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巨幅《千手千眼观音》赫然在目,无不令观者驻足欣赏,仿若回到千年寺庙,搜寻岁月的斑驳痕迹。这幅运用国际领先的壁画数字化保护技术与壁画高仿真技术的仿真壁画,是晋之源壁画数字化保护的一大成果。
《晋中日报》11月11日刊发——
□ 记者 周俊芳
走进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巨幅《千手千眼观音》赫然在目,无不令观者驻足欣赏,仿若回到千年寺庙,搜寻岁月的斑驳痕迹。这幅运用国际领先的壁画数字化保护技术与壁画高仿真技术的仿真壁画,是晋之源壁画数字化保护的一大成果。
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从大厅到展厅,都可以看到数字技术应用的展示,原状、原色、原真、高清呈现,观者不必奔波劳累,在这里就可以欣赏到国内诸多寺庙、墓葬的壁画。
20年来,晋之源数字化团队运用先进技术对上万平方米的壁画进行扫描和原大复制,从图像学角度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壁画的艺术、文物和历史价值。团队足迹遍布国内300多座寺庙,他们扛着庞大昂贵的器材设备,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大山和偏远地区,运用顶尖的数字技术,为这些日渐受损的壁画进行数字采集,记录保存了大量丰富和珍贵的壁画数字资源。
截至目前,他们采集壁画1万余平方米、国宝古建筑350余处、彩塑1万余尊,建成了储存数量1000TB的山西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其中,上万平方米壁画数据储存量达200TB,这一量级相当于20万部4K高清电影。工作量之大、工作强度之高可想而知。
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
10月24日,在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期间,晋之源“中国古壁画数字资源库”项目获选2025CCF企业数字化发展全国优秀案例,是山西唯一获评案例。
晋之源以“中国古壁画数字资源库”项目为基座,构建了中国古壁画“活态化”新生态:通过数字AR/VR触觉反馈技术,实现壁画肌理与笔触的“可触”;融合色彩数据、历史文献、环境音效等多模态信息,打造沉浸式“可感”体验;基于中国古壁画资源库,利用AI知识图谱解析符号、服饰等元素,生成交互式历史创意文案,支持公众参与数字壁画创作,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本届中国计算机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学子及国际组织代表,与晋之源同期获奖的,还有阿里巴巴、腾讯科技、支付宝等15家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案例。晋之源作为获奖企业的4家代表之一,在专题论坛上分享了科技融入文化的案例汇报。他们的分享,让外界再次看到山西文物的价值,看到壁画艺术的魅力。
“目前,我们已建成以山西壁画、彩塑和古建筑资源数据库为特色的‘山西文化遗产资源大数据中心’,为壁画保护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正在逐步推进数字博物馆各项数字化应用及展示的研发和建设,打造集‘数字保护、虚拟展示、学术研究、公众教育’于一体的数字文化平台,争取早日向公众开放上线。”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数字馆馆长任宝民介绍说。
下一步,晋之源将以数据融合模式,通过数字化创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中国古壁画传播展示体系。以“中国古壁画数字资源库”为基座,构建山西古壁画知识图谱,进而向人工智能辅助研究技术——AI古壁画修复研发前行。通过AI数字化的虚拟修复将古壁画原本损毁或缺失的部分进行虚拟化复原,将分散的中国古壁画文化遗产转化为可计算、可衍生的数据要素,从“数字资产”向“数字生态”转化,从“保护—利用”向“创造—生态”延伸,将“国家宝藏”转化为“国民共享的精神家园”,让五千年文明活在每个普通人的掌心。
丨
丨编辑:张奇
丨校对:赵昕
丨审核:裴众
丨监制:张润平
来源:晋中日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