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抗联八名女战士被鬼子包围,她们的决定,催人泪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20:45 1

摘要: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而成的英烈群雕建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名。

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而成的英烈群雕建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名。

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八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被日军包围后发生的事。

也为了纪念在抗战时期,以八位女战士为优秀代表的东北抗联的不屈斗争意志。

八女投江雕塑

1、东北抗联:你们不抵抗,我们抵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东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迅速组织起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东北抗联的前身主要是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这些武装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东北各族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在东北大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东北抗联

2、英勇的东北抗联

1938年春,日军修建的通辑铁路即将贯通,这条铁路不仅掠夺东北资源,更威胁抗联南满根据地的生存。

杨靖宇在密林中召开军事会议,手指地图上标注的“老岭隧道”厉声道:“这是敌人的‘嗓喉咙’,必须炸断它!”他分兵三路,一路伪装成劳工潜入工地,另两路在外围策应。

3月13日夜,50名抗联战士化装成劳工混入隧道工地。次日凌晨,杨靖宇率主力突袭十一道沟伐木场,随着巨响,日军耗时一年修建的隧道轰然坍塌,1700名劳工四散奔逃,日军损失20万日元,工程瘫痪半年

1936年秋赵尚志率30人小分队潜入沙河深趟子房,在雪地中埋伏两天两夜。当日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抗联战士如猛虎扑食,将30名日军与10名伪军分割包围。赵尚志手持双枪冲锋,子弹打光后抡起大刀劈杀。此战全歼敌军,缴获的腊肉和棉衣让抗联熬过严

杨靖宇、赵尚志,被称为南赵北杨,是当时东北大地,南北两杆抗战旗帜,而东北抗联也有以赵一曼为优秀代表的一大批女战士,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妇女团的八位女战士,也永远名垂青史。

南杨北赵两位英雄

3、英勇的女战士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妇女团的八位女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正驻扎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境内的乌斯浑河畔。

她们是东北抗联第2路军第5军的重要成员,肩负着保卫后方和支援前线的任务。

东北抗联第2路军主力转移至乌斯浑河西岸时,日军千余人携重武器突袭而至。

这天清晨,日军的侦察机在天空盘旋,地面传来密集的脚步声。日伪军的包围圈逐渐收紧,妇女团的战士们意识到,她们即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冷云迅速召集战友们,分析当前局势:“姐妹们,日军一定要保证大部队的转移。

为了掩护大部队转移,冷云将妇女团8人分为三组:

第一组由冷云亲率,占据河岸制高点,以密集火力吸引日军主力;

第二组胡秀芝、杨贵珍带队,迂回至侧翼,用仅有的手榴弹炸毁日军重机枪阵地。

第三组安顺福、王惠民等负责断后,用树枝绑成假人迷惑敌人,掩护战友交替撤退。

日军误判抗联主力在此,调集火炮覆盖河滩。冷云伏在弹坑中高喊:“瞄准戴钢盔的军官打!”一枪击毙挥舞军刀的日军中队长,引发敌军短暂混乱。

抗战影视

4、绝不被俘,八女投江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子弹如雨点般落下。八位女战士在冷云的带领下,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吸引日军火力,为大部队的突围争取时间。然而,弹药逐渐耗尽,伤亡不断增加,形势岌岌可危。冷云站在高处,望着远处突围的部队,心中五味杂陈。

日军见火力骤停,以为抗联投降,举着刺刀逼近。伪军高喊“皇军优待女俘虏”,冷云冷笑回应:“狗汉奸也配谈优待?

日军指挥官天野少佐下令活捉女兵,日军端着刺刀呈半圆形围拢。冷云与战友们背靠乌斯浑河,互相整理残破的军装。

此时乌斯浑河秋汛暴涨,河水刺骨,几位女战士已经没有退路了。

“姐妹们,我们已经尽力了。现在,我们必须做出最后的决定。”

冷云的声音坚定而沉稳。她环视着每一位战士,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我们不能让敌人俘虏,我们要像战士一样,为祖国献身!”

13岁的王惠民掏出母亲缝制的红头绳,系在冷云手腕上:“郑大姐,咱们下辈子还打鬼子!

八人挽臂而立,齐声高唱《国际歌》。

冷云领头涉入激流,浪头瞬间淹没腰身。日军朝河中疯狂扫射,鲜血染红江水。

八位女战士英勇牺牲,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女投江图

5、祖国不曾忘记

八女投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时的英勇无畏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象征,而人民从未忘记英雄,八女投江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重要教材,

《中华女儿》等电影和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将这一事件搬上舞台

1982年,林口县在乌斯浑河畔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碑文为“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1986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八女投江纪念碑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988年8月1日邓颖超同志亲笔为八女投江雕塑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2009年,八位女战士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这段悲壮的历史,不仅展现了八位女战士的英勇无畏,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她们的牺牲,激励着无数后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八女投江纪念碑

尾声:伟大的抗日战士永垂不朽

让我们再次回忆这八位女战士的名字: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

而这场战斗的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当柔弱之躯与钢铁信念融合,便能迸发出撕裂黑暗的力量。八位女战士用生命诠释的“宁死不为奴”精神,至今仍在白山黑水间激荡回响。

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永远怀念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