目标、规避障碍;也能在士兵的远程控制下,执行清障任务,利用其强大的动力和灵活的机械结构,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通道。在基地防御任务中,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可与基地内的其他防御系统相互配合,形成严密的防御网络,保护基地的安全。这种灵活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使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具备成为战场多面手的潜力,未来有望在各种作战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上,雷神技术公司首次展出了一款名为“深度火力”(DeepFires)的自主导弹发射车。该车以奥什科什防务公司研制的6×6 FMTV A2轻型战术卡车底盘为平台,车身前部配备有集导航、控制、目标指示等全套自主功能为一体的前置模块,车身后部搭载有一套四联装集装箱式发射系统,可携带和发射“爱国者”防空拦截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并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到作战前沿,具备较强的自主能力、多任务能力和一定的空运机动能力。
武器方面,“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后部搭载的四联装集装箱式发射系统,可根据任务即时换装。其既能够携带“战斧”巡航导弹执行纵深打击任务,也可换装“爱国者”防空拦截弹转入防空反导模式,同一辆无人车即可在数小时内完成“攻”与“防”的角色切换,实现现有美国陆军同类发射车无法比拟的战场适应能力。
自主能力方面,“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配备有Forterra公司研制的核心自主套件,该套件集成AI导航系统、多种传感器系统以及可在GPS信号缺失环境下运行的避障算法,可使该车在复杂地形环境中自主机动、进入阵地、完成发射工作,并自主撤回隐蔽点。该车还具备无人化弹药补给能力,可有效减少弹药补给人员在前线暴露的风险,显著减轻远征后勤压力。
根据雷神公司在展会上发布的信息,在自主作战过程中,“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可应用两种模式:人员控制模式和跟车模式。在人员控制模式下,最多6辆“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可同时受控于1名作战人员,这名作战人员可为这些车辆设置目标点,设置完成后,这些车辆会自主机动至目标地点。在跟车模式下,“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可自主跟随有人战车的轨迹行进;在到达目标地点后,多辆“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可根据要求自主进入指定的发射位置并发射导弹;在完成发射后,多辆“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可重新集结。
此外,“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搭载了一套车载电源系统,可在无外接电源的环境中连续运行多日,为导弹装卸等需要电力供应的工作提供必要支持。该车的车体尺寸和系统全重还控制在C-130运输机单架次装载上限以内,可从二线机场直飞前沿孤岛或丛林简易跑道,落地后快速完成机动部署,能够为印太地区的美国陆军分布式作战行动提供“随叫随到”的远程打击火力与防空反导能力。
雷神公司副总裁布莱恩·伯顿(Brian Burton)在展会上表示,其公司的“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已参与美国陆军通用多域发射器(CAML)项目的竞争。目前,美国陆军针对该系统的采购工作尚未启动,但美国陆军协会官员表示,陆军相关人员正重点考虑加速该系统的原型开发和作战评估工作,目标是使其能在2026年内在印太地区实现部署。
奥什科什公司在2025年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上展示其新推出的新型多任务自主车辆(FMAV)系列,该系列主要由“极限多任务自主车辆”(X-MAV)、“中型多任务自主车辆”(M-MAV)和“轻型多任务自主车辆”(L-MAV)组成,旨在满足美国陆军在远程精确火力、高韧性编队和可扩展自主性方面的现代化需求。该系列自主车辆采用了可用于障碍物检测的传感器融合技术、编队协同技术和模块化载荷设计,可在复杂地形中自主机动、自主编队、自主跟随,也能够换装不同的载荷,执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
1.X-MAV
