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上早朝比现在打工人加班还折腾,天不亮就得起床,摸黑赶路,到了朝堂上规矩还多到吓人。别以为当官的风光,光一个早朝,就能把人累得够呛,里面的苦水可不少。
看古装剧里的早朝,总觉得大臣们穿着官服列队,跟皇帝聊几句就完事,挺轻松。可翻史书才知道,真实的早朝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古人上早朝比现在打工人加班还折腾,天不亮就得起床,摸黑赶路,到了朝堂上规矩还多到吓人。别以为当官的风光,光一个早朝,就能把人累得够呛,里面的苦水可不少。
首先得说说上早朝的时间,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就拿唐朝来说,早朝一般在凌晨5点左右开始,可大臣们根本不能掐点到。
像住在长安城外的官员,凌晨3点就得起床,穿上层层叠叠的官服。里面得穿中衣,外面套襕袍,还要系玉带,光穿衣服就得半个时辰。
然后赶紧坐上马车往皇宫赶,那时候没有路灯,马车上就挂个小灯笼,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得能把人晃吐,要是碰上下雨天,路更难走,弄不好还会迟到。
说到迟到,古人上早朝可没“打卡补签”这一说,迟到了罚得特别狠。明朝就有明确规定,官员要是早朝迟到,轻则打板子,重则降职,要是故意缺席,甚至可能被革职。
有记载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官员因为家里老人去世,赶路回来晚了,错过了早朝,直接被打了20大板,还扣了半年俸禄。
你说这冤不冤?可在当时,规矩就是规矩,谁都不能破,官员们为了不迟到,只能更早起床,根本不敢睡懒觉。
到了皇宫门口也不能直接进去,还得经过好几道检查。首先得出示“门籍”,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证明自己是当朝官员;然后侍卫会检查官服是不是穿得整齐,有没有戴错帽子、系错玉带。
要是官服穿乱了,会被当成对皇帝不敬,得罚钱;最后还要搜身,防止有人带凶器入宫。
这一套流程下来,半个时辰又过去了,等真正进了朝堂,官员们早就冻得手脚冰凉。尤其是冬天,朝堂里没暖气,穿着厚衣服也挡不住寒气,站在那儿跟罚站似的。
好不容易站定了,早朝的规矩更让人难受。大臣们得按品级排队,一品官站最前面,九品官站最后面,不能随便插队;皇帝没说话,谁都不能吭声,就算站得腿麻了,也不能随便动弹,更不能咳嗽、打喷嚏。
要是忍不住出了声,会被认为是失仪,得跪在地上请罪。而且奏事的时候也有讲究,得双手捧着奏折,弯腰驼背地念,不能抬头看皇帝,念完了还得等皇帝批示,要是皇帝不满意,还得赶紧磕头认错。
最折腾的是,早朝时间还特别长,短则一个时辰,长则三四个时辰。要是遇到皇帝话多,或者有重要的事情要讨论,早朝能从凌晨5点开到上午10点。
大臣们从凌晨3点到上午10点,连口饭都吃不上,只能饿着肚子站着。有不少年纪大的官员,因为扛不住这么折腾,直接在朝堂上晕倒。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上早朝这么苦,官员们为啥不辞职?其实不是不想辞,而是不能辞。
在古代,当官是光宗耀祖的事,要是因为上早朝累就辞职,会被人笑话没本事,家里人也不同意。
而且官员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就得尽到职责,上早朝就是他们的本分,再苦再累也得扛着。
所以啊,别羡慕古代官员的地位,光一个早朝,就比现代打工人的通勤累十倍。
这也告诉咱们,不管在哪个时代,想做点事都得吃苦,没有平白无故的风光,古人的早朝,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源:趣墨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