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张婉儿的新剧照,第一反应是:这姑娘的眼睛怎么比两年前还亮?再往下翻,发现亮的不止是眼神,是数据——2022年“十大影响力童星”榜单里,她是唯一一个靠作品而不是综艺梗挤进去的。别小看这个“唯一”,它意味着在05后小花里,她已经提前拿到成人世界的通行证:流量可
15岁就被喊“小刘亦菲”,却没人敢问她到底累不累,这种把童年拆成镜头和通告的活法,真的值得全网羡慕吗?
刷到张婉儿的新剧照,第一反应是:这姑娘的眼睛怎么比两年前还亮?再往下翻,发现亮的不止是眼神,是数据——2022年“十大影响力童星”榜单里,她是唯一一个靠作品而不是综艺梗挤进去的。别小看这个“唯一”,它意味着在05后小花里,她已经提前拿到成人世界的通行证:流量可以刷,作品刷不出来。
很多人记住她,是因为那张“妈生脸”。鼻头小巧,梨涡一陷,镜头推到鼻尖都看不到毛孔,像把刘亦菲的仙气揉进婴儿肥。可真正让导演王骏晔公开点赞的,是她在《十七岁的夏天》里一场“无声哭戏”:女主得知父母离婚,不敢哭出声,只能把脸埋进校服领子,肩膀一抖一抖。张婉儿演这场戏时才14岁,拍了三条,第三条眼睛刚红,现场副导演先哭了。后来有人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我把领子想成妈妈买的,以后可能再也穿不到了。”一句话,把技巧打回原型——童星最怕的“匠气”,她靠真日常破掉了。
看客总以为童星=轻松赚钱。真相是,她拍戏的同期还要回北京重点中学月考。剧组转场大巴上,别人刷手机,她背政治大题;晚上收工十一点,经纪人从书包掏出折叠台灯,继续写数学卷。2023年9月剧播出那天,她月考年级排名掉了四十名,粉丝在超话急到劝“要不休学”,她只回了一句:“角色能重拍,中考不能。”听起来像官方回答,可细想,这是把“学生”身份死死攥在手里——娱乐圈最稀缺的安全感,从来不是资源,而是退路。
有人把她的路线对标杨幂、关晓彤,预测“再过三年必上春晚”。可少有人注意到,她经纪公司七娱乐影业给她接的戏,全是“女儿”“学生”这类未成年安全区,没有古偶恋爱,没有玄幻虐恋。换句话说,团队在用慢功夫替她挡刀:先把“国民妹妹”标签焊牢,等真满18岁,再考虑转型。这份克制,在急着赚快钱的童星市场里,反成奇景。对比那些12岁化浓妆拍“姐弟恋”的翻车现场,张婉儿的“晚熟”反而成了护身符。
当然,也不是没有焦虑。她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差”:观众对童星的耐心只有短短几年,一旦身高、嗓音、脸型脱离“萌”区间,滤镜会瞬间碎裂。她去年生日直播,弹幕里刷得最多的是“妹妹别长残”。这种“全民监工”式的成长,让青春期变成公开处刑。她应对的方式有点笨——每天睡前把刘海夹起来,拍一张纯素颜存档,不是为了发通稿,只是要亲眼确认自己没走样。听起来像小女孩的执拗,却藏着职业带来的早熟:她必须做第一个接受自己的人,才能在未来的风暴里站住脚。
说到底,张婉儿给05后小花打了个样:美貌是入场券,演技是硬通货,可真正决定能走多远的,是“把日子过扎实”的本事。她身上最难得的不是仙气,而是“地气”——知道镜头之外,还有一张必须自己交卷的中考卷。等哪天她真长出青春痘,希望外界别急着唱衰,那不过是她按时长大的证据。
来源:陌上吟归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