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直言:连花清咳可改善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咳痰症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09:44 1

摘要:医学实践证实,这类延迟性后遗症与病毒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免疫系统的延迟修复密切相关。近期,有研究观察到,某些复方中成药物在改善这类呼吸道余症方面展现出积极作用,引发了医学界的新一轮关注。

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咳嗽和咳痰常常成为挥之不去的“尾巴”,即使核酸检测早已转阴,部分患者依旧在数周甚至数月内反复受到呼吸道症状的困扰。

医学实践证实,这类延迟性后遗症与病毒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免疫系统的延迟修复密切相关。近期,有研究观察到,某些复方中成药物在改善这类呼吸道余症方面展现出积极作用,引发了医学界的新一轮关注。

咳嗽作为一种防御性反射,本身并非疾病,而是多种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新冠病毒感染后,气道黏膜往往处于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导致咳嗽持续、痰液增多、咽部刺激感明显加重

从病理学角度看,这种状态类似于病毒引发的气道重构过程,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纤毛运动能力下降,使得痰液排出受阻,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观察发现,这类新冠后遗性呼吸道症状并非简单的“感冒后咳嗽”,而更接近慢性气道高反应状态。部分患者在感染后2至4周内出现持续性干咳、清晨咳痰黏稠、夜间咳嗽加重等典型表现,也有患者伴随胸闷、轻度喘息等症状,极易误判为普通支气管炎或哮喘。

从免疫学角度解读,新冠病毒不仅损伤呼吸道上皮,还可能导致局部细胞因子释放异常。一项发表于《中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的回顾性研究指出,感染后第3至第6周内,超过27%的患者出现慢性咳嗽症状持续存在,其中特别以60岁以上人群为主,且女性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与性激素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完成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观察中,研究人员对比了常规对症处理与中西联合干预后的疗效差异。

结果显示,接受中药干预的患者在第10天时咳嗽评分明显下降,痰液性质从黏稠转为稀薄,夜间咳醒次数明显减少

虽不能断言所有中成药均适用于该类患者,但其中一些以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核心的复方制剂确实展现出较好的协同减症效果。

从呼吸科门诊的真实场景来看,医师经常面临这样一种临床困境:核酸转阴后,患者咳嗽仍不止,常规抗生素、止咳药效用有限,反复就诊却难以根治。此时,医生更倾向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气道黏膜敏感性过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咽喉部慢性刺激等基础状态。

若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慢性咳嗽还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关。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末梢对气道刺激的阈值下降,使得即便极轻微的气流变化也可能诱发剧烈咳嗽。

这种“神经性咳嗽”往往表现为干咳频繁、痰量少、情绪紧张时加重,对传统止咳治疗反应不佳。此类患者往往更需综合调节、循序缓解。

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病毒感染后余毒未清、肺气失宣、痰湿内生是主要病机。部分中医研究在理论上提出,“疫毒伤肺”后,肺络阻滞,津液运行受阻,导致痰湿黏滞难以外排,从而形成“咳嗽日久不愈”的表现。

若痰多稠厚、色黄夹泡沫,往往提示痰热夹湿;若痰白清稀、量多易咳,则多属寒湿困肺,不同证型需辨证施治。

在医学干预之外,症状评估与自我监测也极为关键。许多患者忽视了咳嗽与痰液性质之间的联系,导致治疗方向偏差。

建议患者每日记录咳嗽频率、夜间是否咳醒、痰液颜色及是否伴随胸痛等症状,一旦出现痰中带血、体重下降、持续低热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结节、慢性支气管扩张等潜在病因

纵观相关研究趋势,不同学派对新冠后遗性咳嗽的机制认识仍在不断深化。有学者认为该类症状属于“病毒后综合征”的一种表现,需从神经免疫、肺部修复、心理应激等多维度进行干预;也有观点提出,长期咳嗽可能是肺部纤维化前期的警示信号,尤其是合并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从患者心理状态出发,慢性咳嗽虽非重症,但在社交、休息、工作等方面造成的困扰不可忽视。尤其在疫情后,部分患者对“咳嗽”高度敏感,常常伴随焦虑、社交回避、对复阳的担忧等情绪反应。医学干预的同时,情绪疏导、误区澄清、患者教育也应同步进行,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恢复过程。

或许你也有类似经历:明明体温正常、核酸转阴,却在夜深人静时仍因咳嗽醒来;在与人交谈时不自主清嗓,担心被误会为“带毒者”;甚至在镜子前反复观察是否“气色变差”。咳嗽背后的焦虑与不安,是否也悄悄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

不如试着从今天开始,记录自己的咳嗽日记,观察哪些时间段症状最重,是否有特定诱因,比如空调冷风、说话多、食物刺激。通过这种方式,你也许能更清晰地掌握身体的节奏,在与医生沟通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为科学诊治增加助力。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2023,22(8): 625-630。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咳嗽临床路径研究报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3): 205-210。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系症状中医辨证研究. 中医杂志,2023,64(12): 1022-102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吴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