X-MAV(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AV是一款15吨级别的10x10轮式导弹发射车,配备有越野底盘、集成车载电源、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控制系统以及开放式通用载荷架构,可在自主模式和可选有人模式之间切换,能够搭载美国陆军现役的多种型号导弹,具备一定的自主作战能力和多任务能力。
据报道,X-MAV可携带和部署4枚“战斧”巡航导弹或4枚“爱国者”-3防空拦截弹,以执行对地打击、对海打击和防空作战任务。作为该车的主要武器,美军目前现役的“战斧”Block IV型巡航导弹拥有约1600公里的射程,可携带454公斤高爆战斗部,具备中途变轨和徘徊待机能力,能打击临时出现的移动目标。最新的“战斧”Block V型巡航导弹升级了导航和通信系统,其中“战斧”Block Va型巡航导弹增加了用于攻击移动舰船目标的导引头,而“战斧”Block Vb型巡航导弹则引入了用于攻击加固陆地目标的多效战斗部。
此外,与采用“牵引车+集装箱”组合形式的美国陆军“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相比,X-MAV不仅拥有几乎相同的载弹能力(4枚“战斧”巡航导弹),而且其一体化、高机动性设计使其能够更快地在复杂地形中穿行,更容易在多种掩体或民用基础设施内隐蔽,更迅速地在隐蔽点和发射点之间机动。其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控制系统和电源架构进一步简化了该车在自主模式或可选载人模式之间的转换,提高了静默监视的续航时间,并简化了美国陆军在“通用自主多域重型发射器”(CAML-H)项目中优先考虑的自主装弹概念。
据奥什克什公司消息,该公司研制的X-MAV已参与美国陆军“通用自主多域重型发射器”项目的竞争。该项目旨在研制出一种具备自主装弹能力和载荷灵活性、能够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其他重型拦截导弹且全重为15吨左右的导弹发射系统,而X-MAV是基于可量产车型发展而来,采用通用载荷架构,配备有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控制系统,这一切使其十分契合美国陆军对于该项目的要求。
2.M-MAV
M-MAV(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M-MAV以奥什科什公司生产的6×6 FMTV A2卡车为底盘,可在有人或自主模式间切换,能够发射GMLRS火箭弹、PrSM精确打击导弹、ATACMS战术导弹以及目前仍处于研制阶段的联合近程火箭(Joint Reduced Range Rocket),具备先进导航、遥控发射和自动再补给能力。此外,M-MAV的FMTV A2卡车底盘原本就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到作战前沿,这使得该车可能也具备这一重要的战略机动能力,可为美国陆军未来的分布式作战行动提供重要支持。
奥什科什公司表示,M-MAV的问世体现了美军装备向无人化发展的更广泛趋势,这些无人系统不仅可以作为现有部队的重要补充,也可以显著扩展现有部队的作战能力。未来,采用FMTV A2卡车底盘、配备各种现役打击导弹的M-MAV,可能将提升美国陆军打击单位的生存能力,降低作战风险,扩大火力打击范围,并提升平台间通用性,降低后勤保障难度,为更为多样化的任务组合提供支持。
3.L-MAV
L-MAV(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L-MAV是基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远征火力遥控地面作战系统”(ROGUE-Fires)发展而来的可量产自主平台,采用4×4模块化无人车底盘,可快速切换车上搭载的有效载荷,以执行反无人机、电子战、前线补给等多样化作战任务。在此次展会上,L-MAV搭载了4枚美国宇航环境公司生产的“弹簧刀”600巡飞弹与Titan反无人机系统。
L-MAV可为分散部署的多兵种单位提供应对低空空中威胁的能力。在护航任务中,该车可在车队前方自主行进,负责侦察无人机活动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扰,同时其还可以通过“弹簧刀”600对前沿目标进行打击。在“灰色地带”行动中,该车可作为自主运输工具,用于运送弹药、电池和传感器,从而减少作战人员的暴露风险。其价值还体现在作战连续性上。单个L-MAV平台既可以作为静态的反无人机点防御装备,也可以在机动过程中作为打击武器载体,从而减少野战车辆数量并简化部队的后勤维护工作。
