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我妈催婚不成,给我认了一个总裁“儿子”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01 07:26 1

摘要:我发现,当他进入“工作状态”时,那种戏谑和压迫感会收敛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可靠的绅士风度。这让我逐渐放松下来。

我发现,当他进入“工作状态”时,那种戏谑和压迫感会收敛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可靠的绅士风度。这让我逐渐放松下来。

寿宴顺利进行。结束后,在送我和我妈回家的车上(司机开车),张奶奶拉着我的手,对陆辰琛说:“辰琛,你看晚晚多好,今天帮了我不少忙,陪那些老太太聊天,一点都不怯场。你以后多带着晚晚出来走走,别老是闷着头工作。”

陆辰琛从副驾驶座回过头,看了我一眼,目光深邃,应道:“好,听奶奶的。”

那一刻,我竟然从他眼中看到了一丝……真实的温和?也许只是我的错觉。

合作的关系,让我们有了更多正当理由的接触。有时是他需要我陪同参加一个画展开幕式,有时是张奶奶非要“一家人”一起吃顿饭。在这些场合里,我们默契地扮演着“关系融洽的干亲”。

渐渐地,我发现陆辰琛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不近人情。他会记得我不吃香菜,会在空调太冷时默不作声地把西装外套递给我(依旧是“工作需要”的说辞),会在有人试图灌我酒时,巧妙地帮我化解。

而我也并非全无用处。有一次,他带我去参加一个与他公司有合作意向的国外客户的家庭式晚宴。对方负责人是一位注重家庭观念的中年男士,带了妻子和女儿一起来。席间,那位小姑娘对我背的一个小众设计师款包包很感兴趣,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我恰好对这方面有些了解,便和她聊了起来,还给她看了几个类似风格的设计师作品,把她逗得很开心。

晚宴结束后,那位负责人对陆辰琛的态度明显更加亲和,称赞他的“家人”很有品味和亲和力。陆辰琛后来告诉我,那个项目推进得比预期顺利。

“没想到,‘干妈’还有这种附加价值。”他当时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我有点小得意,“那是,我也不是只会尴尬和发呆的。”

他看了我一眼,唇角微扬,“嗯,看出来了。”

那种微妙的、超越“协议”的互动,开始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上来。

同时,我的“社恐”似乎也在这种被迫的、但有“剧本”的社交中得到了一些锻炼。至少,在面对陌生环境和人群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想逃跑,而是会下意识地去寻找陆辰琛的身影,仿佛那成了我的一个安全坐标。

有一次,我们“工作”结束,他顺路送我回家。车上,我接到一个工作电话,是甲方一个难缠的客户,对设计方案提出了许多无理苛刻的修改意见,语气非常不客气。我努力保持着专业态度沟通,但挂断电话后,还是忍不住泄气地垮下了肩膀,小声抱怨了一句:“太难搞了……”

“怎么了?”旁边闭目养神的陆辰琛忽然开口。

我吓了一跳,没想到他还没睡,也没想到他会问。

“没什么,工作上的事。”我不好意思地说。

他睁开眼,看向我,“说说看。”

许是夜色让人放松,也可能是他此刻的语气少了平日的清冷,我鬼使神差地简单说了下遇到的难题。

他安静地听完,然后提出了几个非常犀利的切入点,从项目成本、用户体验甚至营销传播角度,分析了如何反驳对方的无理要求,以及如何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案。

我听得目瞪口呆。他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完全不是我这种设计人员能想到的层面。

“当然,具体怎么沟通,还需要技巧。”他最后总结道。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按照他提供的思路,重新整理了说辞和客户沟通。果然,对方的态度软化了不少,最终采纳了折中的方案。

我兴奋地发消息给他:【陆总,太感谢你了!按照你的方法,问题解决了![撒花]】

过了一会儿,他回复:【嗯。举手之劳。】

虽然依旧是简短的几个字,但我却能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开心。不仅仅是因为解决了工作难题,更是因为……我们之间,似乎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协议关系。

