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年到底哪根筋搭错了,要一头扎进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18:49 1

摘要: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搞了个政变,把时任总统达乌德赶下台。这帮人分成两派:人民派和旗帜派。人民派头头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是乡村教师出身,激进得很,旗帜派老大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则是喀布尔城里知识分子,相对温和点。

说起1979年苏联那场阿富汗冒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帝国坟场”这四个字。英国人、苏联人、美国人,一个个都栽在这里面,折腾出无数血汗钱和人命。

苏联当时是超级大国,手握核武和坦克,为什么非得趟这浑水?不是脑子一热,而是层层叠加的误判和算盘。苏联本想扶一把,结果把自己拖下水。

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搞了个政变,把时任总统达乌德赶下台。这帮人分成两派:人民派和旗帜派。人民派头头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是乡村教师出身,激进得很,旗帜派老大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则是喀布尔城里知识分子,相对温和点。

苏联从一开始就盯着这帮左派,因为阿富汗地理位置太敏感,夹在中亚和南亚之间,苏联想在这里建缓冲带,防着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渗透。

政变刚成,塔拉基就当上革命委员会主席,卡尔迈勒当副总理,哈菲佐拉·阿明管外交。这阿明也是人民派骨干,留学美国时沾了马克思主义的边,回国后在喀布尔大学教书,野心不小。

表面上看,苏联乐见其成,马上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派顾问去帮忙建党。但问题出在党内。两派从建党时就掐架,人民派多是普什图族农村人,瞧不起旗帜派的城里精英。

塔拉基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清洗旗帜派。7月初,卡尔迈勒被发配去捷克斯洛伐克当大使,名义上是外交,实际是软禁。其他旗帜派骨干也挨个遭殃,抓的抓,赶的赶。

这还不算完,塔拉基和阿明俩人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土地,强推世俗婚姻法,还镇压宗教势力。阿富汗九成文盲,部落长老和毛拉管着地方,这些政策等于捅马蜂窝。农村到处起义,赫拉特省3月就闹大,军队哗变,杀了上千苏联顾问。

塔拉基慌了,向苏联求援,勃列日涅夫当时没答应出兵,只给钱给武器。苏联高层觉得,这帮阿富汗左派太冒进,塔拉基这人还算听话,但控制不住局面。克格勃报告里直说,阿富汗革命偏离轨道,苏联得想辙稳住。

内斗是真狠。塔拉基看阿明越来越嚣张,阿明管着军队和情报,清洗行动基本是他一手操办。普尔查基监狱一年关了几万人,没审就处决。1979年3月塔拉基去莫斯科哭诉,勃列日涅夫点头答应帮他除阿明。塔拉基回国后设局,9月14日请阿明来总统府开会,结果情报走漏,阿明带卫队反杀。塔拉基被抓,几天后闷死在床上。

阿明上台,自封总理,表面还喊苏阿友谊,暗地里赶苏联大使,撤顾问,还试探美国。这下苏联炸锅了,阿明这人克格勃早看不顺眼,报告说他“残暴奸诈,精神不正常”。苏联本想扶个亲苏政权,结果养出个白眼狼。

这乱局本质上是苏联低估了阿富汗的复杂性。部落社会,民族矛盾深,伊斯兰传统根深蒂固,左派改革等于自掘坟墓。苏联顾问劝过塔拉基缓一缓,他不听,党内派系还互相拆台。结果,四月革命没稳住局面,反倒点燃全国反抗火苗。苏联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步步被动。

阿明上台后,阿富汗雪上加霜。叛乱从乡村烧到城市,圣战者从巴基斯坦边境搞游击,武器弹药源源不断。阿明高压镇压,抓人杀人的事更多,喀布尔街头人心惶惶。但他不光对内狠,对苏联也来劲儿。公开抱怨苏联干预过多,还派人接触伊斯兰国家,稳住国内穆斯林势力。

更要命的是,他向美国抛橄榄枝,暗示关系正常化。这在冷战格局下,是红线。苏联南疆缓冲带丢了,阿富汗要是倒向西方,等于在自家后院安颗炸弹。

勃列日涅夫这时候坐不住了。他上台后推勃列日涅夫主义,意思是社会主义阵营一损俱损,谁想退群就坦克伺候。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就这样被碾平。阿富汗情况类似,塔拉基死后,苏联觉得阵营丢人现眼。