从上述三款装备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主要武器供应商在发展智能陆战装备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几个特点。首先,与国际范围内智能装备的发展特点一样,此次展会上的智能陆战装备普遍具备一定的边缘智能化能力。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不仅配备了可自动捕捉并跟踪目标的光电传感器系统,还配备了激光雷达和Ku波段相控阵雷达,可自主对地形进行识别和检测,并探测来袭的低空目标。“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配备有Forterra公司研制的核心自主套件,可在自主作战的过程中,自动跟随前车行动,或在复杂地形环境中自主机动,自主进入阵地,并在发射后自主撤离。就连搭载4枚“战斧”巡航导弹的X-MAV导弹发射车也配备了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控制系统,可在自主模式和有人模式间切换,并且能够自主完成弹药补给工作。对于美国军火供应商来说,边缘智能化能力已成为未来智能陆战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此次展会上的智能陆战装备大多十分关注平台的通用性、模块化能力和多任务能力。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是基于已装备美国陆军的S-MET无人车发展而来,具备与现役平台较强的通用性,而该车装备的模块化武器站将使其具备较强的多任务能力。“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使用了服役多年的FMTV A2卡车作为底盘,瞄准战役层面的攻防转换缺口,通过四联装集装箱式发射系统,实现“战斧”巡航导弹的纵深打击与“爱国者”拦截弹的防空反导的快速切换。而FMAV系列中的L-MAV脱胎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现役的ROGUE-Fires系统,可搭载多种有效载荷;M-MAV基于FMTV A2卡车发展而来,可使用多种远程打击弹药;X-MAV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爱国者”-3拦截弹。通用性、模块化能力和多任务能力似乎已成为智能陆战装备的发展重点。
再次,在美国陆军各个研发项目需求的引领下,此次展会上的智能陆战装备普遍贴合美国陆军的作战需求,能够在印太地区岛屿分散、交通不便、作战条件不佳的环境中部署,为美国陆军的分布式作战单位提供快速的火力支援。基于FMTV A2卡车发展而来的“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和M-MAV均具备C-130运输机空运能力,可直接部署到印太地区前沿的孤岛或丛林简易机场。X-MAV的一体化高机动性设计,使其能在复杂地形中快速穿行,且易于在掩体或民用基础设施内隐蔽,适配印太地区多山地、多城镇的作战场景,可有效规避敌方侦察,提升生存能力。相比美国陆军现役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该车可能更适合印太地区岛屿众多、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作战环境。
另一方面,上述智能陆战装备可能面临着某些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AI算法的自适应能力问题。相较于天空,陆地环境的复杂程度可能更高,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更多。对于MUTT XM无人地面战车而言,其在城市巷战中需同时识别残垣断壁、平民与敌方目标,在丛林地带又要区分藤蔓遮挡物与反坦克障碍物,这些动态且多变的场景可能会导致基于有限训练数据的AI目标识别算法频繁面临“模糊地带”,而战场电磁干扰还会进一步影响传感器数据传输精度,加剧算法决策偏差风险;“深度火力”自主导弹发射车的AI导航系统虽能应对GPS信号缺失环境,但在山地碎石路、滩涂泥泞等非结构化地形中,车轮抓地力变化、路面塌陷等突发状况,会让预训练的避障算法难以快速适配,可能延误发射时机。这种陆地环境中地形多样性、电磁环境复杂性与目标动态性等特征的叠加,使得目前基于有限训练数据的AI算法在动态干扰下的自适应能力可能难以完全匹配陆战装备的实战需求。
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在今年年初的演习中就遇到上述挑战。据Breaking Defense军事网站的报道,2025年1月下旬,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下属的第3轻型旅战斗队在位于德国霍亨费尔斯的联合多国战备中心(Joint Multinational Readiness Center)开展了一场演习活动。其间,该单位士兵使用S-MET无人车运输弹药和反坦克武器。虽然该无人车的总体运行情况较好,但其还是遇到了一些严峻的挑战。例如,有士兵反映,其单位因S-MET无人车无法适应某些地形而偏离了原先的预定机动路线,这使其面临一定的暴露风险,并可能导致最终的任务失败。在演习过程中尚且如此,在高强度对抗的实战环境下,美国陆军地面无人系统装备的AI算法能否准确识别地形和目标,其整体性能能否满足穿行复杂地形的需求,目前或许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未来,美国的智能陆战装备仍将继续发展,而其发展过程和结果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