戏假情真。这四个字,开始在我心里冒头。

我发现自己会开始期待每一次的“合作”任务,会偷偷观察他工作时的专注侧脸,会因为他一句不经意的关心而心跳加速。

而陆辰琛,他似乎也渐渐习惯了我在身边。有时在宴会上,他会自然而然地帮我拿点心;在家庭聚会后,他会主动提出送我回家,即使并不完全顺路。

我们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协议的边界,却又不由自主地被彼此吸引,向着那条模糊的界线靠近。

这层荒诞的“干亲”关系,仿佛一个巨大的保护罩,既掩盖了某些真相,也孕育着某种可能。而罩子里的我们,心照不宣地,享受着这种日渐升温的暧昧与默契。

我和陆辰琛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最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

公司里最近有个重要的文创园区设计项目在竞标,我作为核心设计成员之一,投入了大量心血。就在最终提案前夕,竞争对手“启创设计”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我们部分核心设计理念,并抢先一步发布了一套风格极其相似的概念图,虽然细节不同,但神韵和几个关键创意点雷同。

一时间,质疑声四起。我们团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内部也开始排查泄密的可能性。我因为前段时间为了寻找灵感,在个人社交媒体小号上发过几张模糊的设计草稿片段(并未涉及核心),加上有人匿名举报我曾私下与启创的人接触,瞬间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流言蜚语像冰水一样泼来,压得我喘不过气。尽管项目经理暂时没有明确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周围同事异样的目光。委屈、愤怒、无助……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那天晚上,我魂不守舍地回到公寓,连灯都没开,就瘫坐在沙发上,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陆辰琛。

我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名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我没说话,他那边也沉默了几秒。

“怎么了?”他低沉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敏锐。

我鼻子一酸,强忍着哽咽,“……没什么。”

“林晚晚,”他连名带姓地叫我,语气带着不容置疑,“说实话。”

他的声音像是有某种魔力,击溃了我最后的防线。我吸了吸鼻子,断断续续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

他听完,没有立刻安慰我,而是冷静地问:“你确定你发的草稿没有泄露核心创意?”

“我确定!那只是很初期的碎片想法,而且很快就删了!”

“匿名举报有证据吗?”

“没有……就是因为没有证据,才更让人憋屈。”

“你们公司现在什么态度?”

“还在调查……但我感觉,很多人已经相信了。”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片刻,然后我听到他起身和拿钥匙的声音。“在家等着,我过来。”

“不用!”我急忙拒绝,“我没事,就是有点烦……”

“地址发我。”他的语气不容拒绝,直接挂了电话。

二十分钟后,门铃响了。我打开门,陆辰琛站在门外,身上还带着夜晚的凉气。他穿着简单的黑色衬衫,神色冷峻,目光在我红肿的眼睛上停留了一瞬。

他走进来,环顾了一下我这个小公寓,然后视线落在茶几上那堆揉成一团的纸巾上。

“就这么点事,就把自己搞成这样?”他开口,语气说不上是责备还是别的。

我低着头,没吭声。

他在沙发上坐下,示意我坐对面。“现在,把你知道的所有细节,包括你怀疑的对象,接触过你草稿的人,还有启创那边可能的信息来源,都告诉我。”

他的冷静和专业感染了我。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开始仔细回忆和叙述。

他听得非常专注,偶尔会打断我,问一两个关键问题。听完后,他拿出手机,拨了个电话。

“李助理,帮我查几件事。”他对着电话那头,清晰地下达指令,“第一,‘启创设计’最近一个月的资金流向,特别是大额不明进账。第二,他们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总监王磊,以及他手下核心成员的背景,尤其是是否有我们竞争对手‘科达集团’的背景关联。第三,查一下科达集团近期是否与我们有项目冲突,或者有收购我们技术团队的意向。”

我震惊地看着他。他怎么会想到科达集团?那是陆氏家族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他挂了电话,看向我,“你成了靶子,很可能不是因为你的设计,而是因为……我。”

