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偶然的交通意外,而是墨西哥多个农民团体发起的全国农业罢工行动,从瓜纳华托州到哈利斯科州,从米却肯州到锡那罗亚州,抗议的浪潮正沿着公路蔓延。
10 月 28 日的墨西哥城周边,多条公路被一种特殊的 “路障” 截断。
农用拖拉机与卡车整齐排列在车道中央,车身沾着的泥土还带着田野气息,却在此刻成为阻断交通的屏障。
这不是偶然的交通意外,而是墨西哥多个农民团体发起的全国农业罢工行动,从瓜纳华托州到哈利斯科州,从米却肯州到锡那罗亚州,抗议的浪潮正沿着公路蔓延。
当天,墨西哥基础设施、通信和交通部(SICT)紧急通报。
全国至少有 33 处公路路段因农民示威封闭,其中瓜纳华托州情况最严重,18 处道路和高速公路被堵。
哈利斯科州的瓜达拉哈拉大都市区更是交通瘫痪,环城公路、城际公路乃至收费站全被封锁,瓜达拉哈拉至诺加莱斯公路的双向车道,已被玉米种植户占据近 44 小时。
农民们的诉求很明确,让总统谢恩鲍姆领导的联邦政府提高农产品保障收购价格,尤其是玉米的价格。
面对这场规模不小的罢工,政府虽已通过农业与农村发展部(SADER)回应,提出将保障价提至国际市场价的 25% 并提供信贷支持。
但公路上静止的农机仍未撤离,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困境,让农民宁愿放下农活、封锁道路,也要执着讨要一个 “合理的玉米价”?
墨西哥农民发起的全国性农业罢工,正以 “封锁公路” 这一直接方式搅动全国。
据官方信息,目前已有 33 处公路路段被农机车辆阻断,从瓜纳华托州的乡村公路到哈利斯科州的交通枢纽,罢工浪潮已蔓延至多个核心区域,而 “索要公平粮价” 则是所有抗议者共同的诉求。
这些静止的拖拉机与卡车,不仅让日常通勤的市民陷入困境,刺穿了墨西哥的贸易与物流网络。
受影响最显著的当属曼萨尼约港与拉萨罗港,作为墨西哥重要的进出口枢纽,这两大港口的陆路与铁路运输因公路封锁陷入停滞。
集装箱堆积在港口无法派送,不仅影响中墨之间的货物贸易,更导致内陆工业中心的原料供应断裂。
有贸易企业负责人透露,部分急需的生产原料被困在港口,若持续封锁,多条生产线可能被迫停工。
经济损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公路封锁每小时就造成数百万比索的直接损失,除了货物滞留的成本,企业还需承担集装箱滞箱费、司机等待补贴等额外开支。
更严峻的是,不少企业面临合同违约风险,原本约定好的交货期限因交通中断无法兑现,后续可能引发连锁的商业纠纷。
从民生出行到国际贸易,33 处路障正将局部的农业诉求,放大为牵动全国的经济危机。
农民们执着追求的 “公平粮价”,绝非简单的价格博弈,而是墨西哥农业产业失衡的集中爆发。
2019 至 2024 年间,墨西哥玉米总产量减少 280 万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玉米进口量激增 710 万吨。
2024 年更是达到 2360 万吨,自产与进口粮食比例趋近 1:1,曾经的玉米生产大国。
如今面临严峻的粮食自给率危机,这种 “产减进增” 的趋势,让农民对粮价的敏感度愈发强烈。
更让农民承压的是国际竞争的不公平性。
在墨西哥农业生产中,商业化种植户承担着 93% 的小麦、72% 的黄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供应的核心力量。
但在美墨加协定(USMCA)框架下,美国凭借高额农业补贴,将廉价农产品大量输入墨西哥市场,本地农产品因成本高、效率低,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美国玉米的低价冲击,直接压低了国内玉米收购价,让农民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
近年来,化肥、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也逐年增加,多重压力下,农民种植玉米的成本已远超市场售价。
有瓜纳华托州的玉米种植户算了一笔账:一亩玉米的种植成本约 8000 比索,而按当前收购价,总收入仅能勉强覆盖成本,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面对愈演愈烈的罢工浪潮,墨西哥联邦政府通过农业与农村发展部(SADER)率先作出回应,提出将农产品保障价格提高至国际市场价的 25%,同时承诺为农业部门提供专项信贷支持。
试图以 “提价和 信贷” 的组合方案缓解农民不满,而政府看来,这一方案既考虑了财政承受能力,又贴合国际市场规律,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 “合理妥协”。
但农民们却并不买账,双方的认知鸿沟让谈判陷入僵局。
对农民而言,“国际市场价 25% 溢价” , 国际粮价波动频繁,且未计入墨西哥本土高昂的种植成本,即便提价,实际收益仍难以覆盖化肥、燃料与劳动力开支。
更让他们顾虑的是信贷支持:农业生产本就受气候、市场双重风险影响,新增债务可能让他们陷入 “借债还款” 的恶性循环,而非真正改善生计。
事实上,墨西哥政府并非首次尝试化解农业矛盾。
此前推出的 “收获主权” 计划,曾试图通过提供免费批发市场摊位、农产品质量认证补贴、优先贷款等措施助力农户增收。
但受气候变化导致的减产、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计划效果大打折扣,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收入困境。
此次罢工事件,实则是墨西哥农业长期衰退的 “显性症状”,而政策失衡引发的土地集中与就业流失,正让这一困境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受偏向大农业公司的政策导向影响,大量农村土地被兼并,小农户被迫放弃耕地,原本分散的土地资源逐渐向少数企业集中。
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就业机会锐减,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城市谋生,而遗留的农业基础设施也因缺乏维护逐渐荒废。
当时,旧有的农业贷款、保险与产销服务体系被仓促拆解,新推出的补贴政策却过度偏向小农户,将承担着主要粮食产量的商业化种植户排除在外。
这一 “顾此失彼” 的政策设计,导致农业生产链条出现断裂:小农户缺乏规模化生产能力,商业化种植户又得不到政策支持,最终拖累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
更严峻的是,农业对墨西哥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降至 0.18%,创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生效后的历史新低。
作为曾经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农业的持续衰退不仅影响粮食安全。
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贫困加剧、城乡差距扩大,这些都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此次农民罢工,或许正是对农业衰退危机的一次 “紧急预警”。
墨西哥农民的公路封锁,看似是一场围绕 “公平粮价” 的博弈,实则是农业产业失衡、政策错位与国际竞争压力交织的必然结果。
从交通瘫痪到贸易受阻,从政府方案遇冷到农业贡献率低迷,每一个困境都指向同一个核心。
农业的稳定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根基。若不能弥合政策与民生的鸿沟、破解产业衰退的困局,类似的矛盾或许还会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