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部S+级古装同一天被观众集体退货,只剩《唐诡3》还在货架,这不是观众挑剔,是编剧把饭喂到鼻孔里。
三部S+级古装同一天被观众集体退货,只剩《唐诡3》还在货架,这不是观众挑剔,是编剧把饭喂到鼻孔里。
《天地剑心》播到第28集,女主突然从“我要救苍生”变成“我不管他娶几个,我爱他就行”,前后间隔不到一集,剧本像被打印机吞掉两页。
平台数据显示,这一集弹幕峰值出现在21分07秒,满屏“人设崩了”把画面遮得看不见脸。
编剧想靠爱情戏拉日活,结果当日流失率飙到11.4%,是开播以来最高。
观众不是讨厌谈恋爱,是讨厌前面30集白演。
剧组后来补发通告,说“角色成长有层次”,却把责任推给“观众理解门槛”,这门槛高到把自家超点收入也绊倒,点播收入直接腰斩。
《山河枕》更干脆,把原著最卖钱的“重生”设定一刀砍掉,原因是“上面不让拍穿越”。
政策红线确实存在,但同月备案的《锦月如歌》把重生改“预知梦”照样过审,播放量28亿。
到了《山河枕》这里,编剧团队选择把女主前世血仇整个删掉,只剩“速成爱情+家斗”,省掉一半支线,拍摄周期从120天压到92天,演员档期费砍掉两千多万。
算盘打得响:爱情戏省布景、省特效、省群演,ROI立刻好看。
观众发现故事对不上原著,集体刷一星,豆瓣开分4.9,创主演古装最低纪录。
制作方眼看周边卖不动,才松口说“考虑出导演剪辑版”,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再卖一次碟,把删掉的情节当彩蛋”。
《水龙吟》走另一条弯路。
剧组把60%预算砸在特效,龙鳞一片一片渲,单帧成本顶普通人一个月工资。
剧本却靠“误会”硬撑:男主听风就是雨,女主永远“你听我解释”还没开口就被打断,一集能循环三次。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刚发布的报告写得明白:观众对“信息缺口型误会”耐受极限是1.5集,超过就弃剧。
《水龙吟》把这种误会写到第18集,弃剧率冲到43%。
制片人公开承认“节奏有问题”,反手宣布第二季启动,理由是“后面有大反转”。
翻译成人话:第一季钱已经烧完,回本靠第二季广告植入,先把观众骗回来看预告,不然投资人要敲门。
三部剧垮掉,平台股票跟着跳水。
爱奇艺古装频道单日会员流失38万,腾讯市值一天蒸发掉一部中小成本剧的钱。
观众拿遥控器投票,资本立刻感到疼。
柠萌影业率先把“编剧中心制”写进招标公告:以后项目立项,编剧对剧本有一票否决,演员加词得编剧签字。
正午阳光更狠,直接规定“剧本未完成前,演员不得进组”,把抢档期的路堵死。
政策也在往同一边加码。
广电总局4月通知把“改编合理性”列入审查要点,以后送审要交“情节对照表”,瞎改得先写检讨。
市场、平台、政策三条鞭子一起抽,制作方才意识到:原来剧本不是PPT,不能靠嘴吹。
有人算过账,一部古偶请顶流要花掉1.2亿,请靠谱编剧只需1500万,后者能把弃剧率降一半。
数学摆在眼前,以前没人算,是因为流量可以割韭菜。
现在观众掉头就走,流量失灵,资本才想起“内容为王”不是口号,是止血贴。
观众不是非要神作,只是不想被当成傻子。
把饭喂到鼻孔里,还要人夸香,这生意做不下去。
《唐诡3》能撑住,没别的高招,就是剧本先写完再开机,导演说“没有飞页”,意思是现场不加词、不加戏,演员没机会临时发挥“魅力”。
观众发现故事能对上逻辑,日活曲线一路平推,没有断崖。
平台赶紧把资源全砸给它,首页Banner、推送、热搜一条龙,生怕最后一个招牌也碎。
市场用最冰冷的数据告诉行业:好剧本不一定爆,烂剧本一定死,死得飞快。
编剧还在被拖欠尾款、被演员现场改词、被导演要求“三天加十集”吗?
当然存在。
但风向已经变:三家头部公司把编剧片酬从“打包制”改成“分期+分红”,剧本评分过7.5再给奖金,低于6.0直接扣钱。
以前写烂剧也能拿钱,现在写烂剧可能倒贴。
钱给到位,尊严才跟得上。
观众不想听谁哭惨,只想看故事像话。
故事像话,钱包就打开;故事不像话,遥控器就换台,一秒都不犹豫。
三部大制作同时翻车,只剩一部独苗,这不是偶然,是观众手里的遥控器终于长出牙齿。
下一部古装剧还想靠流量、靠特效、靠CP炒作混过去,先想想怎么解释给38万连夜跑路的会员。
毕竟,遥控器不会说谎,钱包更不会。
你打算继续忍烂剧本,还是直接换台?
来源:端庄优雅葡萄0h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