我愣住了。

“科达一直想在我负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上做文章,找不到我的破绽,就从我身边人下手。你我的‘关系’,虽然不是秘密,但足够让他们以为抓到了可以利用的弱点。打击你,污名化你,如果能借此影响到我的声誉或者让我分心,对他们来说就是胜利。”

他的分析像一道光,劈开了我眼前的迷雾。原来,我遭遇的无妄之灾,根源竟然在他这里。

“对不起,”他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罕见的歉意,“是我连累了你。”

那一刻,所有的委屈仿佛找到了宣泄口,但我却奇异地平静了下来。原来不是我的问题,原来……他懂我的委屈。

“没关系,”我摇摇头,“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解决。”

“当然要解决。”他眼神锐利,“没有人能动我的人,还全身而退。”

“我的人”三个字,让我的心猛地一跳。

接下来的两天,陆辰琛动用他的资源和手段,展开了迅速而有效的调查。他的助理效率极高,很快就拿到了关键证据:启创设计在发布概念图前,收到了一笔来自海外空壳公司的汇款,而该空壳公司的资金链最终指向了科达集团。同时,查到启创的那个项目总监王磊,他的表弟就在科达集团项目部任职。

更重要的是,陆辰琛的人找到了我当时发布草稿的那个社交媒体小号的后台数据,证明在草稿发布后的极短时间内,有几个异常IP地址频繁访问并截图,其中一个IP经过追踪,属于启创设计公司内部网络。

证据链逐渐清晰。

在我公司内部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处理我的前一天,陆辰琛直接将所有证据打包,匿名发送给了我们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和竞标方负责人。同时,他安排了一场与科达集团高层的“偶遇”,言语间看似无意地透露了己方已掌握对方不正当竞争的证据,暗示如果对方不收手,将面临商业诉讼和声誉扫地的风险。

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

几乎是一夜之间,风向彻底逆转。启创设计发布道歉声明,承认“借鉴过度”,并撤下了相关概念图。科达集团那边也悄无声息地偃旗息鼓。我们公司管理层迅速澄清了事实,还了我清白,并对我的专业能力表示了肯定。

危机解除。

项目组的同事纷纷过来安慰我,说我受委屈了。我看着那些曾经带着怀疑目光的脸,心里却异常平静。

晚上,陆辰琛来接我吃饭,说是“庆祝沉冤得雪”。

坐在他车里,我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夜景,轻声说:“谢谢你。”

他开着车,侧脸在霓虹灯光下明明灭灭,“分内之事。”

“如果不是因为我跟你……有关系,也不会遇到这种事。”

“如果不是因为我,你也不会被卷进来。”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但既然卷进来了,我就会护你周全。”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转过头,看着他专注开车的侧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这个看似冷漠强大的男人,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挡在我身前,为我遮风挡雨。

那种被保护、被珍视的感觉,如此强烈,如此真实,彻底冲垮了我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我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

危机过后,我和陆辰琛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层“协议”的薄冰彻底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亲密与默契。他不再仅仅是我的“合作老板”或名义上的“干儿子”,而是一个我可以依赖、信任,甚至……偷偷爱慕的男人。

但他似乎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表白,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和内敛。这让我心里有些没底,难道他只是出于责任和道义才保护我?

就在我纠结于他的心意时,科达集团那边并未完全死心。他们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攻击,却开始在一些小环节上给陆辰琛的项目使绊子,散布一些关于他“任人唯亲”、“私生活影响公司决策”的谣言,其中难免又牵扯到我这个“背景神秘的干妈”。

这些谣言虽然不至于造成实质性伤害,但像苍蝇一样嗡嗡作响,令人心烦,也多少影响到了团队士气。

一天晚上,我们在陆辰琛的公寓书房(有时“工作”会谈在这里进行)讨论应对策略。我看着网络上一些含沙射影的帖子,气得不行。

“他们怎么能这么无耻!颠倒黑白!”我愤愤不平。

陆辰琛倒是很平静,靠在椅背上,“商业竞争,手段卑劣是常态。重要的是如何反击。”

“那就任由他们胡说吗?”我不甘心。

他看着我,“你有想法?”

