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头的药店又排起了长队,柜台前的抗流感药一瓶难求。今年的流感季,H3N2毒株再次抬头,不少人发着高烧、喉咙像火烧,连喝水都疼到皱眉。看似寻常的流感背后,其实藏着让人轻敌的危险。它传播快、症状重,还容易“粘上”那些身体防线本就薄弱的人。
街头的药店又排起了长队,柜台前的抗流感药一瓶难求。今年的流感季,H3N2毒株再次抬头,不少人发着高烧、喉咙像火烧,连喝水都疼到皱眉。看似寻常的流感背后,其实藏着让人轻敌的危险。它传播快、症状重,还容易“粘上”那些身体防线本就薄弱的人。
比起往年,这轮流感的势头明显更猛。中国疾控中心10月最新周报显示,当前流感活动水平已高于近五年同期,H3N2成为主导型毒株,尤其在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地区传播更广。对很多人来说,一场感冒往往就是连续几天的低烧、咳嗽和全身酸痛,但对于某些群体,它可能是一场“攻心战”。
不少人总以为流感就是“感冒重一点”,吃点退烧药扛两天就过去。可H3N2这株“老江湖”,偏偏擅长在疏于防范的人群中“钻空子”。它不像普通感冒,能攻上呼吸道深处,甚至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国家卫健委监测数据指出,今年以来因流感引发重症的病例增长约三成。看似只是一阵打喷嚏,却可能让心肺本就脆弱的人陷入危机。
在门诊,就有案例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六旬老人,自认为只是嗓子不舒服,没两天就出现呼吸急促。检查下来是流感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导致肺功能急速下降。医生感叹:“流感对老年人真是一场硬仗。”
对孩子来说,H3N2的威力同样不小。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全,病毒复制速度快,有的孩子半天高烧到四十度。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病毒就像“开了外挂”,一人感染,全班感冒。
孕妇群体也是高危之一。怀孕期的免疫平衡被打破,体内的呼吸通道比平时更敏感。感染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有的甚至会造成早产。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孕期流感感染可显著增加胎儿并发风险。保暖与防护,对她们而言远比吃药更重要。
第一类是老年群体,尤其有慢性病的人。很多老人身体基础条件不差,却常忽略预防。平时出门不戴口罩,也少洗手。可H3N2病毒的特性就是喜欢“趁虚而入”。心脏、肺脏、肾脏功能稍弱的人,一旦感染,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第二类是孩子和青少年。他们在学校接触频繁,共用玩具、书本,彼此间的传播链极短。研究显示,学龄期儿童是流感传播的主要“助推群体”。家长往往忽略细节,比如孩子打喷嚏没遮掩、玩完手机不洗手,这些小动作足以让病毒轻松“登陆”。
第三类是孕妇及产后女性。很多孕妈怕打疫苗伤害胎儿,选择“自然防御”。但事实正相反,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保护母婴免受重症威胁。这一数据已得到多个国家卫生机构的长期追踪验证。对产后女性而言,分娩后的身体处于恢复期,免疫力波动大,稍有不慎也可能引来波折。
那些自认为“身体壮”的年轻人,也不要掉以轻心。H3N2一旦遇上劳累或熬夜后免疫下降的人,会打得更狠。发烧、肌肉酸痛、极度乏力,有时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病毒不挑人,但防线一旦松动,谁都可能成为靶子。
防流感的核心,不是药,而是“防”。不少人问,到底怎么防护才管用?其实方法并不复杂,但细节要到位。
戴口罩是第一道防线。很多人觉得麻烦,嫌闷气。可一场喷嚏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飘两米,足够感染周围的人。尤其在人多的公交、商超,口罩不仅防病毒,也隔开了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勤洗手是第二道屏障。双手是最容易沾染病毒的部位,而人又习惯性地摸脸、揉眼。那一瞬间就可能让病毒“乘虚而入”。洗手时别图快,肥皂液清洗时间应不少于20秒,尤其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去洗手,而不是先拿手机。
第三,是室内通风与湿度控制。冬天门窗紧闭,但密闭的空气最容易让病毒浓度升高。建议每天早晚各通风10分钟,让空气流动。空气太干时,病毒更容易在干燥的鼻腔停留繁殖。用加湿器保持适中湿度,是个被忽视却有用的细节。
营养充足同样关键。流感季,体内“战斗兵”——免疫细胞需要能量支撑。维生素C、蛋白质、充足睡眠,都是身体的防护网。别小看那一碗热汤、一杯温水,它们为身体提供抵御病毒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很多人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去年打过,今年就不用再打。其实流感病毒每年“换壳”,疫苗也需更新。疾控机构每年都会公布推荐株型,接种后可降低约60%的重症风险。对于老人、孕妇、儿童等高风险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喘息、胸闷、意识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别拖、别扛,也别乱吃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最佳时机通常在发病48小时内,延误可能让病毒“扎根更深”。
流感的传播,还需要社会的“群体免疫屏障”。社区、学校、家庭的防护意识,其实比医药更有力量。当大家都能遵守基本的防护规则,病毒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这个道理,就像扑火时的“隔离带”,一旦建立,蔓延速度立刻降低。
对被感染的人而言,最困难的不是症状,而是“折腾”。反复发烧、咳嗽、体力下降,常把人拖得身心俱疲。恢复期别急着恢复工作,多休息几日,让身体彻底修复。医生们常说,“没完全好时的硬扛,是复发的最佳温床。”这句话说得很实在。
值得再强调一点——不要对孩子和老人的“轻症”掉以轻心。孩子看似只是咳几声,老人只是低烧,可体内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感染。家庭成员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分餐、勤消毒、避免共用毛巾。保持日常的卫生距离,是对彼此最温柔的保护。
其实,流感不只是病,更是一面照出生活习惯的镜子。吃得杂乱、作息无序、运动稀少,都会让身体的防线像纸一样薄。防病,并非大动作,而是那些日常琐碎——洗手的时间、戴口罩的习惯、开窗的频率,它们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人们往往直到病倒,才意识到健康有多贵。其实,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点滴堆出来的生活方式。病毒无情,但人的选择有温度。在这个流感活跃的季节,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家人。
面对H3N2,无需恐慌,但不能轻视。懂得防护,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责任。当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多一分自觉,病毒就少一次机会。正如老话说的那样:“病来如山倒,防它如种树。”愿这个冬天,少些咳嗽,多些安稳。
你怎么看这次流感季的变化?留言说说你的防护小妙招或身边的健康经验吧。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1周)[EB/OL].
[2]世界卫生组织. 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指南(2024版)[R]. 日内瓦:世卫组织出版部,2024.
声明:本文旨在传播健康科普知识,非诊疗建议,部分案例为情境化表达。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权威医学资料与公开数据,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处理。
来源:小杨医生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