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月1日起,这8件日常事干了要挨治安罚,和你有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01 07:08 1

摘要:2026年一开年,就有个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大事要落地——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正式施行啦。这可是这部法律施行近20年来的首次全面修订,新增了28条条文,修改了96条,以前很多“没人管”“管得松”的日常行为,现在都明确划了红线,干了就要挨治安处罚,罚

2026年一开年,就有个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大事要落地——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正式施行啦。这可是这部法律施行近20年来的首次全面修订,新增了28条条文,修改了96条,以前很多“没人管”“管得松”的日常行为,现在都明确划了红线,干了就要挨治安处罚,罚款、拘留都有可能。

咱们过日子图的就是安稳,可别因为不懂新规,稀里糊涂就违法了。今天就用大白话,把新规里最影响日常的8类行为掰开揉碎了说,每条都讲清“啥不能干”“干了咋处罚”“该咋规避”,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看完赶紧记牢,也转给家人朋友提个醒。

一、养犬不规矩:遛狗不拴绳、烈性犬伤人,拘留+罚款跑不了

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但遛狗不拴绳、狗叫扰民、烈性犬伤人的事儿也频频发生。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是调解赔钱,现在新规直接下了“狠招”,狗主人再不当回事,就要付出法律代价了。

新规明确规定,违规养犬、犬只伤人都属于违法行为。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是遛狗不拴绳、不戴嘴套,或者让狗在公共场所随意乱跑,影响他人安全的,第一次会被警告;要是警告后还不改,或者直接放任狗伤人的,会被处5日以下拘留,还可能罚1000元以下罚款。二是私自饲养烈性犬、大型禁养犬的,不管有没有伤人,先警告整改,整改不到位或者犬只伤人的,直接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罚款金额也会相应提高。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句,不是只有狗真的咬到人才算违法,只要你的狗在公共场所追逐他人、恐吓他人,让别人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胁,就符合处罚条件。比如小区里有小孩在玩耍,你家的狗没拴绳冲过去扑孩子,哪怕没咬到,也可能被处罚。

所以养犬的朋友可得注意了:出门必须给狗拴好牵引绳,牵引绳长度最好控制在1.5米以内,大型犬还要戴嘴套;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和早晚高峰时段遛狗;及时清理狗的粪便,别让狗叫吵到邻居休息。要是养的是烈性犬,赶紧看看当地的禁养名录,不符合规定的赶紧处理,别抱着侥幸心理。

二、噪声扰民:半夜装修、广场舞音量炸街,屡劝不改就拘留

“半夜12点还在电钻,根本没法睡觉”“楼下广场舞音乐开太大,关了窗户都能听见”,这些噪声扰民的事儿,很多人都遇到过,以前投诉了也大多是口头劝阻,效果有限。现在新规把“社会生活噪声扰民”明确纳入处罚范围,再遇到这种情况,可直接罚到对方整改。

新规里说,要是制造社会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人或者有关部门劝阻、调解、处理后,还是不停止的,就会被处警告;警告后仍然不改,或者情节严重的,会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严重的还能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这里的噪声范围很广,不只是装修和广场舞,还包括在居民区大声播放音乐、唱歌,使用音响设备制造噪音;节假日在家聚餐、K歌,声音大到影响邻居;甚至是宠物狗长期狂吠,主人不管不顾的,都算噪声扰民。

不过大家也别担心“正常生活声音也会被处罚”,新规的前提是“经劝阻后仍不停止”,而且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噪声。比如你白天正常装修,避开了午休和夜间休息时间,就不算违法;但要是半夜11点到早上7点之间装修,不管别人劝不劝,都可能被处罚。所以咱们做事要多替别人着想,装修前跟邻居打个招呼,避开休息时段;跳广场舞、在家K歌时,把音量调小,别让自己的快乐变成别人的烦恼。

三、高空抛物:哪怕扔个烟头、纸屑,也可能被拘留

“高空抛物等于谋杀”,这话大家都听过,但还是有人心存侥幸,觉得扔个小东西没事。现在新规直接把高空抛物纳入治安处罚,不管扔的是重物还是轻物,只要实施了这个行为,就可能被处罚。

