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座战前拥有约6万人口的城市,控制着通往顿巴斯前线的两条铁路干线和公路网络,承担着乌军东线约70%的弹药、燃料和食品转运任务。
乌克兰红军城的接连崩溃,苦的实际却不止乌克兰一个。
俄乌冲突三年多,打到现在乌克兰的叫苦不迭,美媒开始觉醒了,若是美国真的和中国打,怕是胜算不多。
2025年10月下旬,乌克兰东部战略枢纽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的陷落,成为俄乌冲突的转折点。
这座战前拥有约6万人口的城市,控制着通往顿巴斯前线的两条铁路干线和公路网络,承担着乌军东线约70%的弹药、燃料和食品转运任务。
红军城陷落的速度令人震惊。10月23日清晨,俄军当天就发射了3000发炮弹,包括32枚FAB巨弹。
而那个地下矿井网络曾被乌军改建为“地下长城”,直接在钻地弹的攻击下坍塌,瞬间埋葬了数百名乌军。
到10月25日,俄军已控制红军城70%的区域。大约一万名乌克兰士兵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地区陷入包围圈。
俄罗斯军事专家克卢波夫直言,这些士兵已被包围并且没有机会突出重围。
只得说如今红军城的陷落,表面上是一场军事失败,背后却是一场工业实力的残酷较量。
乌克兰军方消息人士透露,矿井储油区被毁导致乌军柴油短缺,装甲部队出动率从65%暴跌至22%。一支乌军士兵在俄无人机盘旋下举白旗投降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引发乌克兰舆论哗然。
与此同时,欧洲的援助显得力不从心。欧洲炮弹年产量仅100万发,难以弥补美国断供留下的缺口。乌克兰军工企业在俄军系统性打击下举步维艰。
2025年11月初,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袭击,导致乌克兰很多电厂的发电能力降至“零”。
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确认,所有受袭发电厂已全部停产,发电量降为零。
乌克兰知名能源专家哈尔琴科警告,如果基辅的两座发电及供热厂在气温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停运3天,首都将面临一场“技术性灾难”。
而也是因为红军城的陷落,让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开始反思。
美国《大西洋月刊》最近发布的一篇报道直接指出,美国军工体系已衰退到可能输掉与中国潜在冲突的程度。
数据对比令人震惊:2024年,中国造船厂建造的船舶吨位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而美国这个曾经的造船大国,份额已经萎缩到可怜的0.1%。这意味着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整整两百倍。
以航母建造为例,中国的福建舰从2022年下水到2025年服役仅用三年,而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二号舰肯尼迪号,2019年就下水了,预计最早也要到2027年才能服役。这种差距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健康程度。
俄在这种持久战模式下,中国的工业机器一旦开动,将爆发出让对手绝望的能量。
乌克兰战场已经证明了现代消耗战的残酷性,无人机以每周数千架的速度被消耗,炮弹动辄每月数十万发。红军城战役中,俄军仅一周就动用了近1200架无人机、1360多枚制导炸弹和50多枚各类导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导弹生产线因稀土断供而停工,而中国拥有从特种钢材到舰载雷达、从动力系统到导弹武器的完整船舶工业体系,实现了100%自主可控。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2025年全军将领大会上振臂高呼,要在战争中“准备好近身肉搏与残酷战斗”。但当这样的口号成为主导,暴露的正是美军高层对工业实力落差的焦虑。
此外美军内部报告显示,中国造船产能直接甩美国232倍,中国一年能造出2325万吨,美国才勉强10万吨。
这意味着,一旦有事,中国船厂能像流水线一样“吐”出军舰,而美国船厂则因订单真空期长,设备锈了,工人跑了。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有20多家船厂随时能转军用,干船坞50多个,足够建造航母。美军计算发现,开战第一年,中国至少能开工8到12艘航母,第二年极限情况下可能达到50艘。
而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船舶工业。俄媒分析显示,中国在火炮领域以约9800门领先美国的4900门。
美国虽在坦克数量(和空军作战飞机上保持领先,但这种优势正被快速缩小。
所以面对与中国的潜在冲突,一些美国官员开始高喊“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装备而是人”,宣称美军凭借钢铁意志定能赢得胜利。
但这一论调让人想起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强大敌人。如今的美国是否还拥有那种“钢铁意志”?
即使有,但红军城的现实却残酷地提醒人们,现代战争光有意志远远不够。
美国开始意识到,他们或许没能力和中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
美军海军部长德尔·托罗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造船业的差距是国家安全隐患。在2024年国会听证会上,他拍桌子说:“得重建工业链,不然海军滑坡停不住。”
此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分析报告更为直接地表态:在中国周边4000公里内,美国补给线长,模拟兵推中15次有14次落败。
报告强调,中国动员能力强,14亿人口支持快速响应,统一愿景凝聚共识,而美国内部分歧影响决策,征兵难题加剧持久战压力。
而美国也试图重建自己的制造业基础。2025年,美国参议员推动“美国船舶法案”,直指中国232倍的造船产能是威胁,要求投资50亿美元升级船厂。
但专家坦言,这需要至少十年才能见效,而且工人从哪里来也是问题,要知道,中国大学理科生数量是美国的24倍。
更不必说,如今红军城的陷落也暴露美国盟友体系的脆弱,北约在前线吃紧之际,明确拒绝向乌克兰派遣军队。欧盟多国自身经济与能源压力巨大,已无力为乌克兰提供源源不断的投入。
而与美国盟友体系的松动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中国不需要依赖他国支持就能维持战争努力,而美国则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
例如F-35的零部件来自十几个国家,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这些供应链能维持多久?这种依赖性使美国在面对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对手时,存在致命弱点。
自然,红军城的陷落给美国敲响了警钟:大国冲突背后是工业实力与联盟体系的综合博弈。当两者都出现松动时,单纯强调意志力只能是无奈之举。
而当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同时拥有“钢铁装备”和“钢铁意志”,美国意识到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一个军事对手,更是一个工业巨人。红军城只是一个开始,大国博弈的棋盘或也正在重新布局。
参考资料:
冬季将至,俄乌猛攻对方能源设施——新华网
俄军事专家:万余名乌军身陷重围,去留取决于泽连斯基的政治决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视频丨俄乌激烈争夺 红军城战事为何持续胶着——央视新闻
来源:遗海拾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