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联手劝勃列日涅夫,出兵保塔杀阿。报告里说,阿明不除,阿富汗革命完蛋,苏联边境安全也没了。勃列日涅夫犹豫过,怕国际反弹,但埃及、索马里这些国家刚反苏,他更怕丢面子。

12月12日,苏共政治局开会,勃列日涅夫敲定方案:代号“风暴-333”,克格勃特种部队先干掉阿明,再扶旗帜派卡尔迈勒上台。计划是外科手术,进出快,稳住局面。

27日行动启动,阿尔法小组伪装阿富汗军,突袭塔日别克宫。阿明中弹身亡,卡尔迈勒从莫斯科飞回,当天广播宣布新政府。苏联主力24日起越境,10万部队进驻,坦克直扑喀布尔。表面看,成功了,卡尔迈勒亲苏,改革缓和点,苏联以为问题解决。

但这决策哪根筋搭错了?苏联高估了自己,低估了阿富汗地形和民心。山区多,游击战难打,圣战者有美国、巴基斯坦、沙特撑腰,武器从毒刺导弹到火箭筒,应有尽有。苏联本想短期援助,结果陷进去。勃列日涅夫辩解说,是应阿富汗政府请求,基于苏阿条约,防帝国主义干涉。

但国际上谁信?联合国谴责,美国经济制裁,奥运会苏联被抵制。这不光是军事失误,更是战略短视。苏联当时经济已现疲态,石油危机后军费高企,出兵等于雪上加霜。

阿明这人虽残酷,但他的独立倾向戳中苏联痛点。苏联扶植左派,本为地缘控制,结果党内火并让一切乱套。出兵不是无奈,是意识形态执念作祟。勃列日涅夫那代人,视阵营统一为命根子,宁可冒险也不让西方捡便宜。结果呢?阿富汗成苏联的越南,拖垮国力。

出兵后,苏联部队以为能速战速决,卡尔迈勒政府也推温和政策,赦免政治犯,缓土地改革。但圣战者不买账,七大派系从各地涌来,赫尔曼德省、帕克蒂亚省到处是伏击。

苏联空袭轰炸,BTR装甲车巡逻,但山区路难走,直升机成活靶。1980年,美国国会批20亿援助圣战者,CIA训练营在巴基斯坦开张,毒刺导弹让苏军米-24损失惨重。苏联兵力从10万拉到15万,伤亡过万,国内征兵难,士兵士气低。

卡尔迈勒管了六年,1986年5月辞职,肝癌在莫斯科治,死前还靠苏联输血。纳吉布拉接班,喀布尔防务部加强,空军轰炸叛军据点,但内战胶着。

苏联经济扛不住,军费占GDP 15%,粮食短缺,技术落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1988年4月签日内瓦协议,承诺撤军。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列火车拉着部队出境,士兵扔下装备,边境上灰头土脸。

这十年,苏联死1.5万兵,伤5万,耗资数百亿卢布。阿富汗死上百万,难民千万。苏联解体加速,1991年散架。圣战者内斗继续,塔利班崛起,美国在2001年又进。苏联的错,在于忽略阿富汗的部落现实,以为坦克能压服信仰。

勃列日涅夫晚年身体差,1982年11月死,安德罗波夫接班也没辙。这场仗,不是军事失败,是战略误判。苏联想南下印度洋,找不冻港?地图一瞧,中间俾路支山地乱七八糟,中情局报告早说不值当。真原因,是怕丢阵营,怕西方渗透,结果自找苦吃。

回看这事儿,苏联高层的官僚主义显露无遗。克格勃情报准,但决策层听不进。安德罗波夫推的“有限援助”,变无限占领。国际上,苏联孤立,中国谴责,美国借机重振遏制。阿富汗这坟场,不是地形坑,是人心坑。苏联本该学英国,早撤身,结果硬扛,帝国梦碎山沟。

说到底,苏联那年搭错筋,就在意识形态的死结上。左派革命听起来高大上,落地就变味。阿富汗人要面包要和平,不是教条。

苏联出兵,等于给冷战续命,美国乐坏了,布热津斯基直说,这是苏联的越南。历史教训摆这儿,现在大国动武,得三思。阿富汗至今乱,教训没白费,但谁又真长记性呢?

来源:南宫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