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业四强杀红眼!中钨高新、厦门钨业谁的底牌能扛到最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6:52 1

摘要:钨价一路冲到近30万元/吨,整个钨业圈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章源钨业攥着核聚变材料的独家供应权,翔鹭钨业靠超细钨粉啃下军工订单,可真正让行业盯着的,还是中钨高新和厦门钨业这俩“顶流”——一个是五矿旗下的“资源土豪”,一个是横跨多赛道的“全能选手”,到底谁的底牌更硬

钨价一路冲到近30万元/吨,整个钨业圈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章源钨业攥着核聚变材料的独家供应权,翔鹭钨业靠超细钨粉啃下军工订单,可真正让行业盯着的,还是中钨高新和厦门钨业这俩“顶流”——一个是五矿旗下的“资源土豪”,一个是横跨多赛道的“全能选手”,到底谁的底牌更硬?咱们从资源、主业、新赛道这三个最实在的维度,掰开揉碎了说。

先看“资源饭碗”,这在钨业里就是命根子。中钨高新的家底能让同行眼馋——自己手里攥着56万吨钨资源,光柿竹园矿一个矿,就占了全国30%以上的储量。更牛的是,它还受托管理五矿集团的矿山,算下来总资源量直接飙到120万吨,资源自给率更是高达70%,在所有上市钨企里稳稳坐第一。现在国家对钨矿开采管得严,全球供应都偏紧,美国、欧盟还在收紧出口限制,有这么多自有矿山托底,中钨高新根本不用愁原料断供,这在当下的市场里,就是最硬的底气。

厦门钨业的资源储备也不算弱,控制着约100万吨钨资源,国内四大钨矿里有三家都在正常生产,每年能产出7000到8000金属吨钨精矿。但它有个短板——资源自给率只有30%,比中钨高新差了一大截,得多靠外购原料补缺口。不过厦门钨业在冶炼环节有一手,是国内最大的APT(仲钨酸铵)生产商,规模优势很明显。今年上半年,它的钨钼业务营收占比都涨到46.21%了,赶上钨精矿价格涨了68%,这部分业务也让它赚得盆满钵满。单论资源硬实力,中钨高新这一局稳赢。

再看“主业战斗力”,两家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中钨高新走的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专精路线,98%的营收都来自硬质合金,年产量超1.4万吨,说是全球最大的硬质合金企业,没人敢反驳。就说它的数控刀片,2024年上半年就产了6000万片,全球市占率直接拿第一;PCB微钻更是厉害,拿下全球30%的份额,芯片制造这种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都得靠它的产品。前段时间它还突破了0.01mm极小径铣刀技术,这种“细活”国内没几家能搞定,技术壁垒直接拉满。

厦门钨业则是“全面开花”的路子,钨钼业务只占营收的40%,反而电池材料业务占了44%,成了利润主力。它在钨深加工领域的产量一直稳居国内前列,硬质合金和切削工具的市场份额还在慢慢涨,今年上半年跟着钨价上涨,这部分业务也赚了不少。但多元化也有缺点,比如硬质合金的规模和技术精度,跟中钨高新比还是差了点。要是比主业的“尖刀能力”,中钨高新的专注度明显更占优势。

最能拉开差距的,还要看“新赛道布局”,这俩现在已经杀得难解难分。光伏钨丝是眼下最火的风口,HJT电池要往薄片化走,钨丝肯定要替代高碳钢丝,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光伏钨丝的需求能冲到2820亿米,这市场大得吓人。厦门钨业在这赛道上已经快垄断了,全球市占率超70%,产能天天满负荷运转,单吨利润比传统产品高35%,简直是坐着收钱,这张底牌打得又快又准。

中钨高新虽然入局晚,但动作特别快,子公司长城钨钼直接上了年产100亿米的光伏钨丝项目,2025年就能投产,光这一个项目,预计一年就能多赚10个亿。更关键的是,它押对了“高端制造赛道”——核聚变用的钨铜偏滤器拿到了ITER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认证,这可是未来能源领域的大项目;而且它的军工订单占比已经到38%了,军工赛道本身就是千亿级的蓝海市场,这布局比单纯做光伏钨丝更有想象空间。厦门钨业则在能源领域发力,高压三元正极材料拿到了宁德时代的订单,电池材料成了它新的增长引擎,两条腿走路更稳。

从短期业绩看,两家都吃到了钨价上涨的红利,但中钨高新的爆发力更猛——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涨247.28%,扣非净利润更是涨了310.54%。这背后,一方面是资源自给率高,成本比同行低;另一方面是硬质合金产品能顺利提价,利润传导特别快。厦门钨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就算钨价跌了,还有稀土、电池材料业务撑着,不会像中钨高新那样全靠钨产业“吃饭”,波动会小一些。

现在来看,中钨高新的底牌是“资源+专精”,在钨价上涨周期里,它能赚得最多;厦门钨业的底牌是“多元+新赛道垄断”,抗风险能力强,光伏钨丝的护城河也深。但别忘了,章源钨业的核聚变材料、翔鹭钨业的超细钨粉也在旁边盯着,随时可能冲上来分一杯羹。接下来,中钨高新的光伏钨丝新产能能不能如期释放?厦门钨业的多元化会不会分散精力,导致钨主业被追上?这场钨业四强争霸赛,到底谁能笑到最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小李和小刘的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