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青:为何说中央党校新增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让人深思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18:43 1

摘要:几个月前刷到这样一条信息,不得不说当时有特别大的感触,因为也释放出了很大的信号,以后要求越来越严格了,这是一个莫大的好事。当然,对于这个条例,大家在网络上都能够看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不得不说让人深刻思考。在第六条的第六个条款里。“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

#海青点评#几个月前刷到这样一条信息,不得不说当时有特别大的感触,因为也释放出了很大的信号,以后要求越来越严格了,这是一个莫大的好事。当然,对于这个条例,大家在网络上都能够看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不得不说让人深刻思考。在第六条的第六个条款里。“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得不说这段话太有力量了。

如今很多中国老百姓对一些官员特别失望,因为看到了太多腐败问题,于是在内心少了一些信任,但我们话说回来,还有什么比信任更重要呢?如今被查落马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但说句良心话,在中国有不少好官员,也是好党员,不管是在高层或在基层,他们在本职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也从来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如何能发挥这些人的榜样作用呢?对于这个新条款,分了这么多段落,列出了这么多的条款,没有什么比执行力更重要。很详细,很全面,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从上到下的一种决心。

这个新条例也赋予了党校更大的作用,也有了重要标注。当我看到这个地方,不得不说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人。他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催化动力学专业毕业。他在担任清华党委书记的时候,学校恰好分房子,按情理,他理所应当排第一位,当时他是党委书记,但这个房子没要,他把名额让给了清华老教授,这件事在清华大学被人津津乐道。有一年,我了解到了这个事,当时就很有触动感。而且他的百米速度很快,至今也是学校记录保持者。他名字叫陈希,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全国少工委名誉主任。

通过一件事,我们可以快速了解一个人,也能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建议大家搜一下陈希校长年轻时代表清华大学参加北京市接力赛的那张老照片。对于这个新条例,我看了两遍,但是“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果通过党校体系进行系统化的教育以及纪律性约束,显然又是件特别积极的事情,而且为预防腐败也会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每天都能看到一些官员被查落马,但实际上最想看到的还是解决了预防腐败问题。因为只要出现了腐败问题,即使他们被查,但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了,所以说党校这个端口以后能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也是反腐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毕竟能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人也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如果7月15日毕业的那2043人把良好的党员作风传递下去,可想而知这种力量有多大,因为党校学员也是一批接一批,不仅仅是中央党校,而且各个层级都有党校。

我们退一步讲,如果他们都能以身作则,去带头“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其实就会形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我们还可以去看到强调“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一工作定位,其实都能说明很大问题,对于那些关心国家政治大事的人来讲一看就明白。我之所以讲了陈希校长在清华让房子的那件事,就是希望大家了解那时的领导作风,那个时期的党员风貌,当时的陈希校长起到了很好地带头作用,在清华口碑极好。有时真实事迹更容易起到教育作用。当年他拥有合理权利,但是他放弃了。然而,当下却有很多人为了特权而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一不小心违纪违法了,想想也很可悲,就是为了彰显权力,却毁掉了自己未来的前途。

如今的老百姓对官员的特权现象特别痛恨,只要发生一点点的不良现象就会引发极大的攻击,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有关特权问题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今确实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只要看到某一位官员或者某一位官员的妻子儿女做了特别超常规的事情,那么就一定会引起舆论发酵。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就是因为很多人的特权思想在作怪,不仅自己想享受这种特权,而且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家人。同时也说明一点,官员好故事太少了,造成了社会的误解。如果中央党校能够用最严格的制度以及程序挖掘出一些党员的真实好故事,相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毕竟这种类型的内容在如今的互联网太少了。

说句心里话,一个好官员事迹是社会宝贵财富,也是连接干群关系强有力的纽带,可以相互感染,也可以相互引导,更便于相互传播。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些党员干部,他们都在进一步传播好榜样,因为那时腐败问题很少,很多党员干部都是在你追我赶,生怕自己工作被落下。但这种宝贵财富如今却被忽略了,淡化了。前些年有些好故事没有通过严肃严格的筛选,后来发现在真实性上有问题,或者说有一些夸大了,如今互联网相当的透明,所以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信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党员事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个新条例会起到约束作用,但好事迹会激励人心。相信有一天,我们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不仅每天能看到一些人被查落马的信息,同样也会看到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干部,不仅能经得起推敲,更能带给别人感动。

一个好事迹可以让别人迅速了解一个人,但前提是这个事迹必须要真实,能经得起别人推敲和质疑。个人事迹同样也可以让更多人感到榜样的力量,不仅树立新干群关系,关键还能传递良好风气。试想一下,当社会民众了解到一个人的真实事迹以及来自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的公正评价,他的形象就会更饱满。当在互联网充实饱满展现时就会让我们对国家增添更大信心,让人觉得社会问题没那么糟糕,因为有很多好干部依然在我们身边。这些年在各个领域都推出了一些新政策,确实起到了社会改善作用,也起到了严肃提醒作用,更体现了从上到下的治国理念。在当下的互联网,我们每天看到不同层次的腐败官员落马了,但却很少看到优秀干部的好人好事,缺少了先进事迹,也就失去了一些和谐,其实对一些优秀干部来讲也不太公平。#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来源:于海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