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齐齐爱分享,专门分享三农领域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分享河南驻马店的王大叔的故事,他养牛30年,凭割草铡草稳赚不赔!一头小牛竟然就可以卖1万多。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大家好,我是齐齐爱分享,专门分享三农领域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分享河南驻马店的王大叔的故事,他养牛30年,凭割草铡草稳赚不赔!一头小牛竟然就可以卖1万多。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觉得养牛是体力活,没啥技术含量,可王大叔的牛不仅长得快,还很少生病,小牛犊更是抢手,刚满6个月就能卖到1万2,比村里其他养殖户的牛贵出两千多。这背后,藏着他30年摸出来的“土办法”。
图片来源网络
割草不贪多,“三不割”原则记心间
王大叔每天天不亮就背着筐去后山割草,别人割草专挑长得高的,他却有自己的“三不割”原则:露水没干的草不割、靠近庄稼地的草不割、被虫咬过的草不割。
“露水草带着潮气,牛吃了容易闹肚子,我吃过这亏。”王大叔说,早年他没经验,割了带露水的草喂牛,结果好几头牛拉稀,治了好几天才好。从那以后,他每天都等太阳出来晒半小时,露水干了再动手。靠近庄稼地的草怕有农药残留,虫咬过的草可能带病菌,这些细节他从没马虎过。就靠这较真劲儿,他的牛很少得肠胃病。
图片来源网络
铡草有讲究,长短粗细要“对口”
割回来的草,王大叔不会直接喂,而是要在铡草机上再过一遍。有人说他多此一举,可他却坚持:“牛跟人一样,吃的东西得合胃口,草铡得好,牛吃得香,长得才快。”
小牛和大牛的草料,王大叔会分开铡。小牛牙口嫩,草要铡成3厘米左右的小段,拌上玉米面和麸皮;大牛消化好,草可以留5厘米长,偶尔还会掺点晒干的红薯藤,补充营养。他还特意在铡草机旁放了个筛子,把草里的土块和杂质筛出去。“牛不挑嘴,但咱得给它吃干净的,就跟照顾自家孩子似的。”
图片来源网络
30年不换行,守着牛棚有奔头
现在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有人劝王大叔也别这么累,可他舍不得牛棚。“我从20岁开始养牛,一头牛养出感情了,每天听着牛叫,心里就踏实。”
这些年,王大叔也跟着学新东西,给牛棚装了通风扇,夏天降温;冬天在地上铺干草,防止牛着凉。他还记了本“养牛日记”,哪天哪个牛吃得多、哪个牛精神不好,都记得清清楚楚。靠着这份用心,他的牛成了附近兽医站的“免检户”,买小牛的客户更是提前半年就预订。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问王大叔养牛的秘诀,他笑着说:“哪有啥秘诀,就是不怕累、不偷懒,把牛当回事儿。这养牛跟过日子一样,你对它上心,它就给你回报。”如今,王大叔的儿子也回村帮他养牛,父子俩一起打理牛棚,日子过得比村里不少人家都红火。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齐齐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