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爸今年62岁了,一周打三次羽毛球,感觉比我还有劲。”林先生说起父亲,语气里满是羡慕和钦佩。
“我爸今年62岁了,一周打三次羽毛球,感觉比我还有劲。”林先生说起父亲,语气里满是羡慕和钦佩。
原本林爸爸在体检中查出脂肪肝和心律不齐,医生建议他控制体重、加强锻炼。
邻居们建议去跳广场舞、快走,他偏不听,自己拿着旧球拍跑去小区羽毛球场,找人“一打一”。
一打就打了两年。
今年体检,脂肪肝没了,心电图也恢复正常,连医生都说:“你这身体状态,比刚退休那年还好!”
这不是个例。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与不运动的人相比,经常打羽毛球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近56%。
更令人惊讶的是,打羽毛球对预防脂肪肝的效果,也被越来越多研究证实。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轻松愉快、适合娱乐的运动,能在慢病防治方面有如此大的作用?
答案,可能远不止“出汗”那么简单。
尤其是第3个机制,很多人从未注意过。
羽毛球不是“暴汗式”运动,但它的“强度”和“持续性”恰恰符合中老年人运动康复的黄金标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指出:
羽毛球是一种兼具有氧+无氧的间歇运动,能有效提升心肺耐力、改善代谢状态、增强肌肉力量。
具体来说,它对心血管系统、肝脏代谢系统的改善作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心脏供血,调节血管弹性
在打球过程中,心率升高、血流加快,可训练心脏泵血功能,强化心肌收缩力。长期打球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2.加速脂肪燃烧,改善肝脏脂质代谢
羽毛球的移动多变、起停频繁,能激活体内多个代谢通路。一小时运动可消耗350~500千卡热量,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积累,缓解脂肪肝。
3.释放压力荷尔蒙,稳定血压血脂
运动能刺激多巴胺、内啡肽分泌,对抗“压力激素”皮质醇,改善高血压和高血脂相关症状,提升情绪和睡眠质量。
4.协调肌肉、关节、神经系统,提升整体健康感
羽毛球需要眼、脑、手、腿多系统协作,对延缓认知退化、改善老年平衡能力也有积极意义。
换句话说,它不是“锻炼一处”,而是“激活全身”。
别小看一周几次的羽毛球,坚持3个月左右,就可能出现下列显著变化。
1.心率更平稳,气喘减少,爬楼不累了
数据显示,坚持羽毛球训练12周后,受试者静息心率下降6~10%,最大摄氧量提升13%。这意味着,心脏跳得更少,却更有效率。
很多原本走路就喘的人,爬楼不再气促,日常活动更轻松。
2.肝脏脂肪减少,脂肪肝逐渐缓解
羽毛球运动能有效减少腹部和肝脏周围的内脏脂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研究表明: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羽毛球运动,8周后肝脏脂肪含量平均下降19.7%。
3.体重稳定下降,尤其是腹围明显减小
打羽毛球不需要极限爆发,但对核心肌群刺激强,能有效减掉“顽固肚腩”。
多项数据表明:坚持打球3个月后,腰围平均缩小2~3厘米,BMI下降约1.5%。
4.情绪更稳定,晚上睡得香,白天精气神更足
由于打球涉及脑部反应、注意力集中和社交交流,能有效减少孤独感、提升幸福感,尤其对退休人群益处明显。
虽然羽毛球好处多,但“打得对”才能“打得久”。
医生和运动康复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在打球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合自己节奏的“快乐打法”
不必一上场就“拼命扣杀”,而应根据自身体力选择“来回型”打法,控制好节奏。
建议使用软球、轻拍,注重步伐稳健、姿势规范,避免膝盖或踝关节损伤。
2.饭后至少1小时再运动,避免低血糖与胃肠负担
打羽毛球虽不像长跑那么剧烈,但也需要良好消化系统支撑。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开打,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能量储备。
3.每次打球不超过60分钟,中途安排休息
避免运动过量导致肌肉酸痛、疲劳积累。建议采用“40+10”模式:打40分钟,休息10分钟,再进行后续运动。
同时多饮水,防止脱水引发血压波动。
4.配合合理饮食,双管齐下抗脂肪肝
运动再多,饮食失控也可能“白搭”。
建议减少高糖饮料、精制淀粉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搭配豆制品、鱼类优质蛋白,全面调理肝功能。
养生,不是靠一个动作“逆天改命”,而是每一步都稳稳走在正确的路上。
羽毛球,不仅是运动场上的快感,更是慢病防治的“黄金拍档”。
它不像跑步那么伤膝,不像器械那么枯燥,却用轻松的步伐、欢快的对打,悄悄改善了心脏、肝脏、情绪和代谢。
这项“轻快的运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医生推荐的中老年慢病管理首选方式。
当然,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是否适合打球、该打多频率、多大强度,仍需个体评估。
建议有慢性基础病的读者,在运动前前往正规医院或康复科进行风险评估,并在专业运动指导下逐步建立运动计划。
打得好,是乐趣;打得稳,是长寿。现在,就找个空地,挥拍一试吧!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Racquet Sport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202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脂肪肝运动干预研究报告(202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老年运动干预实践指南》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Exercise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 Middle Age”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老王健康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