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西安,两座千年古都的青春对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22:27 1

摘要:湘江之滨,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正在上演。2025年10月28日至29日,​​“星城万象湘聚未来”长沙·西安城市对话季活动​​在长沙举行。西安媒体代表团走进长沙的智能制造工厂、文创园区和街头巷尾,感受这座城市硬核产业与软实力文化交织的全景图。

湘江之滨,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正在上演。2025年10月28日至29日,​​“星城万象 湘聚未来”长沙·西安城市对话季活动​​在长沙举行。西安媒体代表团走进长沙的智能制造工厂、文创园区和街头巷尾,感受这座城市硬核产业与软实力文化交织的全景图。

这场对话不是单向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双向奔赴。早在今年7月,西安与长沙就已经开启了城市对话的序幕。当时,由西安市委网信办、长沙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山河智链 逐新致远”主题城市对话活动在西安举行。10月的回访,完成了这场跨越半年的“长”来“长”往。

一、 西安与长沙的缘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注定

2025年5月18日,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揭晓​。长沙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特展从16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1个优胜奖之一。

“长安,长沙;一北,一南。这是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从物候上比,一干裂秋风,一润含春雨;从历史上看,很长一段时间,一为中心,一为藩屏;从文化讲,一方更尚质实,一方亦求浪漫……”当渔阳公主、贾谊乃至后来的定王刘发从长安来到长沙时,他们已悄然连起两座千年古都的命运轨迹。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句出自李白之手的诗句,首次将长安与长沙并置于同一情感坐标之中。

这句诗里有贾谊的故事。公元前177年,贾谊因贬为长沙王太傅,在屈原“怀沙”之地写下《吊屈原赋》,以文抒愤。自此,长安作为帝国中枢,长沙则成为士人精神放逐与文化再生的象征性空间,二者通过个体命运的沉浮,建立起一种超越地理距离的情感共振。这种共振并未随朝代更迭而消散,从杜甫凭吊贾谊井台,到刘长卿吟咏“万古惟留楚客悲”,一批批宦游之人在贬谪岭南、游历荆湘之时,总不免在历史的镜像中寻找自我定位。

这句诗里有定王的故事。长沙与西安的历史关联,并不止于个体文人的漂泊,更体现在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那便是“守望”。定王刘发,汉景帝第十子,因生母地位卑微而不受宠,封于“卑湿贫国”长沙。传说他登高筑台,遥望北方母亲墓地,遂有“定王台”之名。

杜甫晚年漂泊湖湘,在《清明二首》中写下“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正是在历史记忆的叠加中,他找到了自身命运的投影。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得长沙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成为一个承载士人忧患意识的文化符号;而长安,则是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彼岸。

这两座城市因此共享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见证了太多兴衰荣辱;长沙虽非帝都,却屡屡成为思想激荡的前沿。正因如此,当现代城市发展的浪潮席卷而来,两座城市才能在“老城焕新”的课题面前展现出惊人的精神契合。而今,媒体代表从西安出发前往长沙,踏上的,未必不是一条延续两千年的精神驿道。

二、 当“西望长安”变成高铁四小时

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荔枝转运路线约4600里,耗时11天。而潭州(今长沙),恰恰是这条荔枝转运路线的关键节点。

从唐代的“荔枝道”到如今的京广、沪昆高铁交汇,日益便利的交通,能轻松开启一场跨越多个城市的文化与自然之旅,上午还在西安感受历史的厚重,下午就可置身长沙品味烟火气息。目前,西安北站至长沙南站的高速列车最短运行时间已缩短至四个多小时,一日之内实现双城往返已成常态。更重要的是,这一时间跨度并非静态数据,而是持续优化的趋势。随着西十高铁线路(西安到十堰)、荆岳高铁线路(荆州到岳阳)等建成通车,西安到长沙将三个多小时可到。当“西望长安”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遥不可及,两座城市之间的情感共振便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交通方式的变革,始终是城市发展的先导。

千年之前,杜甫在长沙写下“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千年之后,​​长沙已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从荔枝道到高铁线,从“八百里加急”到“三小时交通圈”,从李善德精心计算的荔枝转运路线,到手机APP上一点即可完成的车票预订——​​时空距离的缩短,正改变着城市间的互动方式​​。

三、西安和长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蓝思科技黄花基地展厅内,西安知名自媒体“西安城记”创始人聂海峰在一款摩托罗拉V3手机前停住了脚步。“太熟悉了,”他对同伴说,“当年我用的就是这部手机,现在还保存在我西安家里。”

