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不妨来算算一个农村家庭结婚要花费多少钱!以前家庭的总账本有进有出,靠着人情、土地和互助,大体还能维持平衡,但现在这本账“负债”那一页,数字越滚越大,眼看着就要压垮整个家庭。
[熊猫]现在的年轻人天天把不结婚,不生孩子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上,这可给老一辈给发愁的,但是这事不能怪在年轻人的身上。
因为温铁军教授就分析了现在结婚率这么低的原因,无非就是彩礼太高,教育成本太高,就业难这些问题,但是现在的离婚率也很高。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这是年轻人的问题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这事儿真的能全怪他们吗?温铁军教授有个观点,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道德风气问题,而是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在家庭这个层面总爆发了。
我们不妨来算算一个农村家庭结婚要花费多少钱!以前家庭的总账本有进有出,靠着人情、土地和互助,大体还能维持平衡,但现在这本账“负债”那一页,数字越滚越大,眼看着就要压垮整个家庭。
结婚得先算一笔惊人的账,现在全国的彩礼平均水平是14万元左右,但这只是个平均数,在江西的一些县城,治礼前彩礼超过15万是常事,而在河南、山东这些地方,28.8万的彩礼也并不少见,并且还有男方除了准备好房、车和金饰,还另外拿出了28.8万现金的例子。
光是这笔钱的支出就已经能达到当地人均GDP的40到50倍,这还只是开始,县城里的一套房子和一辆车,已经成了结婚绕不过去的“标配”,郑州那边一套90平米的房子总价就可能要八九十万,每个月光房贷就得还大几千,这几乎吞掉了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一半的收入。
这个月贷对没有稳定收入的群体更是难上加难,等到好不容易结了婚,生孩子这笔开销又是个无底洞。
全国养育一个孩子的平均成本估算下来是将近70万元左右,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个数字直接飙升到150万以上,具体到每个月,仅仅是婴儿时期的奶粉尿布,就要花掉几千块,为了孩子能进县城上学,家长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陪读,一个月租金又是一两千元。
更让人揪心的是那些意料之外的开销,一个新生儿如果不幸生病住院,一天七八百块钱的花费,就会迅速耗尽一个普通家庭的全部积蓄,婚姻、住房、育儿,这三笔巨大的“负债”环环相扣,把一个家庭未来几十年的生活都牢牢锁定在了还债的轨道上。
钱的压力最终都会变成人的压力,高昂的债务让很多新婚夫妻的生活重心变成了还贷,无休止的争吵也随之而来,这成了夫妻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索,一个词开始流行起来,叫“三年之痛”。
数据显示,婚后三年内就离婚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20%上升到了35%,婚姻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在一些县城,农村地区的离婚案件甚至占到了全县总数的9成以上。
家散了,村子也慢慢空了,过去20年,城市化战略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资源优化,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被不断地向县城集中。
这直接导致农村居民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家人的健康,被迫涌入县城购房,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很多村小因为生源不足而被迫撤并,曾经那种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乡村互助体系,在这种人口大迁徙中被逐渐侵蚀,不复存在。
这是资产流失的最终结果,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仅有610万对,创下了历史新低,而出生人口也只有954万,出生率降至6.77‰,在农村总和生育率更是已经跌破了1.29的警戒线。
同时性别失衡问题又加剧了婚配的难度,即便有人想组建家庭,也面临着“无人可选”和“无力支撑”的双重困境。
难道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家庭和乡村走向衰败吗?有些地方的人正在靠自己的力量探索不一样的活法,河北定州的翟城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没有走单打独斗的老路,而是重新组织起了合作社,让村民们抱团发展,一起干事业。
结果出人意料,村里的合作社年收入超过了500万元,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流,一度被撤掉的村小也重新开课了,而且全国的一些社区里,年轻人自由恋爱,结婚普遍实现了“零彩礼”,住出租屋起步,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离婚率几乎为零,家家户户大多生育两到三个孩子,生育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种模式在福建、四川等地也出现了成功的案例,证明了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当然光靠村庄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根源是结构性的,国家层面也已经注意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国家连续多年点名高价彩礼问题,并在今年明确提出了要进行“综合治理”,宁夏通过激励政策让彩礼下降了35%,江西万安县的村干部也通过入户劝说成功降低了彩礼。
但这些治理手段更多是治标,治本的办法还是要为农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减负增信,一方面要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乡村实体产业发展,让乡村自身具备赚钱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降低年轻人组建家庭的经济门槛。
所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生育,这真的不是他们自私或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组建一个家庭,从一开始就意味着要背负上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沉重债务时,选择“止损”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我保护。
要想让年轻人敢于走进婚姻,愿意生养下一代,关键不在于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去改变社会结构,只有当组建家庭不再是一场豪赌,当乡村不再是城市发展的代价,人和家庭才能回归其本来的意义,年轻人也才能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大家觉得呢?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