我深吸一口气,把自己琢磨了好几天的想法说了出来:“他们在暗处散播谣言,我们在明处很难一一澄清,反而会越描越黑。我觉得,不如我们主动出击,把‘干妈’这个身份,从一个可能的‘污点’,变成你的‘加分项’。”

陆辰琛挑眉,示意我继续说。

“你看,他们攻击的点,无非是说你我关系不清不楚,影响你专业判断。那我们就把我们的‘关系’彻底摆在阳光下,并且让它变得‘正能量’。”我越说思路越清晰,“张奶奶和我妈不是一直想撮合我们……啊不是,是希望我们多来往吗?我们可以策划一系列围绕‘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或者‘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为主题的小型沙龙或者公益活动,就以我们‘两家’的名义举办。你负责提供科技前沿的视野和资源,我可以从设计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将科技与人文、传统美学结合,让设计更有温度。”

我顿了顿,看着他,“这样的活动,既展示了你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创新、文化的支持,也把我们频繁的接触,从‘私密’变成了‘公开且有价值’的合作。谣言自然会不攻而破。而且,这或许还能为你正在推进的文创园区项目,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舆论支持。”

陆辰琛静静地听着,眼神从最初的探究,逐渐变得深邃,最后染上了一丝毫不掩饰的欣赏。

“林晚晚,”他叫我的名字,声音低沉而有力,“你比我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也勇敢得多。”

我的脸微微发热,“我只是……不想总是被你保护在身后。我也想帮你。”

他站起身,走到我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他的目光灼热,带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强烈情绪。

“好,”他唇角勾起一抹真正的、舒心的笑容,“就按你说的办。我们,一起。”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筹备第一次沙龙活动。主题定为“未来出行与东方美学的对话”,地点选在了一个融合古典与现代设计的艺术空间。我负责场地布置、视觉设计和邀请圈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艺术家;陆辰琛则动用人脉,请来了汽车设计领域的顶尖专家、科技博主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媒体。

活动当天,效果出奇地好。我和陆辰琛作为“联合发起人”,配合默契。他阐述科技如何改变未来生活,我则从设计美学和用户体验角度,探讨如何将东方哲学的简约、自然与平衡融入未来出行工具的设计中。我们的观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现场互动热烈,媒体报导也多是正面评价。之前那些关于陆辰琛“私生活混乱”、“任人唯亲”的谣言,在这样高端、专业且充满正能量的活动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活动结束后,送走所有嘉宾,我们站在略显空旷的会场里。灯光柔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成功了。”我看着他,眼里有光,也有疲惫。

“嗯,成功了。”他注视着我,目光温柔,“谢谢你,晚晚。”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亲昵地叫我的名字。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向前一步,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周围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这段时间,我看着你为了我,为了我们,努力地去思考,去策划,去面对公众。”他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格外清晰,“我看到你的才华,你的坚韧,你的勇敢。也看到你……因为那些谣言受的委屈。”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我的手,他的掌心温暖而干燥。

“我开始觉得,那份协议,是我做过最愚蠢的决定。”他自嘲地笑了笑,眼神却无比认真,“我早就不是为了协议才想保护你,才想把你留在我身边。”

他深深地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林晚晚,我喜欢你。不是对‘干妈’的喜欢,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叫林晚晚的、优秀又可爱的女人的喜欢。我想名正言顺地站在你身边,不是以‘干儿子’的身份,而是以男朋友,甚至未来更亲密的关系的身份。”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撕掉那份可笑的协议,我们重新开始,以真实的彼此。”

巨大的喜悦和幸福感像烟花一样在我心中炸开,眼眶瞬间就湿了。我等这一刻,似乎已经等了很久。

我反手握紧了他的手,用力点头,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我愿意!陆辰琛,我也喜欢你。”

他脸上绽开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卸下所有防备和冷漠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伸出双臂,将我紧紧地、紧紧地拥入怀中。

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会场里,在刚刚结束的成功活动之后,我们相拥在一起,所有的伪装、尴尬、协议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彼此真实的心跳和爱意。

