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常晓姣)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重庆职业教育作为驱动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加速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校企融合方面,分别跑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加速度”
(中国网讯 记者常晓姣)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重庆职业教育作为驱动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加速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校企融合方面,分别跑出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加速度”。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以资源聚力推进产教融合,汇聚智能产业校企资源,依托长安汽车、华为、中电科等龙头企业,建设并实体化运行7个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国家级西部职业教育基地产教联合体、重庆市级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教联合体,全国网络空间安全、全国万物智联、全国移动通信等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驱动系统”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项目61个。同时,以项目为引擎,多方协同共促经济发展。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投入1.4亿元,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创新实施“百名博士进园区”,深度服务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成都温江高新产业园等12个园区,助力成渝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数不胜数,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招就处去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后为成渝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计3200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7.7%;校企联合研发“自动生成虚拟化网络切片技术”等143项成果,为832家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57亿元。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长聂强介绍:学校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健全一体化的育人工作体系。构建“岗位导向、通专融合、个性培养”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能工巧匠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打造“金课堂”,聚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501项(一等奖、金牌138项)。学校在2019—2023年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从学生到世界技能冠军再到职教老师,成为了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能工巧匠培养模式的真实写照。李小松,2018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22年代表中国出战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为中国夺得光电技术项目首枚金牌。从职教学生到职教老师的蜕变,李小松如今活跃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教学一线,他认为产教融合解决了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助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智控2201班学生陈柞自,在读期间成功考取国家1+X职业技能高级认证,在创新类比赛中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等奖项;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6项。陈柞自说:“我今年毕业,已凭借创新大赛金奖获得免试专升本资格,未来会继续深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史,更折射出职业教育“以赛促学、以创赋能”的蓬勃力量。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长聂强表示:学校目前已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围绕硅光子芯片“卡脖子”难题、产业数字化升级等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助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技术研发导向、电子信息特色鲜明、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职业技术大学”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共建了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长安公司的第一个共建学院),据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业务总经理耿溢介绍,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是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2022年获批重庆市首批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更是产教融合的示范性标杆企业。2024年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成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随企出海”,与长安汽车共建重电哈萨克斯坦培训实践基地,通过教育部汉语桥团组项目,开展长安汽车亚非技术人员培训、长安汽车哈萨克斯坦技术人员培训、南非学生汽车专业领域1+X强化培训、长安汽车缅甸经销商汽车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推进“职教出海”输出专业标准,传播中国职教声音。
走进两江工厂,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舞者——机械臂忙碌工作,技术工人在岗巡查操作,智能制造凸显汽车行业的全新业态。长安汽车集团面对新汽车、新生态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以及国际化这“新五化”浪潮,创新总结“1234567”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汽车制造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耿溢对“1234567模式”进行了解释:基于1个背景,即产业变革与职教改革的双重需求。明确2个目的,一是为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培养、储备和输送高技能人才;二是助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搭建3个平台,创建成立集团所属安驿公司,作为长安汽车与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平台;牵头创建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联合在渝企业创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打造4大体系,在建设内容上,围绕汽车产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岗、课、赛、证”为建设重点。聚焦5大领域,紧扣汽车产业“新五化”,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向)、智能制造和汽车新营销共五大职业技能专业群建设。深化6种内涵,通过归纳产业端、职教端的优势资源,建设岗位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体系、赛事服务、认证体系,以岗位体系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校企共建课程,提升师资能力,完善实训体系,以赛检验成效,健全认证体系。构建7个载体,包括海外职教工坊、汽车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专业体系能力建设、课程与师资能力建设、企业订单班开设等,满足校企联合培养、储备和输送汽车产业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于这种模式,长安汽车先后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重庆工职院、重庆工商职院、重庆能源职校等多所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为职教改革发展助力。2019年建成教育部全国生产性校企实训基地,2022年获批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等成果,同期校企共建重庆市首批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汽车产业学院、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2023年获批教育部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立项,践行中国新型学徒制,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在此基础上,与重庆职业院校共同培育了累计2000 名应届毕业生入职长安汽车,培养出了唐跃辉、刘泗磊、田钭等多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彰显出校企合作强大成效。
耿溢表示,长安汽车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