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制电路板组装 (PCBA) 中,焊点作为电气连接和机械支撑结构,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 A、B 2 种锡膏为研究对象,分别与有机可焊性保护层 (OSP)、化学镍金 (ENIG) 表面处理的印制电路板(PCB) 进行焊接,对形成的焊点进行焊接
表面镀层与无铅锡膏焊接兼容性的研究
潘浩东 蒋少强 王剑 聂富刚 王世堉 李伟明 何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印制电路板组装 (PCBA) 中,焊点作为电气连接和机械支撑结构,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 A、B 2 种锡膏为研究对象,分别与有机可焊性保护层 (OSP)、化学镍金 (ENIG) 表面处理的印制电路板(PCB) 进行焊接,对形成的焊点进行焊接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锡膏 A 相对于锡膏 B 在焊接后空洞较少,在抵抗冲击方面锡膏 A 要更优,但剪切强度却是锡膏 B 更优;ENiG 表面处理下焊点的抗剪切强度要优于 OSP 表面处理下的焊点,OSP 镀层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 (IMC) 则更为均匀。
0引言
微电子系统不断向着小型化、高密度发展,为通信、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今 6G 通信、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由连接焊点的寿 命 决 定 。 印制 电 路 板 组 装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 中焊接质量的优劣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欧盟 RoHS无铅标准的实施,无铅锡膏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相较于有铅锡膏,无铅锡膏的使用过程更为复杂,有的时候需要使用助焊剂和清洁剂。由于无铅锡膏的高熔点,在焊接过程中会形成更厚的 金 属 间 化 合 物 (inter metallic compound,IMC)。IMC 本身具有脆性,会降低焊点的抗断裂能力 [1]。同时由于无铅锡膏的润湿性较差,容易导致焊点自校准能力不足,影响焊点的强度。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无铅焊点开展大量研究,在 SnAgCu 焊料基体中添加其他微量元素以提高无铅 锡 膏 的 各 项 性 能 。 戚琳 [2] 研究 Sn3.0Ag0.5Cu- (0~3%) Bi (质量分数) 钎料,发现 1%~3%的 Bi 可以显著提高钎料合金的抗拉强度。张亮
等 [3] 研究在 Sn0.3Ag0.7Cu 中添加微量锑 (Sb),可以显著提高无铅钎料的润湿性,并且 Sb 最优含量在 0.6% 左右 。 杨志 [4] 将 Bi 元素 添 加 于Sn1.2Ag0.6Cu 钎料中,钎料的熔化温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王丽凤等 [5] 研究了 Sn3.0Ag0.5Cu-xNi 无铅 锡 膏 及 焊 点 的 性 能 ,通过对无铅钎料润湿时间和润湿力以及焊点抗剪强度的优化,获取了 Ni 的最佳添加量的范围。
对于无铅锡膏本身进行掺杂改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焊点的焊接质量和可靠性,然而焊接过程属于一个界面反应,还需要考虑多元合金锡膏和印制电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表面镀层的兼容性,有些镀层可能会影响焊料的润湿,亦或是形成的合金成分影响焊点的长期可靠性。例如,Sn 基焊料与 Au/Ni 镀层焊接互连时,Au 镀层会与 Sn 反应形成针状 AuSn4弥散相分布在焊点内,AuSn4具有较高的硬度及脆性,它向焊点界面的沉积导致 AuSn4/IMC 界面变脆,减弱焊点剪切力,容易引发焊点产生界面脆性断裂 [6]。
本文研究以 2 种不同合金成分的无铅锡膏在有机 可 焊 性 保 护 层 (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 OSP) 和化 学 镍 金 (electroless nickel/immersion gold,ENIG) 2 种 PCB 表面镀层下的焊接质量,基于研究成果对不同器件基于焊接质量识别合适的锡膏和 PCB 镀层。
1样品制备与试验方法
1.1锡膏材料
本试验选取 2 种锡膏作为研究对象,型号分别以 A、B 表示。2 种锡膏均以 Sn 为主要基体,锡膏 A 在基体成分中添加一定量的 Ag、Cu、Bi 元素;而锡膏 B 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 Sb 元素,同时各元素的成分比例也与 A 存在差异。锡膏具体成分见表 1。
1.2 PCB 设计及试验板制备
