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熬了19年还是配角,张颕康突然宣布离开TVB,一句话把刘德华也拖下水,全网瞬间炸锅。
熬了19年还是配角,张颕康突然宣布离开TVB,一句话把刘德华也拖下水,全网瞬间炸锅。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谁?
脸熟名字生。
点开剧照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逆天奇案2》里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的魏子乐,《黑色月光》里一脸阴鸷的卓世棋,还有刚杀青的《巨塔之后》里被推下高台的彭建邦。
角色比本人红,这就是张颕康的尴尬标签。
1月10号凌晨,他在微博发长文,只有几百字,却句句带泪:多谢TVB,多谢刘德华,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配图是一张19年前的旧工牌,塑料边已经磨花,上面青涩的证件照和如今成熟的脸叠在一起,像把时光直接拍在屏幕上。
评论区瞬间涌进上万条留言,最高赞只有五个字:终于等到你。
这条留言背后藏着普通打工人的集体情绪:熬资历、拼年限、眼看一波波新人空降,自己却始终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
TVB的配角梯队里,张颕康不是第一个走的,却是把告别信写得最像辞职宣言的那个。
没有抱怨,没有撕破脸,却把成年人的不甘写得明明白白——再不走,就老了。
很多人以为他混得差,其实查查片单就知道,过去一年他播了五部剧,几乎月月露脸。
问题出在角色厚度:戏份吃重,却永远排在海报最边。
观众记得住脸,记不住名。
演员最怕就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看似有活干,实则原地踏步。
张颕康在采访里说过一句大实话:配角也有尊严,也想被写进剧情核心,而不是永远给主角擦屁股。
这次离开,他给自己放了三个月假,带孩子去新加坡转了一圈,回来才想清楚:再耗下去,连孩子都会问,爸爸为什么总演坏人。
于是干脆一刀两断,不续约,不回头。
TVB高层乐易玲的回应很体面:大门永远为他敞开。
翻译过来就是:祝你顺利,混不下去还可以回来。
一句客套话,听不出温度,却像冷水浇头——出去容易,回头难。
最微妙的是刘德华被点名。
张颕康在文末特意加了一句:我是刘德华和TVB一起栽培出来的。
看似感恩,实则把压力甩给天王。
谁都知道,刘德华当年靠TVB出道,后来电影封神,再没回头。
张颕康此刻把恩师抬出来,等于告诉外界:我不是没人要,我背后有人。
果然,港媒第二天就拍到他和刘德华公司的人喝早茶,照片里他双手接茶,腰板笔直,像极当年刚入行的小弟。
离开老东家,他手里还剩两张底牌:TVB库存剧《玫瑰战争》和内地合拍剧《夫妻的博弈》。
前者二季度播,后者下半年上线。
也就是说,未来一年,观众还会在各大平台刷到他的脸,只是署名前面不再加TVB。
对演员来说,这是最好的过渡——有曝光,有收入,也有时间重新定位。
对观众来说,这是难得的观察窗口:离开体制庇护,他到底能飞多高。
有人担心他步其他离巢艺人的后尘:高调出走,低调回流。
这种例子太多,数都数不过来。
张颕康的优势是演技稳、价格低、档期灵活,内地剧组最爱这类熟脸。
短板也明显:缺爆款、缺粉丝、缺话题。
四十出头,不上不下,最尴尬。
接下来半年,他要是能捞到一个让观众记住本名的大反派,就算破局;如果还是重复脸谱化的奸角,离过气就不远。
行业数据摆在眼前:去年离巢的TVB配角超过三十人,真正闯出名字的不到五个。
有人转型做网红,有人干脆转行卖保险。
张颕康的危机感比他们都早,十九年里他一直在偷偷攒人脉:学配音、学制片、学后期,连预告剪辑都能自己上手。
别人笑他多此一举,他却说:配角最闲,等戏空档不学点东西,人真的会废掉。
如今看来,这些零碎技能成了他单飞的底气。
接下来,他大概率会先拍一部港产小成本电影,试水大银幕。
片酬不高,但角色够狠,台词超过三页,足够让圈内人看到他的可塑性。
如果口碑立住,内地网剧男二的邀约就会飞来。
再下一步,是综艺还是直播,他还没想好。
可以确定的是,他不会再回TVB签长约,最多客串,过把瘾就闪。
这种去而不返的姿态,比任何口水战都决绝,也给还在老东家熬日子的同龄人提了个醒:时代变了,忠诚换不来主角。
观众其实不在乎谁离开,只在乎下一个角色够不够带劲。
张颕康把告别信写成檄文,就是赌这口气:出去混,要么混成招牌,要么混成笑柄。
中间那条安全线,他十九年已经走够。
接下来,就看命。
来源:麻麻娱乐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