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0 月 29 日,剁椒 Spicy 发布的《现役体育明星商业价值金字塔》引发行业热议。在这份基于运动成绩、粉丝量级、商业代言、顶奢合作及话题热度等维度构建的榜单中,国乒选手直接把金字塔 “头部” 给包圆了!马龙、孙颖莎、王楚钦挤在第一梯队,许昕
2025 年 10 月 29 日,剁椒 Spicy 发布的《现役体育明星商业价值金字塔》引发行业热议。在这份基于运动成绩、粉丝量级、商业代言、顶奢合作及话题热度等维度构建的榜单中,国乒选手直接把金字塔 “头部” 给包圆了!马龙、孙颖莎、王楚钦挤在第一梯队,许昕、王曼昱在第二梯队继续 “搞事情”。咱就说,乒乓球作为 “国球”,到底凭啥把球迷和品牌都拿捏得死死的?
一、“国球” 的情感羁绊:爷爷奶奶到小学生都认这波人
要论国乒的商业底气,首先得拜 “国球” 这几十年的群众基础所赐。从咱爸妈追的邓亚萍,到咱自己粉的马龙、莎莎,乒乓球早就不是单纯的运动了,那是几代人的 “荣耀记忆” 啊!你随便抓个路人,就算平时不看球,也能说出 “马龙是大满贯”“莎莎打球贼凶”,这种全民认知度,其他项目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品牌方当然门儿清!选国乒选手代言,相当于直接绑定了 “国民好感度”。比如马龙代言的运动品牌,大爷大妈觉得 “这是世界冠军,靠谱!”,年轻人觉得 “龙队老干部人设太圈粉!”;孙颖莎更绝,从运动饮料到时尚杂志,一会儿 “奶凶小魔王”,一会儿 “时尚弄潮儿”,跨度大到离谱却毫无违和感 —— 这就是 “国球” 的魔力!
二、选手魅力:“六边形战士” 和 “喜剧人” 凑一块,想不火都难
国乒选手能成商业顶流,那是 “硬实力 + 活人设” 的双重 buff 叠满了。咱就说马龙,“双圈大满贯” 在手,赛场上是 “六边形战士”,赛场下是 “老干部”,这种反差萌谁不爱?许昕更绝,打球是 “双打魔术师”,采访是 “喜剧人”,综艺上得比专业艺人还放得开,品牌不找他找谁说得过去?
孙颖莎和王楚钦这对 “莎头组合” 就更别说了,赛场上 “神仙打架”,赛场下 “双向奔赴” 的绯闻(虽然是球迷脑补的)直接把话题度拉满。还有王曼昱的 “冷面大女主” 人设,林高远的 “新生代黑马” 标签…… 国乒选手个个都是 “行走的流量密码”,品牌爸爸们能不抢着合作吗?
三、商业逻辑:稀缺性 + 话题性,国乒把流量玩明白了
从商业角度看,国乒的 “顶流地位” 那是把市场规律玩明白了。首先是稀缺性—— 能达到 “商业顶流” 的国乒选手就那么几个,马龙、孙颖莎这些核心主力,每年代言接到手软,形成 “强者愈强” 的马太效应。反观其他项目,篮球有郭艾伦,足球有李嗣镕,但要么项目受众窄,要么选手风格单一,根本没法和国乒比 “集团优势”。
其次是话题性—— 国乒的瓜就没停过!“龙胖大战谁能赢”“莎莎能不能卫冕”“王楚钦能不能接班”…… 这些剧情比电视剧还精彩,持续给选手们送曝光。巴黎奥运会那阵子,孙颖莎和伊藤美诚的 “宿命对决” 直接上了热搜榜,这种热度哪个品牌不眼馋?
虽然国乒现在是商业金字塔的 “扛把子”,但也得面临挑战 —— 新生代选手能不能接棒?乒乓球商业化还能玩出啥新花样?不过至少现在,从球迷到品牌,对国乒的 “偏爱” 那是刻进 DNA 里了,这波顶流地位估计还能稳一阵子。
最后问大家一句:你觉得国乒的商业神话,未来会被谁打破?或者说,咱国乒还能靠啥继续 “收割” 球迷和品牌?评论区等你唠嗑~
来源:漂亮的姑娘惹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