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狠人哲学:10亿豪赌、67岁直播,普通人学得会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2 18:29 1

摘要:我翻董明珠传记时看到个细节:1990年广州到珠海的绿皮火车上,38岁的她攥着褪色帆布包,手指把包里的简历摩挲得发皱。那时候她刚从南京化工厂辞职,兜里只有2000块积蓄,身后是8岁的儿子和一堆没还完的外债——30岁那年丈夫突然去世,中年丧夫的打击让她在南京熬了6

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董明珠无疑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她 38 岁南下,从追讨欠款起步,凭借坚韧与执着成为格力销冠。

此后,以铁腕治企,坚守规矩,为制造业发展不懈拼搏。

本文将深入探寻她的传奇历程及背后的成功之道。

我翻董明珠传记时看到个细节:1990年广州到珠海的绿皮火车上,38岁的她攥着褪色帆布包,手指把包里的简历摩挲得发皱。那时候她刚从南京化工厂辞职,兜里只有2000块积蓄,身后是8岁的儿子和一堆没还完的外债——30岁那年丈夫突然去世,中年丧夫的打击让她在南京熬了6年,直到某天对着镜子说:“既然没了顶梁柱,我就自己当顶梁柱。”

进格力第一天,领导扔给她个烂摊子:安徽市场有笔42万的应收账款,前任销售跑了,客户放话“要钱?没门”。她背着空调样品跑遍安徽市县,每天天不亮就蹲客户公司门口,对方躲着不见,她就守在仓库里,连吃1个月泡面。有次客户故意刁难:“喝掉这瓶白酒,钱就给你。”她胃里一阵翻腾——这辈子滴酒不沾,但想到公司等着回款发工资,端起酒杯就灌了下去。放下杯子时脸色惨白,却盯着对方说:“钱我拿回去了,酒我喝了,但你记住,做生意靠诚信,不是耍无赖。”

那天她抱着42万汇票回珠海,瘦了10斤,衣服上还沾着泡面油渍。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连空调怎么卖都不懂”的女人,两年后就在南京市场创下3650万销售额,占了格力当年营收的八分之一。老员工回忆:“她从不休年假,有次出差摔得骨裂,愣是熬到谈完单子才去医院,医生说再晚点骨头就长歪了。”

董明珠的“狠”,在格力是出了名的。1995年有经销商搞“串货”——把格力空调低价卖到别的区域,打乱市场价格。她直接找上门,对方笑着拍桌子:“董小姐,我每年给格力卖几百万,你敢断合作?”她盯着对方眼睛:“格力要的是规矩,不是短期利益。要么整改,要么滚。”最后真的终止合作,哪怕当年销售额少了几百万。

更狠的是对自己人。她哥哥想通过她拿格力的货赚差价,打电话时她直接挂了,后来哥哥托亲戚说情,她回了句:“想做格力的生意,就按规矩来,找我没用。”这事闹得挺大,老家族谱直接把她名字划掉,兄妹俩20年没说话。直到前几年哥哥生病,她去医院照顾,哥哥拉着她手说“以前怪你太犟”,她红着眼眶回:“我要是松了一次口,格力的规矩就全废了。”

但她的“狠”里藏着软。有个员工家里困难,违反制度该罚款,她当众宣布处罚后,私下塞给员工一个信封:“罚款是公司的规矩,这钱是我个人的,你拿去给孩子看病。”员工后来回忆:“董总办公室有张行军床,她经常住厂里,有次我们加班到半夜,她端着亲手煮的粥进来,说‘再忙也得吃饭’。”

2013年央视颁奖礼上,雷军笑着说:“五年内小米销售额超过格力,董总输我1块钱就行。”董明珠当场怼回去:“要赌就赌10亿!”台下哄堂大笑,有人说她“疯了”——那时候小米年销300亿,格力1200亿,但小米增速540%,格力才37%。可她心里有底:“雷军说没有工厂就是最好的工厂,可制造业的根,得扎在自己手里。”

她真的赌上了全部。那五年格力每年把30%营收砸进研发,建了400多个实验室,连空调外壳的0.5毫米误差都要返工。2018年财报出来那天,格力营收1981亿,小米1749亿,她赢了。有人问雷军要不要掏10亿,她摆摆手:“赌约是激励,不是真要钱。”后来她在采访里说:“我不是跟雷军较劲,是想告诉大家,实体经济的根不能丢——工厂关了,你卖什么?”

这股“轴劲”还体现在2019年行业价格战。有家企业推出“999元空调”,同行都劝格力跟风降价,她拍了桌子:“空调要用十年二十年,偷工减料就是害命!”转头投10亿升级技术,承诺“格力空调十年包换”。半年后销量逆势上涨,同行不得不跟着提升质量。员工说:“她办公室挂着‘掌握核心科技’,每天下班前都要去实验室转一圈,连螺丝钉型号都能背下来。”

去年刷到董明珠直播的视频,67岁的她穿着格力工服,在镜头前演示空调功能,讲到激动处挽起袖子:“你们看这压缩机,我们自己研发的,比进口的还省电!”有人说“老女人蹭流量”,可数据不会说谎——那场直播卖了6个多亿,比很多网红还能打。

其实她早就不是第一次“跨界”。2015年突然宣布做手机,被骂“不务正业”,可她带着团队在实验室熬了三年,现在格力手机成了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用手机就能远程开空调、调温度。她说:“别人说我‘折腾’,可制造业不折腾就是等死。你看现在年轻人都用手机控制家电,我们不跟上,早晚被淘汰。”

最让人佩服的是疫情那阵子。2020年武汉抗疫,她二话不说捐了1亿,还带着格力口罩生产线连轴转。记者问她“图什么”,她擦着汗说:“企业赚了钱,就得担责任。我30岁时没人帮我,现在能帮别人一把,为啥不帮?”

有人说她“命好”,可30岁丧夫、36岁失业、38岁蹲点要债的日子,哪有什么“好命”?她的“狠”,说到底是三件事:对自己狠——38岁敢从零开始,67岁还学直播;对规矩狠——为了“诚信”敢撕经销商,为了“原则”不认亲哥;对行业狠——不跟风降价,死磕核心技术。

就像她在书里写的:“别总说‘我太难了’,难才是人生的常态。你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跨过那道坎,五年后回头看,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

参考资料
中新经纬:鹿死谁手?董明珠再谈10亿赌局
中国经济网:揭秘董明珠的“狠人”逻辑
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

来源:市场洞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