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赶赴釜山和中国谈判之前,特朗普谁也没声张,悄悄给WTO打了一笔2500万美元的巨款,这可不是小数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这位常年炮轰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国不公”的总统,前脚才掐断会费,后脚又自己打钱回去。这笔“悄悄转账”,看似低调,实则别有深意。
赶赴釜山和中国谈判之前,特朗普谁也没声张,悄悄给WTO打了一笔2500万美元的巨款,这可不是小数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这位常年炮轰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国不公”的总统,前脚才掐断会费,后脚又自己打钱回去。这笔“悄悄转账”,看似低调,实则别有深意。
据《金融时报》10月29日报道,美国政府已向WTO补缴逾2500万美元逾期会费。就在八个月前,特朗普政府还宣布暂停缴纳对WTO和经合组织(OECD)等多边机构的会费,理由是“要审查美国在这些组织中的支出是否合理”。当时WTO因此对美方采取“行政措施”,限制其在若干会议和决策流程中的权利。
而这次“悄然补缴”,没有开新闻发布会、没有官员宣读声明,只是通过一封内部邮件告知WTO职员:“美国不再受行政限制。”简单一句话,意味着美国重新拿回了在WTO的全部权利——包括发言、提案、投票以及议题主导权。
从拒缴到补缴,美国立场看似转弯,但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与其让WTO“被别人用”,不如“重新握在自己手里”。
本次美国补缴的动作,让外界一度误读,认为这是美国态度软化、重回多边主义的信号。其实恰恰相反。补缴会费,不是为了拯救WTO,而是为了重新定义它。特朗普看来,WTO的问题不是“规则太多”,而是“规则不是我定的”。过去几年,美国被WTO多次裁定贸易措施违规——包括钢铝关税、对华加征关税案。特朗普对此极度不满,称WTO是“全球最糟糕的组织之一”。
然而,美国智库和商务部官员近来意识到,如果美国彻底退出WTO:就无法利用规则反制中国和欧盟;也失去了与新兴经济体博弈的国际舞台。于是,补缴会费成了一个信号:美国不想摧毁WTO,而是要“改造”WTO——让它再次为美国服务。
这次补缴的动作背后,是一个精心计算的三步棋:第一步:重夺议题权。美国希望通过恢复正常会员资格,把WTO的改革议题重新锁定在“补贴”“出口管制”等方向——这些都是围绕中国设计的“规则陷阱”。
第二步:重启争端仲裁。特朗普政府此前冻结了上诉机构法官任命,让仲裁机制瘫痪。补缴之后,美国有机会在“改革名义”下重启机制,并主导新法官名单,从而掌控“最终裁决权”。
第三步:重塑多边盟友体系。在表面上,补缴是“履行国际责任”;实质上是重新团结盟友。美国要在贸易体系中恢复合法的领导地位,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双边谈判——尤其是中美谈判——增加筹码。
美国这笔转账发生的时间点很有意思。10月29日,特朗普抵达韩国釜山,准备参加中美韩多边会晤。就在前一晚,美国财政部向WTO划拨了2500万美元,恢复全部会籍权。这几乎像是一场外交上的“前奏”:特朗普要在谈判桌上摆出一个“规则守护者”的姿态——“我不仅回到了WTO,而且我才是它真正的掌舵人。”换句话说,这笔钱不是外交示好,而是为谈判营造势能。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各方:美国不是破坏秩序的国家,而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外交场合,这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话语场布阵”。
WTO会费只是冰山一角。根据多家机构数据,美国目前仍拖欠联合国常规预算与维和经费,累计约15亿美元;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会费,被美国政府扣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会费,美国早在2011年起就停止缴纳。
拖欠、暂停、条件缴纳,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个标准动作。它的逻辑是:不满则掐钱;需要则补钱。这既是一种威胁机制,也是一种控制机制。所以,美国补缴WTO会费,并不是一次“诚实还债”,而是一场制度级的操作——用钱重新买回影响力。
WTO之于美国,是一块可随时启用、随时关机的外交工具。从退出到补缴,从抵制到掌控,美国的策略一以贯之,不求摧毁体系,只求垄断话语。在赶赴釜山与中国谈判的前夜,特朗普这笔2500万美元的汇款,不只是会费,更像是他为下一场全球规则重塑,提前买下的门票。
来源:宁远校尉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