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黔东南的山里,37%的孩子一年见不着爸妈,陈佳欣就是其中之一。养父种两亩玉米,年收不到两万,学费得靠借。初二没读完,媒人上门,“早点嫁,少张嘴吃饭”。18岁,她真信了,结果孩子刚满月,丈夫车祸走了,婆家一句“扫把星”,把她连同奶粉罐一起推出门。
“24岁,背着娃送外卖,两年给自己买了套房。”
刷到这条视频,手指顿住——房贷压垮一堆985,她怎么做到的?
黔东南的山里,37%的孩子一年见不着爸妈,陈佳欣就是其中之一。养父种两亩玉米,年收不到两万,学费得靠借。初二没读完,媒人上门,“早点嫁,少张嘴吃饭”。18岁,她真信了,结果孩子刚满月,丈夫车祸走了,婆家一句“扫把星”,把她连同奶粉罐一起推出门。
2020年冬天,贵阳街头多了一位“袋鼠骑手”:后座保温箱,前胸背带娃。美团后台数据里,女性骑手只占8%,带娃的独她一份。等红灯的30秒,她对着手机拍自己——鼻子通红,娃睡出鼻涕泡,配文“生活把我踩成狗,我也要叼住骨头”。谁也没想到,这条随手发的视频一夜爆500万播放,点赞里夹着一句“想给女儿买奶粉,求链接”。
她连夜开淘宝,店名直接叫“小朦妈优选”,卖老家酸汤粉、刺梨干。第一场直播,5000人围观,她一边背娃一边拆快递,话都说不利索,却硬生生把库存扫光。现在月销50万,89㎡的小三房,首付30万,贷款55万,每月还4500,压力有,但钥匙握在手里那一刻,“比结婚证踏实”。
质疑声跟着来:视频里品牌露出太整齐,是不是团队包装?她甩出后台流水,“数据不会演戏,质疑的工夫我又卖了三单”。贵州省妇联把她拉进“巾帼典型”群,专家站台说“数字经济给弱势开了侧门”,可她知道,门开了,自己得先跑,慢了就被夹。
心理学家一句话戳心:拼命晒房,其实是把童年缺的安全感一次性补齐。全国680万单亲妈妈,68%有抑郁倾向,她没空矫情,白天拍视频,晚上啃成人高考教材,“至少让女儿填家长姓名时,不用写‘文盲’”。
下一步,她准备抽每月利润的5%,搞“单亲妈妈互助基金”,已给7个家庭塞了奶粉钱。有人劝她“先把自己日子过好”,她回:“我淋过雨,想给别人递把伞,伞够大,我头顶也晴。”
房本写女儿名,她说那不是砖头,是“妈妈给你打的地基”。故事讲完,她还得剪片、打包、发货,凌晨两点,城市熄灯,她的屏幕仍亮——像山沟里那点倔强的篝火,烧穿一层又一层的黑夜。
来源:七月一点号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