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谦被恢复执行111万元并非“老赖”信号,而是他持股10%的墨客行影业因影视投资亏损进入强制执行,律师明确其仅在500万元认缴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暂不需动用个人资产,公司已与债权人协商分期,郭德纲把11月巡演8%分成划给他,金额可覆盖执行款
于谦被恢复执行111万元并非“老赖”信号,而是他持股10%的墨客行影业因影视投资亏损进入强制执行,律师明确其仅在500万元认缴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暂不需动用个人资产,公司已与债权人协商分期,郭德纲把11月巡演8%分成划给他,金额可覆盖执行款
说白了,热搜看起来刺眼,但把时间线摊开,事情不复杂
2019年,他与人共同成立墨客行影业,注册资本1000万,实缴100万,占股10%,做的是影视投资和制作
2020年公司投了一部古装网剧,预算直奔8000万,上线后收益没覆盖成本,2021年净亏300万,2022年又追加投资后现金流断掉,注册资本实缴也没过三成,埋下了雷
2023年,债权人因投资合同纠纷起诉;
2024年一审判公司归还合同款,上诉失败后进入执行阶段;
2025年10月26日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标的111万;
10月27日恢复执行信息公示;
10月28日执行记录更新
那天晚上,直播间里有人提到这事儿“补刀”,有路人拍到他在京郊马场喂马,手里拿着胡萝卜,笑着拍马脖子,神态不慌不忙
我当时还想,财务表可能比段子更难懂,但人至少没慌
关键在法律层面
按照《公司法》第88条和最高法相关规定,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时,未缴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应在未缴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这不是“替公司背锅”,而是法定义务
换句话说,你认了多少,就在那个认缴额度内承担,超过的部分不该你出
只要没有资产混同,公司债务和个人资产边界是清楚的,股东的私人财产不会因公司债务被直接执行
这条很重要,很多人把公司执行和个人执行混为一谈,容易误伤
最新进展也给了定心丸
10月29日曝光的关键信息显示,于谦需在500万认缴范围内承担责任,缴付期限到2050年;
专业律师明确其“无需申报个人资产,当前无需实际支付款项”
再往前一步看,公司这段时间没摆烂
墨客行影业已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方案,网传涉及的30万元供应商欠款9月已结清,粉丝还整理了付款凭证
演出这头也没乱
于谦苏州专场门票正常售卖,节目单如常更新
我理解——大家对他“富”的印象太深:四合院里摆着老物件,院子能遛弯,屋里干净得能照人;
马场里马鞍油亮,几匹大马是从国外运回来的,他自己也说为了养马投了好几百万
他被拍到在京郊马场喂马,神态轻松,像每天的固定仪式一样,这画面跟“被执行”三个字放在一起,反差很大
但反差不等于反常,投资有风险,尤其是影视这行,风向变得比秋风还快
更扎心的是,舆论喜欢把人和事打包成一个标签
这一次,把“公司执行”贴成“人就是老赖”,不公平也不专业
我更愿意看事实:墨客行影业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554万,有15条股权冻结、3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法定代表人赵某多次限高——这显然是公司层面的问题,不是一个演员个人的信用报告
这里不妨参考同行业案例:有资源公司拖欠设备款,法院判未缴出资的股东在未缴额度内承担补充责任;
还有外资股东在公司解散时,被加速要求履行出资义务,最后按比例付清
这些案子说明一个朴素逻辑:风险到了清算或执行节点,股东出资义务会被“叫醒”,但边界仍在
说到于谦,很多人脑子里先蹦出那句梗,“抽烟喝酒爱烫头”
我更记得他13岁进专业班学相声,早年跑龙套,后来遇到郭德纲,一个逗哏接地气,一个捧哏举重若轻,硬是把热度拉了回来
生活里他爱马,演出时他爱笑,没那么复杂
他在《战狼2》客串时还说不要片酬,这类小事不值钱,但能解释他为什么有人缘
所以,这次他没第一时间发声,我猜是拿着法律意见和公司谈分期,边走边看
沉默不是默认,沉默是“别乱说,先把账捋清”
这回郭德纲也没袖手
他把11月德云社全国巡演中8%的个人分成划给于谦,业内人士估算,这笔钱足以覆盖111万执行款
朋友之间的雪中送炭,总比风口浪尖上的隔空喊话靠谱
换个生活化的角度看,德云社最近也有新动作:上海新开了一家278座的迷你剧场,最远座位离舞台只5米,观众可以扫码“点选节目”,孟鹤堂新段子试演预约破1.2万
热搜里,一个是剧场创新,一个是公司执行,把“算账”和“上台”摆在一起,娱乐产业的真实生态就出来了
舆论场另一个磁场是杨议
他在直播间提及此事“补刀”,但其直播间最近因为虚假宣传被大量投诉,观看人数暴跌,有业内人士提到其公司营收不高却靠售卖疑似伪造字画获利,还因低俗带货被监管处罚过
这些信息真假参差,普通人很难判定,但起码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的商业纠纷,别把一句直播话当判决书
我想把视角拉回到现实:公司投项目,是赌风向;
演员投公司,是赌团队
赌错了,补缴认缴是责任,不是原罪
哪怕是明星股东,也有权利把“人品”和“公司风险”分开看,别一口一个“人设崩塌”
从行业角度讲,影视投资周期长、变数多,现金流断裂并不稀奇;
从法律角度讲,认缴期限到2050年,补充责任不会马上落到个人钱包里;
从商业角度讲,分期是解决问题的常见路径
把这三点放在一起,“被恢复执行”更像一个进度条,不是判死刑
细节里也能看到人味
马场的木栅栏有些旧,风一吹,马鬃轻轻起伏;
他递给马的胡萝卜断面还在滴水,旁边工作人员随口问了一句“今天不去城里吗”,他摆摆手,说改天再说
这种生活的微小片段,比任何口水仗更能说明他现在的状态——把该还的还,把该演的演,别把戏台变成法庭
最后留一点思考给所有关注这事的人
把“公司执行”理解清楚,比在评论区抢跑更重要
股东出资是法定义务,边界清楚,按规矩来就行;
个人资产不会因为公司债务被直接执行,这条红线不该被情绪踩线
同时也看见了另一面:同行的支持、观众的理性、公司与债权人的分期协商,都是把事往好的方向推
至于他本人回应不回应,我更在意的是他下一次上台有没有好包袱
不必神化,也别妖魔化,事情还在走流程,先把“老赖”标签轻轻放下
来源:鲸鱼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