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因城市而兴, 城市因文化而盛 。 昨日,“唐风宋韵 千年回响”福州市博物馆 2025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博物馆、福 州日报社和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共同承办,以“唐风宋韵”为主题,通过联合特展、社教活
文化因城市而兴, 城市因文化而盛 。 昨日,“唐风宋韵 千年回响”福州市博物馆 2025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博物馆、福 州日报社和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共同承办,以“唐风宋韵”为主题,通过联合特展、社教活动、艺术表演及互动体验等,打造连接历史与未来、博物馆与大众的综合性文化盛宴。
昨日,“唐风宋韵千年回响”2025年福州市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举行。
丝路同源
翻开友城合作新篇章
“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亮相市博。
西安与福州同为省会城市,虽远隔千里,但丝路同源、山海交响。 此次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巡展福州站),为两地的友城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昨日的巡展(福州站)启动仪式 上,西安博物院副院长李燕介绍,西安博物院坐落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毗邻唐代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中轴线。
自2007年5月18日开放以来,西安博物院始终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已成为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群和现代化展馆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金乡县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婴的女儿。30年前,金乡县主墓的抢救性发掘,打开了 一扇窥探盛唐风貌的窗口。墓中出土的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以多元浪漫的题材生动展现了唐代的繁荣与开放。2022年,西安博物院精心策划了原创展览“花月醉雕鞍—— 大唐金乡县主展”,成功入选当年文博行业百大热门展览。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展览来到福州——全国巡展的第五站,也是本轮巡展的收官之站。
李燕说,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西安这座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因这场展览开启两地友城合作的新篇章。期待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两地文化交流,共同为观众呈现一场兼具艺术观赏性与历史趣味性的文化盛宴,传递大唐长安人乐观豁达、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诚表示,福州与西安,一座是向海而兴的 海上丝绸之路千年门户,一座是贯通中西的陆上丝路起点,虽相隔千 里,却共享丝路文明的精神纽带。 自去年10月两市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以来,文旅领域交流频繁、硕果累累。昨日启动的“花月醉雕鞍 ——大唐金乡县主展”巡展(福州站),正是福州与西安携手深化文化交融的最新成果。福州市文物局将继续学习借鉴西安经验,持续加强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值得N刷
巡展掀起榕城文博热
市民身着唐装观展。
“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巡展将亮相福州的消息,近期刷爆福州人的朋友圈。昨日的市博,更是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和文博爱好者。
“值得N刷!这个展览对我们汉服爱好者真是太友好了!唐朝贵族妇女的服饰和妆发,我以前都是通过书籍图册学习研究,这次家门口就能近距离看到大展,太幸福 了!”穿着唐代标志性圆领袍的乔芫芬说。
记者看到,像她这样特意穿着唐装宋服前来观展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无论是“唐代后妃命妇礼服收拾制度图示”,还是“胡帽与蕃帽” “唐代女性妆容图示”等,展览中这些由文物延伸出的科普知识图示, 都让希望深入了解汉服的青年们趋之若鹜。
在女子穿着胡服与男装的陶俑前,观众们感叹着唐代女性刚健婀娜的形象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在 丝绸之路象征符号的峰牛陶俑前,人们赞叹着中西文明交流的神奇 魅力;在琳琅满目的动物俑、家畜俑前,人们赞叹唐朝的物阜民丰和 气象万千……
“根据古籍记载,金乡县主的府邸位于唐代长安城的天街上,和如今西安博物院距离仅400多米, 妥妥的是我们1300多年前的邻居呀!”昨日上午,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部长田继伟陪同嘉宾和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一同逛展。骑 马、狩猎、着男装的大唐金乡县主, 在田继伟生动的讲解中仿佛“活了起来”,她那自由奔放的生活为大 家打开了一扇通往“盛唐气象”的 窗口。
昨日下午,西安博物院副院长李燕的《曾有西风半点香——金乡 县主和她生活的时代》专题讲座, 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市博学术报告厅,连过道上都挤满了听众。
李燕的讲座分为“金乡县主的 身份”“从出土文物看金乡县主夫妇的宗室地位”“金乡县主墓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时代性”“金乡县主墓考古成果转化为展览的重要意义”四部分,为听众揭开了金乡县主和她的生活时代。两个多小时 干货满满的分享,让现场听众大呼过瘾,同时还吸引了超200万人次 的线上观看。
