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下旬至30日,包钢股份、北方稀土、盛和资源三家国内稀土行业龙头相继披露2025年三季报。在稀土价格企稳回升、行业政策规范落地以及下游需求爆发的多重利好下,三家公司业绩均实现亮眼突破——要么扭亏为盈,要么净利润翻倍增长。但深入拆解财报数据会发现,
2025年10月下旬至30日,包钢股份、北方稀土、盛和资源三家国内稀土行业龙头相继披露2025年三季报。在稀土价格企稳回升、行业政策规范落地以及下游需求爆发的多重利好下,三家公司业绩均实现亮眼突破——要么扭亏为盈,要么净利润翻倍增长。但深入拆解财报数据会发现,它们的盈利逻辑差异显著:包钢股份靠稀土资源吃“红利饭”,北方稀土则凭借产品升级和技术壁垒,成为盈利含金量最高的核心玩家。今天用大白话拆解关键数据,带大家看清稀土行业的真实发展格局。
先聊聊行业整体环境,这是三家公司业绩向好的共同基础。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稀土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家持续推进稀土行业整治,严格执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打击非法开采、走私等行为,有效遏制了无序竞争,让市场供需关系更趋平衡;另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风电、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稀土永磁材料、催化材料等关键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直接拉动稀土产业链复苏。
根据Wind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轻稀土主流产品氧化镨钕均价为41.2万元/吨,同比上涨28.5%;中重稀土氧化铽均价为723万元/吨,同比上涨15.3%,价格的稳步回升为产业链企业盈利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截至10月30日,A股稀土板块年内累计涨幅达89.6%,其中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包钢股份累计涨幅分别为152.3%、135.96%、40.86%,股价与业绩形成正向共振。
包钢股份:靠稀土精矿扭亏,赚的是资源红利
作为手握全球28%稀土氧化物储量的资源型巨头,包钢股份2025年三季报的最大亮点是“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80亿元,同比微降3.58%;归母净利润达2.3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6953万元实现大幅改善;基本每股收益0.01元,成功摆脱此前的亏损状态。
从盈利结构来看,包钢股份的利润主要依赖稀土精矿销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稀土精矿产量达120万吨,同比增长12.8%,全部按协议价销售给关联方北方稀土。报告期内,稀土精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0.5%,但贡献了超过80%的归母净利润。这意味着,包钢股份的盈利核心是资源禀赋带来的红利,随着稀土价格上涨,稀土精矿的盈利空间自然扩大,属于“靠资源吃饭”的盈利模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其他业务表现相对平淡。其钢铁主业受市场供需波动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毛利率仅为6.8%,远低于稀土精矿业务的45.3%。这也说明,包钢股份目前的盈利结构较为单一,对稀土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后续若稀土价格出现波动,可能会直接影响公司业绩稳定性。
北方稀土:产品升级+技术赋能,盈利含金量最高
北方稀土作为稀土行业的加工龙头,2025年三季报的表现堪称“全面亮眼”,盈利含金量远超同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22.3%;归母净利润达4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6.5%;基本每股收益1.25元,毛利率高达28.6%,各项核心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
北方稀土的高含金量,核心来自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优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不再局限于稀土氧化物等初级产品加工,而是重点推进永磁、催化、抛光等高端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其中,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35.6%,营业收入占比达38.2%,毛利率高达36.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稀土催化材料营收同比增长41.8%,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尾气处理领域。
技术研发是北方稀土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12.5亿元,同比增长30.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3.5%。通过持续研发,公司稀土冶炼分离工艺的回收率达到98.2%,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公司还掌握了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核心配方和生产工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下游高端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这也是其毛利率远高于同行的关键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稀土的盈利稳定性更强。由于公司覆盖了从稀土原料加工到高端材料生产的全产业链,能够有效对冲稀土价格波动的风险。即使后续稀土原料价格出现回调,高端材料业务也能通过技术溢价维持盈利水平,这种“技术+产业链”的双重优势,让其成为行业内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企业。
盛和资源:内外布局发力,业绩稳步增长
作为稀土行业的“全球化玩家”,盛和资源2025年三季报同样表现不俗。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5亿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达18.6亿元,同比增长102.3%;基本每股收益0.92元,毛利率为21.3%,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盛和资源的盈利逻辑主要是“内外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在国内,公司拥有四川凉山等地的稀土开采权,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稀土精矿产量同比增长15.4%;在海外,公司通过参股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澳大利亚诺兰稀土矿等项目,保障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海外原料占比达40%,有效降低了对国内资源的依赖。
在产业链布局上,盛和资源一方面拓展稀土冶炼分离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冶炼分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2.1%;另一方面积极延伸至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等中游产品,同时布局稀土永磁材料加工业务,形成了“资源-冶炼-加工”的产业链雏形。不过,目前公司高端材料业务占比仍较低,仅为15.6%,主要盈利还是依赖中游冶炼加工环节,毛利率低于北方稀土,但高于以资源销售为主的包钢股份。
行业趋势与企业发展展望
从三家公司的三季报可以看出,2025年稀土行业的发展逻辑已经从“资源争夺”转向“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随着国家对稀土行业的规范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下游高端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拥有技术优势、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包钢股份来说,未来需要优化盈利结构,在巩固稀土资源优势的同时,提升钢铁主业的盈利能力,或者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减少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北方稀土则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端材料的产能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和行业龙头地位;盛和资源可以依托全球化资源布局优势,加快高端材料业务的研发和落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
总的来说,2025年稀土三巨头的三季报,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复苏态势,更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转变。稀土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资源本身,更体现在技术赋能后的高端应用上。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来说,不能只看短期业绩增长,更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随着行业的持续升级,那些能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企业,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小小仙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