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日,国内煤炭市场呈现产地稳中有涨、港口持稳僵持、进口煤价博弈的分化格局,旺季(冬季供暖)前的市场博弈因供需两端的多重因素交织而愈发激烈。以下从产地、港口、进口三大核心环节展开详细分析,并结合行业机构观点解读市场背后的逻辑:
2025年11月1日,国内煤炭市场呈现产地稳中有涨、港口持稳僵持、进口煤价博弈的分化格局,旺季(冬季供暖)前的市场博弈因供需两端的多重因素交织而愈发激烈。以下从产地、港口、进口三大核心环节展开详细分析,并结合行业机构观点解读市场背后的逻辑:
一、产地情况:稳中有涨,供应收紧支撑市场
主产区(榆林、鄂尔多斯等)煤价延续小幅上涨态势,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普遍上调5-10元/吨。推动产地煤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有两点:
1. 供应端收紧:月底部分煤矿因产能完成(如月度生产计划达标)或停产检修(设备维护、安全隐患排查),煤炭产出量减少,市场供应收缩。
2. 需求端支撑:化工、冶金等非电行业用户的刚需补库需求仍在,尤其是冬季来临前,这些行业需要储备一定量的煤炭以满足生产需求。此外,少数前期降价促销的煤矿因拉运车辆增多(需求恢复),价格出现回调(如榆林某煤矿3800大卡沫煤价格较上周上涨8元/吨),进一步强化了产地煤价的上涨预期。
矿方对冬储需求(冬季供暖企业储备煤炭)持乐观态度,认为随着气温下降,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将逐步释放,短期内降价意愿极低。这一判断基于往年冬季煤价的季节性规律(11-2月为传统旺季,煤价往往上涨),以及对当前市场供需格局的判断(供应收缩、需求稳定)。
二、港口情况:持稳僵持,贸易商挺价与下游压价矛盾突出
北方港口(秦皇岛、曹妃甸等)煤价暂稳,但市场处于“报价坚挺、成交冷清”的僵持状态。具体表现为:
1. 贸易商挺价情绪浓厚:因发运成本倒挂(煤炭从产地运到港口的成本高于港口售价),贸易商不愿降低报价,担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例如,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报价维持在770-780元/吨,较10月下旬上涨5元/吨。
2. 下游压价严重:终端用户(如电厂、水泥厂)因库存充足(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超过30天),对港口煤价的接受度较低,纷纷压价采购。例如,某电厂采购5500大卡动力煤的还价较贸易商报价低10-15元/吨,导致成交难以达成。
3. 江内港口小幅跟涨:江内港口(如镇江、扬州)煤价小幅跟涨3元/吨,但整体供需双弱(供应端因北方港口库存高企而减少,需求端因下游企业错峰生产而萎缩),库存下降背景下价格易涨难跌。后续需关注终端采购释放节点(如电厂库存降至1.5亿吨以下时,可能会加大采购力度),这一节点将成为打破港口市场僵持的关键。
三、进口煤价:陷入僵持,低价成交与观望情绪并存
进口煤市场整体安静,价格陷入“报价稳定、成交低迷”的僵持状态。具体表现为:
1. 澳煤价格稳定:澳煤Q5500(热值5500大卡)报价770-780元/吨(到岸价),与10月下旬持平。尽管澳煤质量较好(低硫、低灰),但因价格高于国内煤(国内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约750-760元/吨),下游用户更倾向于采购国内煤,导致澳煤成交清淡。
2. 俄煤远期报价持稳:俄煤(如Q5000动力煤)远期报价维持在680-690元/吨(到岸价),与国内市场价差较小,但因运输时间长(从俄罗斯到中国需要1-2个月),下游用户更愿意选择国内煤(供货及时)。
3.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下游电厂因日耗回落(11月上旬,全国重点电厂日耗约320万吨,较10月上旬下降15万吨),采购节奏放缓,仅采购即期货源(如11月交期的3800大卡印尼煤,成交价442.8-443.5元/吨),且以低价成交为主。贸易商对后市分歧明显:部分贸易商认为“冬季需求将增加,煤价会上涨”,因此持货待涨;另一部分贸易商则认为“供应充足(国内产量增加、进口煤高位),煤价会下跌”,因此选择“快进快出”。
四、旺季前市场博弈加剧的核心逻辑
当前煤炭市场的博弈本质是“供应端与需求端的预期差”:
1. 供应端预期:产地因产能完成、停产检修而收缩,贸易商因发运成本倒挂而挺价,进口煤因价格高企而成交清淡,整体供应看似收紧。
2. 需求端预期:冬季供暖需求将逐步释放(11月中下旬开始),化工、冶金等非电行业的刚需补库仍在,需求看似增加。
3. 矛盾点:终端用户(如电厂)因库存充足,对需求的预期并不乐观,认为“冬季需求增加的幅度不足以消化当前供应”,因此压价采购;而贸易商则认为“冬季需求将超出预期”,因此挺价。这种预期差导致市场陷入僵持,博弈加剧。
五、后续市场展望
结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机构的观点,后续煤炭市场的走势将取决于三大因素:
1. 冬季需求的释放节奏:若11月中下旬气温下降明显(如北方地区出现极端低温),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将大幅增加,终端用户可能会加大采购力度,推动煤价上涨;若气温偏高,需求释放缓慢,煤价可能维持僵持。
2. 供应端的恢复情况:若月底停产检修的煤矿陆续复产,供应增加,煤价可能下跌;若产能完成情况超出预期,供应继续收缩,煤价可能上涨。
3. 进口煤的影响:若澳煤、俄煤价格下降(如澳煤报价降至750元/吨以下),进口煤成交增加,将补充国内市场供应,抑制国内煤价上涨;若进口煤价格保持高位,国内煤价可能因供应收缩而上涨。
总结
2025年11月1日煤炭市场的核心特征是“产地稳中有涨、港口持稳僵持、进口煤价博弈”,旺季前的市场博弈因供需两端的预期差而愈发激烈。后续需重点关注冬季需求的释放节奏、供应端的恢复情况以及进口煤的价格走势,这些因素将成为决定煤价涨跌的关键。对于贸易商来说,需谨慎持货,避免因预期过高而导致库存积压;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需合理安排采购节奏,避免因压价过久而错失优质货源。
来源:乌金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