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观看直播的观众朋友,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个发射过程也未免太顺利了。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成功!
整个发射过程,要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顺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观看直播的观众朋友,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个发射过程也未免太顺利了。
毕竟此前观看飞船返回直播的时候,都能看到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穿越黑障区。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明明也要进入大气层,但为什么却没有穿越黑障区呢?
大家之所以如此关心黑障区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黑障区实在是太可怕了,飞船穿越黑障区的过程,完全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不是大川在这里危言耸听,事实就是如此……
黑障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飞船进入之后,表面会产生超过2000℃的高温。
这样的温度,单纯这样说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就拿铁这种最常见的金属来说,温度达到1000℃就已经能被烧得通红,并能够通过锻打,重塑成你想要的任何形状。
而当温度达到1539℃时,铁甚至会被烧熔成液态的铁水。
比起2000℃来说,这中间可还差了近500℃。
不仅铁,其它常见的几乎任何金属,在温度达到2000℃左右的时候,都会被轻易烧熔。
有些金属更是会在这样的温度下沸腾起来,就比如贵金属之一的银,温度只需要达到2212℃,便能达到沸点沸腾起来。
因此飞船进入黑障区,面对这样的高温是非常危险的。
好在有特殊的烧蚀材料,能够在高温下烧蚀升华带走绝大部分热量,这样才能极大保证,飞船舱内的温度恒定在航天员可以接受的安全范围内……
另外,飞船进入黑障区后,还会出现与外界失联的情况,地面信号无法传输到舱内,舱内信号也无法传输到地面。
这样一来,地面除了能看到空中的“火球”外,对舱内的情况根本无法了解,哪怕舱内出现了故障问题,也没办法获悉,只能等飞船穿出黑障区,才能重新建立通讯。
虽然整个过程只会持续短短数秒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也足够让人惊心动魄。
对于此时的飞船来说,完全就像在抹黑前进,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黑障区这个特殊的名字……
黑障区既然这么可怕,那神舟二十一号发射的过程中,明明也穿过了大气层,但为什么却没有经过黑障区呢?
实际上,这跟黑障区的概念有关。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黑障区就跟大气层的对流层、平流层等类似,是大气层内的特殊区域。
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就是被它的名字给欺骗了,黑障区这个名字里虽然有个“区”字,但它却并不是大气层的某个特定的区域。
严格意义上来说,黑障区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
飞船以极高速度穿越大气层稠密区域时,飞船本身会与稠密的气体分子产生强烈摩擦,强烈的摩擦会生成大量的热量,这才会使得飞船外层温度能达到2000℃左右。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高温,飞船附近的气体分子,以及烧蚀材料升华的粒子,会统统发生电离,变成等离子体包裹在飞船周围。而这些等离子体又有一个特殊的物理性质,那就是能干扰电磁波信号的传输。
所以说,此时飞船内部的电磁波信号是根本传输不出去的,而外界的电磁波信号,也无法传输到飞船内部,飞船与外界便短暂失联了。
这样的一个特殊物理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黑障区了。
至于神舟二十一号发射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经历黑障区,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也都能猜到原因了。
那就是神舟二十一号没有满足进入黑障区的条件,没有以足够快的速度穿越大气层的稠密区域。
倘若神舟二十一号穿过大气层稠密区域时的速度足够快,也是会进入黑障区的。
不仅神舟二十一号,其它任何飞行器,只要能满足这个条件,都会进入黑障区。
就比如一些洲际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也是会进入黑障区的。
虽然神舟二十一号发射的过程,没有经历黑障区,但整个发射过程却也远没有我们看到的简单。
火箭不是玩具,发射加速的过程,对舱内的航天员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
因为火箭要想离开地球进入太空,速度就必须要达到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要想达到这样的速度,火箭需要提供巨大的加速度。
在加速的过程中,舱内的航天员就需要面临巨大的负载压力,这样的压力甚至能达到8个G。
通俗来说就是,受到自身8倍重量的压力,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面对这样的压力,恐怕要被压的喘不过气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遇到火箭主体与载人舱的叠加共振现象。
当初杨利伟上太空,就遭遇到了这种现象。
他在《太空一日》里是这样描述的:
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仅从杨利伟的描述不难看出,这种叠加共振现象到底有多可怕。
只能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航天员们的牺牲太大了。
他们才是,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最该追的星……
来源:探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