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的这些科普知识~您知道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0:00 1

摘要: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病,可引发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控制血压需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结合,重点关注血压监测、饮食调整和遵医嘱用药,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与规范治疗,…

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关注血压变化 守护心脑健康

低盐低脂

戒烟限酒

高血压介绍

KNOW

高血压科普篇

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病,可引发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 控制血压需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结合,重点关注血压监测、饮食调整和遵医嘱用药,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什么是高血压?

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若未服用降压药时,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占90%以上,病因不明)和继发性(由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发)。

高血压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风险。

肾脏损伤:肾小球高压引发肾功能减退,严重者需透析。

眼底病变:视网膜血管出血、水肿,可能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认知障碍:脑小血管病变与痴呆风险相关。

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措施

饮食调整

低钠高钾:每日盐摄入<5克(约一啤酒瓶盖),多吃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

DASH饮食:多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加工食品。

规律运动

每周≥5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可降低血压4-9mmHg。

控制体重

BMI(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3.9,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体重每减少1kg,收缩压可降低2mmHg。

戒烟限酒

吸烟直接损伤血管,饮酒量男性每日≤25克酒精,女性≤15克。

心理调节

长期紧张、焦虑会升高血压,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要点

规范用药

需长期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ACEI/ARB类(如缬沙坦)等。

定期监测

家庭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血压突然≥180/120mmHg,并伴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时,需立即就医。

并发症筛查

每年检查尿常规、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评估器官损伤程度。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没有头晕就无需治疗”→ 高血压早期常无症状,但损害持续存在,需依靠测量而非感觉判断。

误区2:“血压正常后可停药”→ 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调整用药需遵医嘱。

误区3:“保健品可替代药物”→ 鱼油、三七等辅助作用有限,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误区4:“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 近年30-40岁患者比例上升,与肥胖、熬夜等不良习惯相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80岁):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50/90mmHg,避免降压过快导致头晕跌倒。

孕妇:妊娠期高血压需密切监测,禁用ACEI/ARB类药。

糖尿病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优先选择ARB/ACEI类保护肾脏。

高血压管理是长期过程,需患者、家属与医生共同配合。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与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15张高血压医学美图,让你轻松搞定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三个确切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容量、交感神经系统(SNS),通过交互作用对血压产生影响。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