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红色的星火照亮脸庞,当千年的文明叩响心弦,当创新的动能涌动在交流之间……这个秋天,中越两国的友谊桥梁由青年携手搭建。11月1日至8日,来自越南各地的胡志明共青团干部、媒体人、艺术家、企业家和大学生等200名青年代表随“红色研学之旅”之“红星闪耀”研学营深入北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题:传承红色基因 共谱合作新篇——越南青年来华“红星闪耀”研学营见闻
新华社记者董博婷、张申博
当红色的星火照亮脸庞,当千年的文明叩响心弦,当创新的动能涌动在交流之间……这个秋天,中越两国的友谊桥梁由青年携手搭建。11月1日至8日,来自越南各地的胡志明共青团干部、媒体人、艺术家、企业家和大学生等200名青年代表随“红色研学之旅”之“红星闪耀”研学营深入北京、陕西两地,共同探寻中越友好的红色基因,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同行之路,赓续红色情谊
研学团走进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越南劳动总联合会团委书记潘严龙说,这里不仅是中国的革命历史遗迹,更是越中两国革命团结的象征。
通过这趟中国之旅,他们品读红色故事,采撷红色精神。
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越南河内市大学生联合会副主席范光越黄难忘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也直观了解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
爬上一道山坡,走过低矮的院墙,深入极具陕北特色的窑洞,越南凯兴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黎德兴深切感受到“艰苦奋斗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真切且令人敬佩的力量。”
在东方红大剧院,一场连接时空的歌舞剧《延安!延安!》令越南河内广播电视台中文新闻节目主持人范氏幸潸然泪下,“这让我联想到越南争取独立的历史,也更深刻地体会到青年在昔日民族解放事业与今日国家建设征程中承担的重任。”
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些鲜活的体验,正在化作一座跨越国界的精神桥梁,让中越两国青年在共同奋斗的集体记忆中相向而行,在薪火相传的红色情谊中携手并进。
文明交汇,奏响青春乐章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学营的青年们将解说员团团围住,提出问题、认真倾听,不时拿出手机拍摄留念。越南青年企业家黎德兴在将军俑前驻足良久,陶俑甲衣上的纹路与逼真的复杂发髻让他感到震撼:“历史在这里变得具体起来。”
跨越千年的历史让人沉醉,焕发生机的文明引人入胜。
穿梭在仿唐建筑群间,看大唐不夜城璀璨的灯火,照亮人世间的鲜活;站上易俗社的舞台,一身戏服衣袂翩然,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回眸……古老的文明与青春对话,诉说着生生不息的动人密码。
“中国悠久的文化对亚洲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来自越南金童出版社的编辑谢艳眉说。
文化的共鸣,打破时空、联通世界。
当欢快的乐曲响起,穿着奥黛传统服饰的越南青年伴随着“叮叮当”的旋律摇曳生姿,中国青年踩着鼓点一起哼唱、拍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来自越南的音乐制作人阮陈黄盛介绍:“歌曲的灵感源自越南传统文化,自发布以来迅速成为全球网络热点,受到许多年轻人的传唱,很高兴中国青年也喜欢它。”
一路欢歌,从暮色下的车厢,到酒店的大堂,再到交流会的舞台,两国青年不断在交流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共赴新程,携手担当未来
面向未来的创新合作是此次研学之旅最生动的注脚。
在北京中关村体验中国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在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看到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感受“内陆变前沿”的开放动能……涌动创新的热土,激发青年们的热血。
在研学营举办的青年对话会上,中越青年企业家围绕数字经济、电商合作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过去十年,电子商务已成为越中两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越南JobUp股份公司总经理潘氏夏期待中方企业分享数字化转型与电商运营经验,共同培育数字化人才。
拥有19年水果进出口行业经验的越南永隆省正收水果进出口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吴蔷薇希望,能够建设中越高科技农业合作区,为企业提供共同投资、技术共享及现代化生产模式试验的平台。
“越南具有更深入参与中国供应链的地理优势。”越南岘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阮中值从产业结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出发,畅谈两国合作的光明前景。
共识在交流中凝聚,蓝图在青春的畅想中清晰。
参与研学营活动的青年代表纷纷表示,只有增进交流,扩大合作共赢的“朋友圈”,才能在世界的广阔舞台上,用青春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新篇。(完)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