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3年起,湖南省聚焦健康医药生产、健康器材制造等领域,全力推进健康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湖南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核心之一的生物医药,在省会长沙已基本构建起“2区+7群”多园集聚的发展格局,产业版图既涵盖中药、化学药、生
自2023年起,湖南省聚焦健康医药生产、健康器材制造等领域,全力推进健康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湖南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核心之一的生物医药,在省会长沙已基本构建起“2区+7群”多园集聚的发展格局,产业版图既涵盖中药、化学药、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医疗装备等制造板块,也包含医药物流、外包服务、医疗健康等服务板块,形成了链条完整、协同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1.企业主体篇
截至2024年,长沙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1414家,规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022年)202.53亿元,其中生产化药的企业有75家,中药企业有57家,生物制品企业有13家,原料药企业有27家,医疗器械企业有1270家,药包材企业有11家,药用辅料企业有16家,保健品企业有55家。(按照企业产品管线统计,企业统计指标范围主要为生产研发型企业,下同)
图1 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分布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从企业资质分布看,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长沙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8家,专精特新企业1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图2 长沙市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从企业区域分布情况看,长沙市各区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数量排名如下:岳麓区519家,浏阳市253家,开福区149家,长沙县127家,望城区122家,宁乡市79家,雨花区76家,芙蓉区70家,天心区19家。排名前五的区域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约占全市总数的81.14%,排名第一的岳麓区生物医药类企业数量约占全市总数的35.99%。
图3 长沙市各区县生物医药类企业数量,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2.创新动态篇
(一)药品申报与临床试验
从药品临床试验看,2016年至2024年,长沙市的药品试验总数为323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长沙市排第18名。
图4 长沙市药品临床试验数量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从药品批准上市看,2016年至2024年,长沙市的药品批准上市总数为176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长沙市排第17名。
图5 长沙市药品批准上市数量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二)医疗器械
1.优先/特别审批医疗器械
从2016年至2024年,长沙市的中国器械创新和优先审批为50个,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长沙市排第11名。其中2024年,长沙市器械创新和优先审批为1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个。
图6 长沙市器械创新和优先审批数量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2.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
2024年,长沙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数量为83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5%;产品备案数量为459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6.03%。
图7 长沙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趋势,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图8 长沙市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趋势,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三)专利成果
1.专利申请
2024年,长沙市新公开生物医药相关发明申请专利1253条(以公开(公告)号计)。
图9 长沙市发明申请专利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2.专利授权
2024年,长沙市新公开生物医药相关发明授权专利761条(以公开(公告)号计)。
图10 长沙市发明授权专利情况,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按申请(专利权)人分,2024年,长沙市发明授权专利公开(公告)号数量排名前五的申请(专利权)人分别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72)条、中南大学(70)条、湖南大学(41)条、湖南中医药大学(29)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9)条。
3.资本运作篇
从2016年至2024年,长沙市的累计投融资金额为64.82亿元(未公布金额的不在统计范围内),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长沙市排第26名;累计投融资事件99起,排第12名。
从2016年至2024年,长沙市的累计并购金额为61.22亿元(未公布金额的不在统计范围内),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长沙市排第12名;累计并购事件18起,排第11名。
4.产业政策篇
2021年2月1日,长沙市正式施行《长沙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1月31日。政策围绕“着力招强引智、鼓励做大做强、鼓励研发创新、支持市场拓展”四大板块,以11条资金扶持政策为抓手,全力推动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3月24日,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长沙市生物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实施生物经济发展“七大行动”,构建“空间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为一体的生物经济生态圈。旨在抢抓生物经济发展机遇,将生物经济打造成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支撑,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建设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取得重大进展。
注:
1.企业数量统计依据产品管线,即按照公开的研发管线、申报及获批的产品类型进行统计,主要面向研发与生产型企业。
2.药品研发情况的统计仅基于实际申报和登记的企业。
3.品种是指“一个药品+一家企业”,多个企业联合申报的药品,会按企业拆分,分开统计。
药智产业大脑为政府、园区提供基于专业数据与创新服务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解决方案,包括产业数据定制、产业咨询规划、产业大脑特色应用、产业精准招商、产业会议定制、药智谷园区落地服务。
更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详细内容,欢迎垂询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来源:药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