本试验中正交设计 4 种状态的 PCBA 组件,见表 2。PCB 采用同种叠层设计,版图设计包含 2 款器件 , 分别 是 球 栅 阵 列 封 装 (ballg rid arrry,BGA) 和双 边 无 引 脚 封 装 (dual flat no-lead package,DFN)。
本试 验 中 采 用 回 流 焊 接 , 对器 件 、 焊料 、PCB 进行焊接组装,两款锡膏采用同样的回流温度设置。
1.3试验方法及表征手段
1.3.1 X 射线检测
采用 X 射线对焊接后的焊点进行无损缺陷检测,观察焊点空洞率,分别对比不同状态试验板组件焊点的空洞率差异。
1.3.2焊点剪切力测试
采用万能机械试验机对焊点进行剪切力测试,剪切速率为 10 mm/s,对比不同状态试验板焊点的抗剪切强度。
1.3.3金相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对 4 种状态焊点进行金相制备,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对焊点微观组织和形貌进行进一步分析,测量 IMC 层的厚度。
使用的仪器主要为金相研磨机和金相显微镜。对所观察位置进行取样,采用环氧树脂固封样品,对样品进行研磨、抛光、蚀刻,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1.3.4机械冲击跌落试验
对 4 种状态样品进行机械冲击跌落试验,冲击量级条件为峰值加速度为 1 500 g,脉宽 0.5 ms,跌落 30 次。
2结果与讨论
2.1焊点空洞率分析
对 4 种状 态 的 试 验 板 组 件 进 行 X 射线 检 查 ,对比不同状态样品的空洞率情况。空洞率较大的焊点如图 1 所示。对比不同状态的焊点空洞率见表 3。由表 3 可见,锡膏 A 相对于锡膏 B 其焊点的空洞率稍低。不同表面处理对于焊点空洞率的影响则存在不同的规律:对于 BGA 器件采用 ENIG处理空洞率更低,而对于 DFN 器件则有相反的规律。由于样品本身个体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表面处理的不同与空洞率的大小可能并不存在强关联规律。
2.2焊点剪切强度分析
将 4 种状态的试验板组件焊点进行焊点剪切分析,对比不同焊料与镀层结合的强度情况。由表 3 可知,锡膏 B 的剪切力数值明显要大于锡膏A,这说明对于同种器件,锡膏 B 的抗剪切能力更为突出,这与文献 [7] 中所述结论一致,Sb 元素的添加能够有效提升焊点的剪切强度。
对于同种锡膏,ENIG 的焊点剪切强度相较于 OSP 的焊 点 更 优 。 由于 OSP 焊盘 为 一 层 碳 氢氧组成的有机物,在焊接过程中易挥发性生成水和气体,在焊接过程中若气体来不及逸出,在焊接界 面 处 易 形 成 气 孔 , 使得 界 面 处 的 力 学 性 能较弱。
2.3焊点微观组织分析
将 4 种状态的试验板组件焊点进行金相制样,进行微观组织分析,如图 2 所示。
焊点未发现明显的开裂及不润湿等情况,部分焊点存在空洞。对焊点进行 SEM 分析,如图 3所示。OSP 界面生成了扇贝状的 Cu6Sn5,ENIG 界面则生成了类似柱状的 (Cu,Ni) 6Sn5;OSP 界面的 IMC 厚度 较 为 均 匀 , 基本 保 持 在 1~4 μm,ENIG 界面生成的 IMC 厚度均匀性则相对较差,局部界面存在柱状 (Cu,Ni) 6Sn5,IMC 厚度大于5 μm,薄的地方 IMC 不足 0.5 μm。
2.4焊点抗机械冲击强度分析
对 4 种状态样品进行跌落冲击,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见,4 种状态的 BGA 焊点均未发生开裂,而 DFN 均出现开裂。由板面器件布局及跌落 安 装 方 式 可 知 , DFN 在跌 落 过 程 中 距 离 板中心 更 近 , 其应 变 更 大 , 因此 焊 点 更 易 发 生开裂。
由图 4 (b) 可知,跌落冲击导致 DFN 器件的焊点在器件侧发生开裂,随着跌落次数的增加,裂纹 逐 渐 延 伸 至 焊 点 内 部 , 因此 该 试 验 结 果 与PCB 镀层无明显规律性联系。仔细观察裂纹扩展轨迹还可知裂纹扩展与空洞分布有关联,引脚开裂扩展至焊料内部程度较深,其开裂程度更深或许与其空洞更多更密集有关,这与前述空洞率检测结果相吻合。同时根据文献 [5] 可知 Bi 含量控制 在 3% 以内 对 于 焊 点 的 抗 拉 强 度 提 升 最 佳 ,锡膏 B 中的 Bi 含量 偏 高 , 对于 抗 拉 强 度 的 提 升偏弱。无论何种原因为主,可知锡膏 A 的抗冲击强度要优于锡膏 B。
3结论
针对 4 种状态的焊接样品进行系列试验,观察焊点的形貌,分析焊点的力学性能,可得出一些结论,对于无铅锡膏与 PCB 镀层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锡膏 A 相对于锡膏 B 在焊接后,形成的空洞较少,空洞太多会降低焊点的强度;锡膏 B的 Bi 含量超出 3%,在抵抗冲击方面锡膏 A 焊点要优于锡膏 B 焊点。
(2) 锡膏 A 和锡膏 B 在焊接后形成的 IMC 无明显差异;OSP 相对于 ENIG 镀层其 IMC 厚度更加均匀。
(3) Sb 元素的增加能有效提升焊点的剪切强度,锡膏 A 焊点抗剪切强度要差于锡膏 B 的焊点;采用同种锡膏时,ENIG 表面处理下焊点的抗剪切强度要优于 OSP 表面处理下的焊点。
来源:半导体封装工程师之家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