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担心!您不是“体质差”,只是遭遇了“运动病/晕动病” (Motion Sickness),一种因感觉信号冲突引发的生理反应——我们身体平衡系统在运动环境下的正常“小困惑”。
中西医结合治疗
助您摆脱出行烦恼
您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上车不久就开始头晕恶心
手心冒汗?
坐船时胃里翻江倒海
脸色苍白?
飞机一起飞就心慌胸闷
恨不得立刻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别担心!您不是“体质差”,只是遭遇了“运动病/晕动病” (Motion Sickness),一种因感觉信号冲突引发的生理反应——我们身体平衡系统在运动环境下的正常“小困惑”。
为什么会晕?
晕动病的核心机制为感觉冲突理论(Sensory Conflict Theory),本质是视觉、前庭觉与本体感觉系统向大脑传递的信号出现矛盾,导致空间定位紊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前庭系统(内耳):通过半规管(角加速度)和耳石器(线性加速度/重力)感知头部运动与方位。
☞视觉系统:提供环境运动线索。
☞本体感觉:感知身体姿势与肌肉运动。
冲突模式举例
▶车船环境:眼睛看到静止的车厢(无运动信号),前庭却感知到颠簸/加速(强烈运动信号)→视觉-前庭冲突。
▶VR/3D电影:视觉看到剧烈运动场景,前庭感知到身体静止→反向冲突。
▶太空失重:耳石器失去重力参考,半规管信号与预期不符→神经失匹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当这些信号不一致时,大脑就“懵”了!大脑误以为“中毒”了(远古生存本能),于是启动“排毒”程序——恶心、呕吐、头晕、出汗、脸色苍白,都是信号!
哪些人容易患晕动病?
★儿童(2-12岁):发生率最高,前庭系统仍在发育。
★女性:尤其在经期、孕期、服用避孕药时更敏感。
★改变前庭或视觉感觉信息的疾病(如迷路炎)、脑对感觉刺激敏感性增加的疾病(如偏头痛)与晕动病发病有关。
★焦虑或压力大的人:情绪会放大不适感。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晕车、晕船,您也可能容易晕。
如何有效治疗晕动病?
最佳的防治方法是避免或离开能引起该病的环境。
西药治疗
东莨菪碱(贴剂或片剂)、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异丙嗪、胃复安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多有口干、嗜睡等副作用。
中药治疗
如小半夏汤、霍香正气液可用于晕动病的治疗,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生姜是减轻晕动病的“最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能减轻绝大部分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针灸治疗
常取百会、四神聪、内关、足三里、合谷等以健脾醒脑。此外,在乘交通工具前或乘坐时也可以按压内关穴、足三里、耳穴等穴位来缓解运动病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习服脱敏疗法
前庭有习服学习适应代偿能力,能根据每个人的生活运动状态进行自我调整并不断提高。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眩晕门诊的眩晕诊疗系统可以对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习服训练,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晕动病敏感人群的不适症状。该系统对患者前庭器官进行逐步增强刺激量的训练方法,能显著降低半规管、壶腹嵴及耳石器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晕动病症状的目的。通常经过3-4次的康复治疗,可帮助晕动病人士明显缓解晕车症状,愉快出行!
愿您下一次出行
只有期待,没有晕眩!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