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我怎么又发烧了?”小赵刚刚大学开学没几周,突然出现了高烧、咳嗽、全身酸痛的症状。原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流感,而且是近期高发的H3N2毒株。他这才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流感季已经悄然到来。
“妈,我怎么又发烧了?”小赵刚刚大学开学没几周,突然出现了高烧、咳嗽、全身酸痛的症状。原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流感,而且是近期高发的H3N2毒株。他这才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流感季已经悄然到来。
每年秋冬交替时节,都是流感高发的“老时间”,而今年的主角正是H3N2。相比以往的流感病毒株,H3N2传播速度更快、症状更明显,尤其对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
我们不能再把流感当“小感冒”看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流感季,本文将结合权威数据,通俗解读H3N2特点、传播方式、预防关键点,以及日常营养与生活习惯的科学建议。
H3N2到底是什么?为啥今年特别“活跃”?流感病毒就像一个“变装高手”,每年都可能换个模样重新出现,而H3N2就是其中一位“老江湖”。它隶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是近几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秋季流感监测报告,截至10月中旬,H3N2毒株在流感阳性样本中占比超过70%,成为本轮的主要流行株。
专家指出,H3N2传播速度快、变异能力强,尤其在学校、办公室、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极易引发局部暴发。不同于普通感冒,H3N2感染后往往会出现高烧、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等明显症状,有些人甚至会继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特别是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恢复期会更长,风险也更高。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H3N2来得猛、散得慢,如果不提前撑好“健康伞”,很容易被淋湿。
除了病毒,还有哪些“帮凶”在推波助澜?H3N2之所以在这个季节肆虐,不只是它本身的“厉害”,还有环境和人的因素在助攻。
首先是气温变化。秋冬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冷、中午温暖,很多人穿衣不当,一不小心就着凉,免疫力下降,为病毒“开绿灯”。
其次是通风不畅。天气冷了,门窗关紧,室内空气不流通,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研究显示,封闭环境中飞沫传播的效率可提高数倍。
第三是人群聚集。学校、商场、地铁等地,人流密集、接触频繁,H3N2病毒就像在人群中“搭顺风车”,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最后是疫苗接种率偏低。很多人误以为“年轻身体好,不用打流感疫苗”,但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数据显示,注射流感疫苗后,可降低60%以上的感染风险(数据来源:《健康时报》2025年9月刊)。日常生活中,这些防护细节千万别忽视
流感不是绝对无法避免的疾病,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科学的防护方法。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到:
勤洗手,别小看这个动作。手是病毒传播的“高速公路”,我们每天摸电梯按钮、手机、门把手,手上早已沾满细菌和病毒。每次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都要用流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
戴口罩,并不是“生病才戴”。在人员密集区域,如公交、地铁、医院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飞沫传播。尤其在流感高发期,戴口罩就像是给自己多上一道防护锁。
开窗通风,每天两次最理想。不管天气多冷,每天早晚各通风15分钟,能显著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尤其是家庭中有老人小孩,更应保持空气新鲜。
避免聚集,减少“无必要”的社交。流感季里,尽量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不少人就是在婚宴、聚餐等场合被传染,病毒不挑人,但我们可以主动避开它。
饮食营养,是抵御病毒的“底气”“病从口入”,但“健康也从口入”。想让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饮食结构必须跟得上。流感季节,以下几点尤其重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建材”。每天吃够鸡蛋、豆制品、瘦肉、牛奶,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多吃维C类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辣椒、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缩短病程。比起吃保健品,不如直接从食物中摄取更天然。
适量补充锌和铁:这两种微量元素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推荐吃点海产品(如牡蛎)、动物肝脏、坚果类食物,营养均衡,免疫才能“在线”。
注意水分摄入:发热、咳嗽时,身体容易失水。每天喝足1500-2000ml水,不仅解渴,还能帮助身体排出代谢废物。身体状态“稳住”,病毒才攻不进来除了外部防护,内在的健康状态才是关键。以下几个小习惯,看似简单,却是抵御流感的“护身符”:
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不足会让免疫力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击即溃。适度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和血液循环,让免疫细胞“活跃起来”。
不需要高强度,贵在坚持。情绪平稳:长期焦虑、紧张会削弱免疫系统。学会深呼吸、冥想、听音乐,让心情“放松一点”,身体自然更有力量。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群,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预防流感并发症。流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很多人对疫苗仍有误解,以为“打了也会得”,或者担心副作用。
流感疫苗并非100%防感染,但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就像给身体“装了减震器”,即便感染,也不会“摔得太重”。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每年10月前完成疫苗接种最佳。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 老年人(60岁以上)
· 儿童(6个月以上)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
· 医护人员、教师、公交司机等高接触职业者
打疫苗不只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周围人群。别让流感偷走你的假期与健康,从现在开始科学防护流感季就像一场考试,病毒是出题人,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答卷人。
你是仓促应付,还是提前准备,结果会截然不同。H3N2毒株虽强,但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只要掌握科学知识,做好日常防护,就能在这个秋冬季节安然无恙。
别等到发烧感冒才开始慌张,不如从今天起,给自己和家人多一份保障。健康,从了解开始,也从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秋冬季流感监测周报》.
2. 健康时报.《H3N2毒株成今秋主流,专家提醒尽早接种疫苗》.2025年9月刊.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核心信息(2025版)》.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陈医生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