新规明确,从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影响公共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要是情节严重,比如抛掷砖头、花盆、酒瓶等重物,或者多次高空抛物,可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可能有人会说“我扔个纸巾、烟头,能有啥危害?”但你想想,从十几楼扔下去一个烟头,要是下面有易燃物,可能引发火灾;扔一张纸片,虽然重量轻,但在高空风速的作用下,也可能刮到别人眼睛里,造成伤害。而且高空抛物的危害不仅在于实际伤害,还会让楼下的人时刻提心吊胆,破坏公共安全环境。

所以不管是住在高层还是低层,都要养成好习惯:垃圾一定要分类打包好,扔进楼下的垃圾桶,千万别图省事从窗户扔出去;阳台、窗外别堆放花盆、杂物,避免刮风时掉下去;要是看到有人高空抛物,及时制止,或者拍照留证后向物业、公安机关反映,共同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四、干扰公共交通:拉扯司机、抢控方向盘,后果比你想的严重

坐公交、地铁时,偶尔会看到有人因为坐过站、口角纠纷,拉扯司机、抢方向盘,这种行为以前可能被批评教育,现在新规明确,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要面临拘留处罚。

新规规定,以抢控驾驶操纵装置、拉扯、殴打驾驶人员等方式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这里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长途客车等,只要是干扰司机正常驾驶,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都要被处罚。

可能有人觉得“就拉了一下司机胳膊,又没造成事故,至于吗?”但实际上,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哪怕是轻微的干扰,都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危及全车人的生命安全。比如之前就有新闻,有人坐公交过站,要求司机中途停车被拒后,拉扯司机的方向盘,导致车辆撞向护栏,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这种行为不仅害自己,还害了全车人。

所以咱们坐公共交通时,一定要遵守秩序:提前看好站点,别坐过站;要是有疑问或者不满,可以等车辆到站后,跟司机或者工作人员沟通,千万别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干扰司机驾驶。司机也要保持冷静,遇到这种情况及时靠边停车,报警处理,保障全车人的安全。

五、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违法:“未成年”不再是免罚金牌

以前有些孩子仗着自己未成年,在学校里欺负同学,抢钱、打骂、侮辱,甚至多次违反治安管理,家长和学校也没辙,因为大多是批评教育。现在新规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不再一律不执行拘留,“未成年”不再是免罚金牌。

新规规定,对于14周岁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要是一年内两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一次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比如校园欺凌中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多次侮辱同学等),可以依法执行行政拘留。对于16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也可以依法执行行政拘留。而且对于不予处罚或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不会放任不管,会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采取矫治教育措施,比如送到专门的矫治教育场所进行教育。

同时,新规还明确了校园欺凌属于违法行为,要是学校里发生殴打、侮辱、恐吓同学等欺凌行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施暴者进行处罚;要是学校发现校园欺凌后,不报告、不处理,学校相关负责人也要被追责。

这就提醒家长和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告诉孩子打人、欺负同学是违法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学校要加强法治教育,一旦发现校园欺凌,要及时制止、报告,保护被欺凌学生的权益,同时对施暴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理,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六、“黑飞”无人机:随意飞行、违规升空,罚款拘留双处罚

现在无人机越来越普及,很多人买了无人机就随便飞,在机场附近、居民区、政府机关上空飞行,不仅可能影响航空安全,还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新规明确,违规飞行无人机属于违法行为,要面临处罚。

新规规定,违规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或者违规飞行无人机等,影响公共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比如在机场净空区、军事管理区、人员密集的大型活动现场违规飞行,或者飞行无人机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这里的“违规飞行”主要包括几种情况:一是没有取得相应的飞行资质,就擅自飞行无人机;二是在禁飞区域飞行,比如机场、火车站、政府机关、军事禁区等;三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飞行,可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四是飞行无人机时,拍摄他人隐私、商业秘密等。

所以喜欢玩无人机的朋友,一定要先了解相关规定:飞行前查清楚当地的禁飞区、限飞区,别在禁飞区飞行;按照要求取得相应的飞行资质,遵守飞行高度、飞行时间的规定;飞行时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拍摄他人隐私,做到合法合规飞行。