我们终于,携手破开了所有的迷雾和阻碍,看见了彼此最真的心。

--

和陆辰琛正式确定关系后,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注入了蜜糖。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保持距离的“合作对象”,而是会在我加班时直接来公司楼下接我,会记得我所有喜欢和讨厌的食物,会在我因为设计灵感枯竭而抓狂时,带我去看一场午夜电影或者去江边吹风,用他的方式帮我放松。

而我,也彻底从社恐的壳子里钻了出来。因为爱,因为被毫无保留地认可和支持,我变得自信而舒展。在他的鼓励下,我甚至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设计心得和生活感悟,收获了不少粉丝,工作上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然,我们关系的转变,最终还是需要向两位“始作俑者”坦白。

选择一个周末,我们约了我妈和张奶奶一起吃饭。地点就在张奶奶家,由我和陆辰琛亲自下厨(当然,主力是他,我打下手)。

饭桌上,气氛融洽。看着我和陆辰琛默契的互动,张奶奶和我妈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饭后,我和陆辰琛对视一眼,他轻轻握了握我的手,给了我一个鼓励的眼神。

我深吸一口气,对着两位目光炯炯的长辈,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妈,张奶奶,有件事……想跟你们说。”

两位老太太立刻坐直了身体,一脸“我们早就知道了”的表情。

“就是……我和辰琛,”我顿了顿,感觉脸上发烫,“我们……在一起了。”

话音刚落,张奶奶立刻拍手笑起来,“好啊!太好了!我早就看你们俩有夫妻相!什么干妈干儿子的,乱弹琴!还是这样好,这样好!”

我妈也笑得合不拢嘴,用力拍了一下陆辰琛的肩膀(把他拍得愣了一下),“好小子!有眼光!总算把我这宝贝闺女拐到手了!不对,是你总算开窍了!以后可得好好对我们晚晚,不然我第一个不答应!”

陆辰琛难得地露出了些许窘迫,但很快恢复镇定,郑重地对我妈和张奶奶说:“王阿姨,奶奶,你们放心,我会用我的一切对晚晚好。”

这场原本可能会有点尴尬的“坦白局”,在两位长辈乐见其成甚至可以说是“预谋已久”的喜悦中,轻松愉快地度过了。

后来我妈偷偷告诉我:“其实我早就看出辰琛那孩子看你的眼神不对了。什么干妈,他每次叫你的时候,那眼神里的光,可不是看长辈该有的。张奶奶也早就跟我通过气了,说辰琛从小到大,就没对哪个女孩子这么上心过。我们啊,就等着你们自己捅破这层窗户纸呢!”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和陆辰琛自以为隐秘的情愫,早就被两位火眼金睛的长辈看在眼里。所谓的“认干亲”,阴差阳错间,竟然真的促成了一段良缘。

一年后,陆辰琛负责的文创园区项目大获成功,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而我在这个项目中负责的核心区域设计,也获得了业内的重要奖项,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在我们初次合作参加寿宴的那个酒店顶楼餐厅,陆辰琛单膝跪地,拿出了一枚设计简约却璀璨夺目的钻戒。

“晚晚,”他仰头看着我,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深情和紧张,“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美丽的意外。从那个尴尬的‘干妈’开始,到后来并肩作战的伙伴,再到如今我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爱人。你让我知道,生活不止有工作和责任,还有爱、温暖和无数的心动瞬间。我想把这份意外,变成一辈子的注定。嫁给我,好吗?”

我看着眼前这个英俊无比、强大却愿意为我放下所有身段的男人,眼泪毫无征兆地滑落。是幸福的眼泪。

我用力点头,伸出手,“好。我愿意。”

他为我戴上戒指,起身将我拥入怀中,在城市的璀璨灯火和漫天星光下,印下深情的一吻。

我们的故事,始于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社死现场,陷于一次次携手共度的危机与挑战,终于彼此认定的深情与承诺。

有个社牛老妈,认了个离谱的“干儿子”,最终却收获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爱情和幸福。

这感觉,确实……好爽啊!

来源:青草小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