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报出炉,单季1041.86亿元营收、185.49亿元净利润的成绩,直接刷新行业预期——营收同比增12.9%,净利润增速41.2%,远超营收涨幅;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在行业“反内卷”深化的背
10月20日,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报出炉,单季1041.86亿元营收、185.49亿元净利润的成绩,直接刷新行业预期——营收同比增12.9%,净利润增速41.2%,远超营收涨幅;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在行业“反内卷”深化的背景下,这份财报不仅印证了龙头韧性,更暴露其“动力电池稳盘+储能破局+技术卡位”的三重增长逻辑。
一、三季报核心亮点:不止高增,更是盈利质量跃升
宁德时代的惊艳,远不止表面数字,而是“量价利”协同优化的质变。
1. 净利润增速碾压营收,高端化立大功
三季度净利润增速(41.2%)是营收增速(12.9%)的3倍多,核心源于产品结构升级: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高端产品出货量占比达60%,这类产品毛利率比传统电池高10-15个百分点,直接推动净利率攀升至19.1%,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当前公司产品单价稳在0.55-0.6元/Wh,成本控制在0.4-0.45元/Wh,利润空间行业领先。
2. 3600亿现金+订单排至2026年,增长无悬念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超3600亿元,为研发和扩产提供坚实后盾;合同负债406.78亿元,环比增40亿元,在手订单已排至2026年下半年。产能端同步发力,洛阳、福鼎基地新增55GWh产能,完全能匹配交付需求,业绩确定性拉满。
二、增长密码:三驾马车齐驱,打开长期空间
宁德时代的业绩爆发,是“基本盘+新引擎+护城河”共振的必然结果。
1.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6.8%,龙头地位稳如磐石
根据SNE Research,2025年1-8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254.5GWh,市占率36.8%,稳居第一。国内市场份额41.7%,远超第二名15个百分点以上。客户端深度绑定特斯拉、宝马、小米等头部车企,小米SU7全系用其电池,单车型月销超3万辆,成为重要增长极。
2. 储能业务:占比突破20%,成第二增长曲线
三季度储能业务占比提升至20%,出货量同比激增,587Ah大容量电芯供不应求。背后是双重需求驱动:全球能源转型推动风电光伏配套储能,AI数据中心建设催生高可靠性储能需求。公司正加速扩产,山东济宁基地2026年将新增100GWh储能产能,2026年总储能产能有望破200GWh。
3. 技术卡位:钠电池年底落地,固态电池领跑
技术创新是核心护城河:钠离子电池“钠新”通过新国标认证,-40℃仍能保持90%电量,计划2025年底配套换电车型,2026年量产,将打开微型电动车、高寒地区增量市场;固态电池目标2027年小批量生产,前三季度150.7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15.3%),持续巩固技术优势。
三、行业格局:供需两旺+龙头集中,红利持续释放
宁德时代的增长,离不开行业景气度加持,而其优势又在格局中持续放大。
需求端:双轮驱动无懈可击
动力电池需求旺盛,9月国内装车量76.0GWh,同比增39.5%;储能需求爆发,国内外招标强劲,商业模型逐步跑通,国内IRR提升叠加海外光储平价,推动储能电池需求进入快车道。
供给端:反内卷深化,龙头更受益
8月以来锂电行业达成“价格自律+产能调控”共识,六氟磷酸锂等材料价格回升,中小企业因成本高、技术弱逐步淘汰,行业资源向宁德时代集中,规模效应和议价能力进一步凸显。
四、投资价值与风险:短期看业绩,长期看技术
1. 投资价值:确定性+成长性兼具
短期(6-12个月):订单排至2026年,四季度旺季叠加新产能释放,业绩有望超预期,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699亿元,对应PE仅24倍,估值合理。
中期(1-3年):储能业务3年或增3倍,海外工厂(德国、匈牙利等)2026年产能破100GWh,全球市占率有望提至40%。
长期(3-5年):钠电池、固态电池打开技术天花板,从电池制造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成长空间无上限。
2. 风险提示:需警惕三大挑战
- 行业竞争:二线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发力,或影响局部份额;
- 原材料波动:锂、钴价格上涨可能挤压利润;
- 海外政策:欧美产业政策调整或带来不确定性。
结语:能源革命的“卖铲人”,成长才刚加速
宁德时代的三季报,本质是全球能源转型的缩影——用19.1%的净利率证明高端电池是“能源硬通货”,用订单排期证明行业高景气非短期炒作。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双爆发的赛道上,作为核心动力提供者的宁德时代,其价值成长或许才刚进入加速期。
来源:返璞归真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