在铁建重工园区,一台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引起了阵阵惊叹。这台庞然大物正应用于江苏南通海太长江隧道,在75米深、水压巨大的江底禁区每日稳步掘进。 “设备有十几米直径,实地看起来远比图片震撼,这让我看到长沙装备制造业的硬核产业实力。”西安发布总编辑刘振感慨道。

从蓝思科技的精巧屏幕到铁建重工的巨型盾构机,从希迪智驾的智能网联汽车到中联智慧产业城的“灯塔工厂”,西安媒体代表团亲眼见证了“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的跃迁​​。恰如三个多月前,长沙媒体代表、网络大V及科技专家代表参观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等,同样感受到“震撼”。

两个城市,有新质生产力的“摩登”,也都有网红城市的烟火味。

长沙与西安,恰好都是那种白天属于游客、夜晚属于灵魂的城市。在长沙,凌晨两点的五一广场依旧人声鼎沸,茶颜悦色门店前排着长队,墨茉点心局香气四溢,潮宗街的小酒吧里传来吉他弹唱。而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灯火通明,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其间,永兴坊的小吃摊热气腾腾,城墙下的livehouse乐队正在激情演出。

当夜幕降临,湘江两岸灯火璀璨。西安媒体代表对长沙的夜经济活力赞不绝口。自媒体博主宋梅没有着急收拾行李返程,而是决定独自在长沙多留几天。 “一岸是璀璨夺目的光影盛宴,另一岸却飘着美食香气,城市的华美乐章与市井烟火气在湘江两岸完美交融。”宋梅在朋友圈中如此写道。

更为相似的,是两个城市的青春气息。

在橘子洲头,来自西安的媒体人们在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经历“分班”后,走进百年前的湖南第一师范,与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历史人物共同经历那段风华岁月。“我不是在观看历史,我是在经历历史。”“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感叹道。在西安,她演绎盛唐的雍容;在长沙,她被青春的炽热击中:“西安讲的是盛世辉煌,长沙讲的是少年理想。”

长沙与西安虽分处中部与西北,却同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林立,形成环山而布的学术生态圈;雁塔之畔,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汇聚,构筑起西部科教高地。

这种高度集中的教育资源,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也塑造了共同的青年气质。近年来,长沙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发放人才补贴等方式吸引青年落户;西安也推出“人才新政”,强化本地高校毕业生留用机制。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高校集群的存在使得两座城市在科技创新上具备内生动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速度加快,催生了一批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新经济企业。这种“学术—产业”转化链条的成熟度,正是两城能够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四、 两座同样青春的千年古都,会组一个怎样的CP?

今年10月,湖南携400家企事业单位,带来1万多个优质岗位,前往西安交通大学招才引智。从历史情缘到人才交流,两座城市的对话正在不断深化。

如果说历史文化是长沙与西安的底色,那么智能制造则是它们共同书写的未来篇章。

长沙把“工程机械之都”的钥匙递给西安。近年来,长沙全力推进“智造之城”转型,培育出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9000家,建成12个产业园区、17条产业链,6个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当前,长沙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领先于西安,显示出更强的产业聚集效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反而为合作创造了条件。长沙将其在工程机械领域的成熟经验与完整生态分享给西安,将帮助后者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这种“钥匙传递”,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发展模式的互鉴与共创。

西安回赠“航空航天谷”的入场券。与长沙偏重地面装备不同,西安的优势集中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西安拥有多个涉及航空航天的产业集群。西安将有能力向长沙提供“航空航天谷”的合作入口。

这种“你来我往”的产业互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沿海与内陆、东中部与西部的发展边界,展现出一种新型区域协作的可能性:不是单向帮扶,而是优势互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赢共生。

西安和长沙共组CP,还有着内陆城市联手做全球生意的共同愿景。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内陆城市如何拓展国际市场,已成为一道必答题。长沙与西安的选择是:携手出海,抱团突围。借助“星城万象 湘聚未来”这样的对话平台,两座城市将探索出联合招商、共设海外仓、共建跨境电商园区等更多创新模式。

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与交流,串起两个城市共同的诗与远方、厚重与青春、历史与烟火。​​“长”来“长”往​​的,不只是两座城市的互动,更是两种城市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两种文化气质的相互吸引。这场“双城记”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谁模仿谁,而在于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深度耦合。当古老诗意遇见现代智造,两座内陆城市正以自己的方式回答时代命题: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共赢。

西安与长沙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丨长沙发布

编辑丨王宙 校对丨汤威

审核丨杜进

来源:长沙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