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09:46 1

摘要:2025年5月1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简称“基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集贤厅举行。

2025年5月13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简称“基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集贤厅举行。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教务长、基地主任王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黄璜等参会并致辞。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国家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编委会主任路建平,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树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学院原院长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武汉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执行主任罗永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蚌珠、仝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代尧,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基地副主任刘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基地副主任陈培永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王博在致辞中指出,基地围绕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在聚集专业力量、探索教材建设规律、建设教材数据中心、促进研究成果交流传播、咨询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为高质量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推动提高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政课教材使用实效性,以及思政课教材建设相关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努力把基地建成思政课教材建设的研究高地、创新性示范平台、重要智库。王博表示,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集中专家智慧,发挥咨政功能,他期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

仰海峰指出,思政课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心工作,教材建设和思政课课程建设相辅相成,基地建设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将不遗余力地为基地建设做好服务和支持工作。黄璜表示,基地既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学校的教材建设研究基地,教务部一方面做好学校、基地、教材局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对基地建设做好保障和支撑工作。

在主旨发言环节,顾海良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特别是如何理解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他指出,要以久久为功的态度持续推进课程教材建设:一方面要遵循思政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建设规律,缩短理论创新提出与进入课堂的时间差;另一方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统领整个教材体系,将原创性的理论、原理性的认识系统地纳入教材,提升教材的学理化和体系化水平。同时,思政课课程教材建设要注意学科、课程和教材之间的关系,突破课程与学科相等同的传统思维。基地要增强问题意识,产出更多关于思政课课程教材的研究成果,推动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实现质的提升。

路建平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对教材编写过程中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及新教材的编写要点、材料应用、整体风格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

王树荫和秦宣对基地工作提出建议。王树荫指出,要高度重视教材基地的建设以及对教材建设的研究,要集中研究诸如教材的编写设置、审读、出版、使用等思政课教材建设问题,重视教材基地阶段性成果的汇报和最终的考核。秦宣提出,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大学教材和中小学教材进行研究,建立包括统编教材、示范教材、数字化教材、辅导用书、教学案例等的一体化教材体系。

郝立新和仝华分别以高校思政课具体的课程教材为例对教材建设进行了分析。郝立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分析了党的创新理论与教材的融入问题,强调要立足于加强学理化、系统化的研究角度去思考。仝华以《中国近现代纲要》为例,从教材编写出发,强调了教材编写组团队构成和研读党的文献的重要性,提出要遵循教材编写和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将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及其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论贯彻到教材编写的全过程。

孙代尧指出,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材的高质量发展,要体现价值导向性、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体现科学性和针对性。罗永宽认为,对教师使用教材过程的研究、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学生使用教材的效果、教材周期的研究等都可以作为教材基地研究的维度。刘军从学院工作和基地建设关系以及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等方面作了发言。

孙蚌珠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思政课教材建设、基地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基地将认真研究。她表示,基地还将着力培养思政课教材研究队伍,期望更多年轻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材建设工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来源:北京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