“在我们的工作中,会不断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融入讲座和 展览,让更多的学生或非专业工作 者走进博物馆。”李燕表示,巡展(福州站)延续了西安展的设计理念和展览结构,但布展的色调更加出 色、灯光更加专业。“好的展览一定要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希望福州的朋友们喜欢这个展览,也诚挚邀请大家亲临西安博物院,感受古都 的千年魅力。”
传承文化
博物馆化身“第二课堂”
▲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在福州市博物馆合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去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福州市博物馆与“央博”数字平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响应和 支持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艺术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大型青少年文化传承项目“文化传承·少年博物”栏目,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核心作用,福州市博物馆积极开展青少年文博人的学习、实践和培训工作。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4位文博少年化身小讲解员,分别讲述了4件市博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 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正值周末。昨日的市博不仅开启了“花月醉雕鞍—— 大唐金乡县主展”,还化身成为青少年研学的“第二课堂”。 参加2025年福州市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参观了 “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后, 又先后参观了“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海丝门户 有福之州——福 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两 个市博常设展。
叶剑飞(右)指导小朋友修复“古陶瓷”。
在非遗体验区,文物修复专家叶剑 飞手把手带着家长和孩子修复残缺的 “古陶瓷”;冷凝合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卫平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十二生肖福气 香佩;福州软木画技艺从业者林向带着孩子们脑洞大开,用“软木画+”的艺术形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非遗。
“清康熙青花冰梅纹盖罐”“宋青釉褐斑带盖多嘴瓷壶”“宋寿山石人物招手戏俑”“南宋纱罗对襟女上衣”“唐骑马狩猎俑”……不少孩子还带着《榕博寻珍手册》,认真逛遍市博所有展 览,寻找这些珍宝打卡集章,赢取文博文创纪念品。
馆际合作
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公众对博物馆的期待已超越“收藏殿堂”,转向“文化中枢”。在此背景下,国有博物馆的体系优势与非国有博物馆的机制活力,恰似双轮驱动、两翼共振。
为进一步加强文博单位之间学习交流和优势互补,深化馆际合作,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福州市博物馆与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开展战略合作。昨日, 福州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林馨舟与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馆长施丽玲签署了“福州市博物馆—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两所博物馆将聚焦“榕博文化”这一关键词,通过联合策展、学术共建、文创研发、教育推广 等四大路径,让市博馆藏重器与沈绍安百年漆工智慧展开跨时空对话,让非遗技艺与数智技术碰撞出新火花。
福州市博物馆与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施丽玲介绍,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既要以漆为媒讲好“海丝源头”的中国故事,也要“以侨为桥”搭建文明互鉴的国际平台。此次与市博携手,期待通过“以展探藏·以物焕新”“少年博物·薪火计划”等项目,为福州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传统底蕴的文博新生力量。
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在制作漂漆扇。
昨日下午,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走进此次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分会 场——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体验和参与丰富的文博研学活动。
“‘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郭沫若曾高度评价福州脱胎漆器。”福州晚报编委、编发中心主任危砖黄在漆艺氛围浓厚的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给孩子们分享“诗词里的福州之美”。
到了漆艺博物馆自然要体验大漆制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体验漂漆扇制 作。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 秘书长余端照为优秀学员题字,并在漂漆扇上题写本次活动主题词——“唐风宋韵 千年回响”。(记者 管澍 林双伟)
来源:福州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