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计划旨在构建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服务网络,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连接,打破地理限制,实现真正的全球互联。
曾经的通信霸主,正式“退休”了!
5月8日,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在不少国家获得了批准,并颁发了许可证。
该计划旨在构建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服务网络,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连接,打破地理限制,实现真正的全球互联。
星链计划的成功推进,意味着全球互联将进入更加便捷的时代。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同样颠覆通讯行业的Skype却在互联时代被无情地淘汰了。
这款小小的软件曾在21世纪初彻底改变了全球通信格局,影响了不少人的生活。
然而,20年后,Skype却黯然退场,离开得猝不及防。
从颠覆者到被颠覆者,Skype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2003年,Skype诞生于爱沙尼亚。
那个时候人们打国际长途电话十分贵,而Skype的推出正好精准解决了这个痛点,让人们无需支付电话费用就能远程通话。
这种免费的网络通话模式为用户节约了大量通讯成本,所以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而Skype是如何踩中这个风口的呢?
简单来说,是因为Skype采用了先进的P2P架构。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模型,其核心逻辑是打破“中心枢纽”,让网络中的每个节点(设备)既是服务的使用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
它通过节点间的直接协作完成资源交换、数据传输或任务计算,而非依赖中心服务器。
打个简单的比喻。比如,我们和朋友直接互相传照片,就不用通过微信服务器中转了,所以这样的方式本质上也是一种P2P。
这个特点决定了Skype不需要庞大的中央服务器基础设施,也就意味着不必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更重要的是,用Skype通话的音质相当惊艳,通话质量有保证而且还很稳定,极大满足了很多人,尤其是有国际贸易往来,需要频繁语音沟通的商务人士的需求。
当然,想要使用Skype的通话服务,双方都要安装软件才行。
记得当时我们跟在国外的亲戚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需要装Skype,这样我们就能免费通话了。”
这种方式让用户成为Skype免费的宣传和推广员,Skype的用户数得以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此外,Skype不仅提供语音通话,还包括即时消息、视频通话、文件传输等功能,成为当时功能最为完整的通讯工具,而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也使用户黏性大大增强。
到2006年,Skype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亿,成为互联网应用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2011年,微软花85亿美元重金收购Skype,更是验证了其巨大的市场价值。
从诞生之初就一直走上坡路的Skype,接下来的发展想必也会顺风顺水,然而世事难料。
从2016年开始,Skype的用户活跃度开始下降了。
在巅峰时期,Skype的月活跃用户可超3亿户,而到了2023年,日活跃用户已骤减到3600万了,2020年又减少到了2300万。
此后,Skype虽然每月都有新用户加入,但是月活跃用户数量依然不乐观,似乎再难恢复元气了。
如今,微软公司宣布Skype将在5月5日停止运营,其核心功能将被迁移至微软主推的另一款通信软件。
至此,运营了20多年的Skype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Skype黯然退场的原因依然和风口有关,只是这一次它是从风口掉下来,却没能及时找到新的风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从半空中极速地下沉,直到轰然坠地。
2009年,中国也开始逐渐普及智能手机。
2010年,谷歌推出了Nexus系列中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此后,各国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一直很快。
手机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日常用品。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让Skype曾经的优势反而成为劣势。
当人们习惯了用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后,他们渐渐遗忘了Skype。
Skype最初最吸引人们的国际通话这个功能,很多其他软件也都有了,而且后者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社交的需求,还能提供内容服务。
反观Skype,始终只能提供通讯功能。
在网络化和互联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更加在乎的社交刚需已经远远超过语音通话了,这直接导致Skype完全不能满足人们构建社交网络的需求。
时代在变,只有行动起来做出调整,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Skype也确实有过行动,但这种自救在大趋势面前已毫无回天之力。
2017年,Skype尝试进行重大改版,修改了用户界面,从最初的P2P架构迁移到云服务架构。
这个过程中,Skype遭遇了多次技术问题和服务中断。
在2019年3月,一次严重的宕机使全球Skype用户数小时都无法登录,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用户信任,更是导致它在应用商店的口碑评级从3.5星降到了1.5星。
此外,Skype先后被eBay、Silver Lake收购,最终并到微软业务中,三易其主导致Skype的产品定位逐渐模糊。
它既不像Zoom那样是专业的商务协作工具,也无法成为像微信这样便捷的个人通讯工具,想要全能却反而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微软在2021年宣布Skype for Business将在2022年7月31日正式退役,用户需要迁移到Teams上,这也意味着其商务用户将转向更专业的协作平台。
虽然个人版Skype仍可使用,但活跃用户数已大幅下滑,他们转而选择更轻便的移动应用。
当一个产品无法适应时代变革,无法持续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时,即使曾经多么辉煌,失败也是必然的结局。
Skype已成为历史,但它的经验教训将继续指导未来的产品开发者,提醒我们在数字时代,创新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产品能否保持对用户核心需求的敏锐洞察。
Skype在PC时代的P2P技术具有先进性,但在移动时代未能及时优化技术架构,阻碍了其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反观中国互联网界,不少企业正是凭借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在不同浪潮中实现了持续发展。
例如,腾讯从PC时代的QQ成功过渡到移动优先的微信,其背后是移动端技术架构的彻底重塑。
之后微信一直专注于优化性能、流畅体验及省电,并不断集成语音、视频、小程序和支付等功能,构建了庞大的移动生态,展现了强大的技术适应性,这与Skype在移动端的举步维艰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个例子是字节跳动。
虽然诞生于移动时代,但得益于强大的技术驱动,尤其是其引以为傲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和高效的短视频处理技术,字节跳动精准满足了移动时代用户对内容消费的需求,通过持续迭代算法保持着竞争优势。
技术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拥抱新的技术趋势,优化底层架构和算法,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中始终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
创新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市场和技术都在不断演进,竞争对手随时可能带来新的颠覆。
当对手都在向前跑时,你的原地踏步就是退步,Skype的兴衰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源:李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