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摘要:在全球肥胖与糖尿病流行态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治疗选择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崛起与传统减重手术的持续应用,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路径,但两种方案的成本效益与长期疗效差异尚未形成统一共识。
点评专家|朱江帆教授
在全球肥胖与糖尿病流行态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治疗选择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崛起与传统减重手术的持续应用,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路径,但两种方案的成本效益与长期疗效差异尚未形成统一共识。
2025年11月4日至7日,2025美国肥胖周(ObesityWeek 2025)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召开。在本次大会中,一项题为《司美格鲁肽与减重手术: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治疗成本与疗效的比较》的研究报告备受瞩目,这项研究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系统剖析了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势与局限,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循证参考。
核心发现:成本与疗效的双向维度对比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依托医保理赔数据库开展,核心旨在对比GLP-1RA代表药物司美格鲁肽,与减重手术(以袖状胃切除术为主要术式)在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中的治疗成本与临床疗效。为降低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研究团队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调整,结果显示,无论采用何种混杂因素界定方法,研究结论均具备良好稳健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回顾性研究的固有局限性。
本研究有两项核心发现,从治疗成本与临床疗效两大维度,为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治疗成本:短期与长期的差异化表现
成本对比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结构存在差异。从自付费用来看,减重手术治疗的患者自付金额低于司美格鲁肽治疗,这一差异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尤为明显,其中接受袖状胃切除术的患者获益更为突出(图1)。这一发现对于注重治疗经济性的患者及医保支付方而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1:自付费用时间变化图
但从总成本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研究数据显示,随访3年时,减重手术的总成本高于司美格鲁肽治疗(图2)。这一结果与手术的前期投入较高密切相关,包括手术操作费用、术前评估费用及术后短期护理费用等。但考虑到肥胖与糖尿病的慢性病程特点,短期总成本差异并不能代表长期成本效益。随着随访周期的延长,手术带来的长期代谢改善可能减少并发症治疗费用,而药物治疗的长期费用则可能持续累积,两种方案的成本对比格局有望发生改变。不过,这一推测仍需更长周期的随访数据予以证实。
图2:总成本时间变化图
临床疗效:短期风险与长期获益的权衡
疗效方面,减重手术呈现出“短期有风险,长期显优势”的特点。减重手术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需要在术后30天内因并发症再次住院,这也是手术治疗不可忽视的临床风险(图3)。临床中需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加强术后管理与随访,降低短期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图3:住院概率图
但从长期临床有效性来看,减重手术展现出优势。随访期间数据显示,接受减重手术的患者在体重控制、血糖改善等核心指标上均取得了持续且稳定的效果,这种长期疗效与司美格鲁肽治疗所展现的效果类似。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而言,长期的代谢改善不仅能提升生活质量,更能减少心血管疾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根本上降低疾病负担(图4)。这种长期疗效的优势,正是减重手术在临床中持续获得认可的关键所在。
图4:心血管事件HR值图
临床启示:为治疗决策提供循证参考
本研究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的系统分析,为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循证依据,也为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在为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需充分权衡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若患者注重短期经济性、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或对手术存在顾虑,司美格鲁肽等GLP-1RA是合理选择;若患者追求长期代谢改善、符合手术适应症且能接受短期手术风险,减重手术则更具长期价值。同时,临床需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评估,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经济状况、治疗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而言,本次研究结果为治疗选择提供了清晰参考。患者在与医生沟通时,应充分了解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差异、短期风险与长期获益,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都需重视长期随访与健康管理,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本次研究虽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前瞻性设计,未随机分组,难以完全排除选择偏倚的潜在影响;缺乏体重变化、血糖控制细节等关键临床指标;随访周期有限;研究未纳入司美格鲁肽2.4mg剂量方案及针对首次食欲调控的创新疗法等最新治疗手段,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与当前临床实践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本研究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研究需聚焦更长周期的随访数据收集,纳入最新治疗方案,补充关键临床细节指标,进一步明确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成本效益与疗效差异。同时,可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减少选择偏倚,为临床决策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依据。
结语
该研究为糖尿病合并肥胖治疗领域注入了关键的循证价值,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多维度实践与学术推进中。临床层面,它突破了单一治疗方案的评估局限,以成本与疗效的系统对比数据,推动诊疗模式从“经验性选择”向“数据驱动的个体化权衡”转变,助力优化不同患者群体的治疗适配性,提升整体诊疗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研究成果也为医疗系统资源配置、医保支付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更合理地平衡医疗成本与健康效益。学术上,即便存在局限,其研究框架与核心发现仍为该领域后续探索搭建了基础,推动学界进一步完善长期疗效、最新方案等关键方向的证据链,为疾病防治体系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
专家点评
朱江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肥胖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杂志》副主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编委
Mini-Invasive Surgery编委
来源:健康养生我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