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薹、冻害、长势弱?越冬莴苣高产第一步:从选对月份开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21:38 1

摘要:最近总听农户抱怨,自家种的越冬莴苣不是抽薹就是冻害,辛苦忙活一阵子,收获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莴苣变老、变硬。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播种时间没选对。

种莴苣的农民都知道,抽薹是越冬莴苣的一大难题,但只要掌握了播种时间,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近总听农户抱怨,自家种的越冬莴苣不是抽薹就是冻害,辛苦忙活一阵子,收获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莴苣变老、变硬。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是因为播种时间没选对。

选错了时间,再好的品种、再细心的管理也难以弥补。那么,越冬莴苣到底什么时候播种最合适呢?

越冬莴苣,播种时间是关键

莴苣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蔬菜,尤其是越冬莴苣,播种太早,苗子长得过大,容易提前抽薹;播种太晚,幼苗太小,又难以抵御严寒。

什么是抽薹?简单说,就是莴苣还没长大就提前开花结籽了。一旦抽薹,莴苣的茎就会迅速变硬、中空,口感苦涩,彻底失去商品价值。

越冬莴苣的播种时间非常讲究。根据多年种植经验,10月至11月是越冬莴苣露地育苗的最佳时期。

这时候播种,幼苗在入冬前能长出健壮的根系和适量的叶片,既不会因为苗龄过大而提前抽薹,也不会因为苗太小而冻死。

抽薹冻害,背后原因不简单

为什么播种时间对抽薹影响这么大?这得从莴苣的生长习性说起。莴苣属于高温短日照作物,当气温持续高于22℃,特别是夜间温度超过15℃,就很容易诱导抽薹。

越冬莴苣如果播种过早,苗期遇到相对较高的温度,就会过早完成花芽分化,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内部已经悄悄准备好了开花,只等春天温度回升就迅速抽薹。

除了温度,品种选择不当也会增加抽薹风险。越冬莴苣一定要挑选耐寒、适应性强且抽薹迟的品种,像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播种只是第一步,后期管理同样重要。有专家提醒,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露地越冬蔬菜,要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可采取适当控水、中耕断根的方法。

苗床管理,培育壮苗是基础

选对了播种时间,还要掌握正确的育苗方法。育苗床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播种前5至7天,每亩施入4000至5000千克腐熟有机肥作基肥。

播种后要浇上一层3至4成浓度的腐熟猪粪渣,并覆盖一层薄稻草或黑色遮阳网。出苗前在苗床土上双层浮面覆盖,出苗后改盖银灰色遮阳网。

越冬莴苣育苗期间,水分管理要格外细心。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肥,保持床土湿润,同时及时除草、间苗,确保幼苗健壮生长。

健壮的幼苗是安全越冬的基础。苗龄25至30天,长出5至6片真叶时,就可以定植了。这样的苗子生命力强,抗寒能力也相对较高。

保温防冻,助莴苣安全过冬

定植后的保温防冻工作不容忽视。冬季气温低,尤其是在寒潮来临时,必须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专家建议,在强降温天气来临前,可在蔬菜植株上覆盖稻草、麦秸秆、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起到保温防寒的作用。对于一些耐寒性较差的蔬菜,还可搭建小拱棚进行覆盖保温。

除了覆盖,寒潮来临前还可以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海藻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提高植株抗性。

特别要注意的是,降温期间不宜浇水,避免地温降低加重冷害。确需浇水时要做到“三浇三不浇”:晴天浇,阴天不浇;午前浇,午后不浇;浇小水,不浇大水。

开春管理,决定最终产量

经过一个冬天的煎熬,开春后的管理直接关系到莴苣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气温回升,莴苣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要加强水肥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氢铵每亩8至10公斤加普钙10公斤。此后的水肥管理要根据植株长势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

进入莲座期至叶片封垄阶段,需加大浇水追肥力度,每亩施尿素10至15公斤,硫酸钾5公斤。茎部开始肥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

越冬莴苣的采收要及时,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便是最佳收获期。采收前10天需停止使用农药,确保食用安全。

采收时机一到,别犹豫。莴苣在茎充分肥大之前可随时采收嫩株上市,一旦推迟,抽薹风险大大增加,茎部会迅速变硬、中空。把握好这个时机,地里的莴苣就能变成兜里的收益。

从播种到采收,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把握好10月至11月的播种窗口,你的越冬莴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