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这关键时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宣布,今后将不再无偿援助乌克兰,3500亿美元的“慷慨”已经结束,剩下的武器弹药,必须用钱来买。
头条号墨山看客 首发呈现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Hello,大家好呀!老墨今天想和大家细聊一下德国军方表态已做好对俄开战准备的事情。
一份由德国军方泄露的《德国行动计划》,彻底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平静。
文件中提到,一支80万的北约部队,正准备在180天之内完成战备部署,全面逼近俄罗斯西部边境。
与此同时,乌克兰战场局势急转直下,红军城被围,乌军退守季米特洛夫,顿涅茨克地区岌岌可危。
就在这关键时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宣布,今后将不再无偿援助乌克兰,3500亿美元的“慷慨”已经结束,剩下的武器弹药,必须用钱来买。
那么德国为何放弃几十年的和平立场?特朗普抽身背后又藏着什么算盘?
德国突然硬起来
今年10月底,乌克兰最关键的红军城告急,俄军强攻进入城区,乌军被压缩在季米特洛夫南部,与外界几乎失去联系。
红军城,不仅是乌军在顿巴斯的补给生命线,还支撑着顿涅茨克整个防线的稳定,对乌军来说,这座城市一旦丢失,等于让整个东部战线失去意义。
就在这场鏖战最激烈的11月7日,德国司令索尔弗兰克罕见站出来表,德国已准备好与俄罗斯开战。
索尔弗兰克
德国,曾经是欧洲和平外交的代表,自冷战后从未有过如此强硬表态,这次却打算成为北约前线。
根据泄露的《德国行动计划》,德国不仅要承担北约的后勤枢纽任务,还要在180天内完成动员,把80万兵力推到俄边境。
虽然这一数字包括多国部队,但德国要承担起组织、协调和前线防御的重担。
然而德国军力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役部队仅18万人,还要派驻立陶宛常驻装甲旅,国内经济更是雪上加霜,2024年GDP负增长,2025年增长预期也仅在0.2%左右。
能源价格高涨,工业萎缩,“欧洲病夫”的称号又被人拿出来说事。
默茨政府一边勒紧裤腰带削减福利,一边大力扩军,军费暴涨、武器出口放宽,甚至允许乌军用德国装备攻击俄本土。
这些举动背后,是德国想要主导欧洲安全事务,不再受法国掣肘,更不想继续当“二流大国”。但对德国不利的是,在他们强硬表态的同时,特朗普却宣布切断对乌克兰的支援。
特朗普切断乌克兰军援
在欧洲正大谈“抵抗俄罗斯”的时候,美国却悄悄转身离开,特朗普公开表示,美国已经为乌克兰花了3500亿美元,接下来谁还想要武器,就得付款,而且不是直接找美国,而是得通过北约。
这番话等于给乌克兰当头一棒,对乌军来说,美国援助是命根子,弹药、装备、后勤全靠美方支持,而德国和法国虽然喊得响,可真要出钱出人,始终是拖拖拉拉。
特朗普的表态,不光断了乌克兰的希望,也让欧洲看清了现实:美国不想再当“冤大头”。
特朗普还提出一个新思路,战争是生意,不是慈善,这背后暴露出美国的真实态度,乌克兰只是一个棋子,用来消耗俄罗斯,同时也消耗欧洲。
美国精英圈虽然依旧支持援乌,但特朗普这股“孤立主义”的力量正在壮大,不再想掏钱、不再想当老大,反而希望欧洲自力更生。
对德国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也是压力,正因为美国退出,德国才有借口加快扩军,填补“权力真空”。
那么特朗普的抽身,是为了保全美国,还是在逼迫欧洲提前摊牌?
乌军困境加剧
10月底开始的红军城巷战,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乌军31个营、5500人被困,俄军四面围攻,补给线被切断。
红军城不只是一个城市,它是顿巴斯地区70%物资的中转站,失去这里,乌军将无法维持东线作战,康斯坦丁诺夫卡、米尔诺赫拉德等关键阵地将接连失守。
乌军试图突围,但城市战斗耗费极大,俄军早已布下铁桶阵,乌方虽然否认被包围,但前线士兵的社交平台已经透露出绝望。
而在这之前的巴赫穆特战役,已经让乌军元气大伤,俄正规军和瓦格纳部队各自伤亡1万人左右,乌军则付出超过14万人死伤的代价,外加6500名外国雇佣兵的损失。
乌军战力严重下滑,动员疲软,装备短缺,根本难以再组织大规模反攻,而此时,西方媒体却不断炒作“俄罗斯即将崩溃”,显然与前线实际严重脱节。
与此同时,乌克兰内部问题也浮出水面,国家反腐局(NABU)与特别反腐检察官(SAP)联手调查多起高层腐败案件,包括司法部长、能源高官、泽连斯基的旧部。
涉案内容涵盖能源、核电甚至军工领域,西方显然在通过反腐,间接施压乌克兰政府。
结语
德国高调出手,美国悄然抽身,乌克兰陷入绝境,欧洲未来走向,仍未可知。
只有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克制,坚持和平立场,才是动荡时代中最可靠的力量。
信息来源:
2025-11-11 00:10·环球时报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2025-11-11 20:43·每日经济新闻 特朗普:美国不再资助乌克兰!北约前秘书长:北约不会为乌克兰问题与俄进行武装冲突
来源:冯律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