七、跟踪滋扰他人:纠缠、偷拍、骚扰,已经触犯法律

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讨债、表白失败,或者单纯的恶意,会采取跟踪、纠缠、偷拍、骚扰等方式,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以前这种行为可能被认为是“民事纠纷”,现在新规明确,这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要被处罚。

新规规定,采取滋扰、纠缠、跟踪、偷拍、窃听等方法,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要是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滋扰、纠缠,处罚会更重。

比如有人因为感情纠纷,天天在别人家门口蹲守、跟踪别人上下班;有人偷偷拍摄他人的生活照片、视频,发到网上或者用来威胁他人;有人频繁给别人发骚扰信息、打电话,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和工作,这些行为都属于干扰他人正常生活,都会被处罚。

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也别害怕,要学会保护自己:第一时间保留证据,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监控视频等;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让警方介入处理;必要时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对方再进行骚扰。同时也要提醒大家,遇到问题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别用跟踪、滋扰这种违法的方式,不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身陷囹圄。

八、考试作弊、盗用身份:这些“小聪明”,现在都要挨罚

以前考试作弊,大多是取消考试成绩;盗用别人身份办事,可能只是民事纠纷。现在新规明确,这些行为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面临罚款、拘留。

新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或者组织、帮助他人作弊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这里的“国家考试”包括高考、中考、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同时,盗用、冒用个人或者组织的身份、名义,招摇撞骗或者从事其他违法活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比如有人在公务员考试中,偷偷带作弊器材入场;有人帮别人代考驾照;有人盗用别人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电话卡等,这些行为都触犯了新规。可能有人觉得“一次作弊而已,不会被发现”,但现在考试的监管越来越严,作弊被发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一旦被发现,不仅考试成绩取消,还会留下治安违法记录,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得不偿失。

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考试规则,凭自己的真本事参加考试;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等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借给别人,避免被别人盗用。要是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冒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九、新规里的“暖心变化”:正当防卫不担责,执法更规范

说完了不能干的事,再说说新规里的好消息,这些变化能让咱们普通人更有安全感,也让执法更透明、更公正。

第一个好消息是“被打还手不再一律算互殴”。以前很多人遇到别人先动手,自己还手,结果被认定为“互殴”,双方都要被处罚,让人觉得很憋屈。现在新规明确规定,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只有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才会依法给予处罚,而且会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还会不予处罚。这就意味着,以后遇到不法侵害,咱们可以大胆地正当防卫,不用再担心“还手就违法”了。

第二个好消息是“警察执法更规范”。新规要求,公安机关在询问嫌疑人、当场检查场所、单人执法这三种情况下,必须全程录音录像。这样一来,执法过程更透明,既能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执法纠纷,谁对谁错,一看录像就清楚。

第三个好消息是“治安违法记录可以封存”。对于未成年人的治安违法记录,或者成年人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治安违法记录,新规规定可以依法封存,不会影响当事人的升学、就业等,给了违法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十、政策依据:这些规定要记牢,维权有保障

上面说的这些内容,都来自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法律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现行法施行近20年来的首次全面修订。

这次修订的核心是“问题导向”,针对近年来社会治安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补充完善了违法行为类型,优化了处罚适用制度,合理设置了处罚措施,既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根据新规,治安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种。其中,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罚款的数额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同时,新规还明确了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的情形,比如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都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咱们对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是发现有人违反新规的行为,也可以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结尾:守好规矩,才能过好安稳日子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不是为了“罚人”,而是为了规范每个人的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让咱们的生活更安稳、更有安全感。

上面说的这8类行为,都是日常中容易遇到或者容易犯的,很多人以前可能觉得“小事一桩”,但现在都明确划了红线。其实这些规定并不难遵守,只要咱们多替别人着想,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就能避免触犯法律。

当然,新规的施行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你对这次的新治安法有啥看法?觉得哪些规定最实用?或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上面说的这些违法行为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想法,咱们一起学习新规、遵守新规,让日子过得更安稳、更舒心!

来源:邱邱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