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其他国家正在开展试验项目,我已指示国防部以对等原则启动我国核武器试验。该进程即刻开始。”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 “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台的个人账号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五角大楼何时将测试新型特种弹药
配图: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鉴于其他国家正在开展试验项目,我已指示国防部以对等原则启动我国核武器试验。该进程即刻开始。”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 “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平台的个人账号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即便在美国国内,这位白宫主人的声明也引发了复杂反响。其中,美国海军中将理查德・科雷尔(Richard Correll)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推测,美国总统所指的并非核武器实爆试验,而是其投送工具的测试 —— 例如巡航导弹、洲际弹道导弹、高超音速飞行器等装备。
值得关注的是,科雷尔目前是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职位的候选人。若他最终获得任命(此次参议院听证会正是围绕这一任命展开),那么恰好将由这位 admiral(海军上将)负责落实特朗普提出的相关任务。
美国科学界对白宫主人的这一声明也表达了强烈质疑。多数专家认为,美国目前缺乏开展此类试验所需的现成基础设施,即便推进顺利,首次 “实爆” 测试最早也需两年后才能进行。
绝大多数政治评论员与专家则认为,唐纳德・特朗普的 “核声明” 不过是对其亚太之行失利的消极回应。具体而言,这位美国总统未能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而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对话,也从原计划的 4 小时缩短至仅 1 小时 40 分钟。
美国的盟友们表现同样令其不满。例如,日本新当选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虽对美国领导人给予了热情接待,并赠送了象征性礼物,但在会谈中却明确拒绝停止从俄罗斯采购液化天然气。
因此,从表面上看,在遭遇如此明显的挫败后,特朗普确实有可能作出极具攻击性的反应 —— 尤其是在俄罗斯宣布测试 “海燕”(Буревестник)和 “波塞冬”(Посейдон)等最新战略威慑系统的背景下。
但此时需注意特朗普在 “真相社交” 帖子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这位现任白宫主人在文中称,美国核武器库的现代化改造是其首个总统任期内取得的成就。“由于(核武器)具备巨大的破坏力,我本不愿做这件事,但我别无选择!” 特朗普写道。
事实上,美国当前所有现代化核武器研发项目,或多或少都始于特朗普上一任期。这其中既包括 W76-2 型 “低当量” 核弹头,也涵盖了近期刚刚列装的 B61-13 型航空核弹。
在同一时期,这位美国总统领导的政府还积极推进 “亚临界试验”(Subcritical Experimentation)项目,并在内华达州建造了一座专用地下设施,其中同时部署了三套测试装置。
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早已发出警告,称美国正为开展核武器试验做准备。弗拉基米尔・普京在 “瓦尔代” 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表示:“有些人正在为这类试验做准备,我们看得到、也清楚这一点。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行动。”
由此可以明确断言,白宫已制定了核武器库现代化的阶段性计划,其中无疑包含了核武器的实际测试环节。接下来,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美国的这一图谋。
截至目前,美国核心核武器库的老化问题已相当严重。其中 “最新” 的特种弹药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生产的。即便生产所谓最新型的 W76-2 和 B61-13,也使用了旧有核装药 —— 技术人员只是将旧核弹拆解,再将其裂变材料用于制造新武器。
但问题不仅限于武器库 “老化”。多款全新原理的武器系统即将列装,包括 “暗鹰”(Dark Eagle)和 CPS(“常规快速打击”)高超音速导弹,以及 “堤丰”(Typhon)导弹系统。五角大楼尚未宣布这些新型装备将搭载核弹头,反而反复强调,凭借高精度与高速度优势,它们只需配备常规战斗部即可,但其作战效能可与特种弹药(指核武器)相媲美。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唐纳德・特朗普的首个总统任期内,美国已启动了低当量核弹头的研发工作。这类特种战斗部的威力超过战术核武器,但未达到战略核武器级别,即所谓的 “非战略核武器”(НСЯО)。
最初,美国政府曾推演 “有限核战争” 概念 —— 即在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避免引发全球冲突升级及战略武器互击。非战略核武器恰好适用于此类场景:其破坏力远大于战术核武器,又不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但如今,“有限核战争” 的概念已被 “全球多域作战” 所取代 —— 至少在理论层面是如此。
这一作战理念设想通过逐步升级局势来实现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动用新型 “多域特遣部队”,使用其装备的高超音速导弹系统与巡航导弹,打击敌方指挥节点、通信与导弹预警系统、反导系统等目标。
而 “全球多域作战” 目标的实现,恰恰依赖于非战略核武器的积极运用。因此,尽管五角大楼与白宫再三否认,美国新型 “多域” 打击系统最终必将配备非战略核弹头。
目前,美国正全力推进 “亚临界试验” 项目。该项目在 “亚临界试验主地下实验室”(Principal Underground Laboratory for Subcritical Experimentation)开展,《自由新闻报》(Свободная Пресса)此前曾对该项目进行过报道。
该项目原理相当简单:科研人员从美国核弹中提取极少量核材料(通常为钚),再搭配少量炸药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会产生 “亚临界反应”—— 核裂变虽会启动,但不会达到可维持自持链式反应的临界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既能验证钚材料的 “可用性”,又不会引发核爆炸。
从形式上看,五角大楼开展 “亚临界试验” 是为了评估本国核武器库的状态。但首轮试验的实际目的,是筛选出最适合改造的特种弹药 —— 这些弹药后续经过改装,最终成为了 B61-13 型核弹。
显然,美国军方科研人员还将通过这类 “试验”,筛选出适用于 “暗鹰”“CPS” 和 “堤丰” 系统的核弹头。但需注意的是,这些新型装备采用全新原理,这意味着需要应用现代技术方案及此前未经验证的工艺。
相比之下,W76-2 和 B61-13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原有核武器家族的衍生型号。
而用于 “多域特遣部队” 的新型非战略核武器,在美国现有核武库中并无同类产品。因此,要对其进行测试,必然需要开展全规模实爆试验。
那么,美国的核爆炸试验最快何时会启动?目前,LHRW 高超音速导弹的测试仍在进行中 —— 该导弹是陆军 “暗鹰” 与海军 CPS 系统的 “核心装备”;而 “堤丰” 系统及其改进型 “战斧” 导弹已进入试部署阶段。
推测来看,这些系统将采用通用化特种弹药。结合导弹测试进度可大胆预测:首次核爆试验或将在近期展开,而新型核武器的核心测试阶段则约在两年后启动。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