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估计超过20亿人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约2.54亿人慢性感染,使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
导语
全球估计超过20亿人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约2.54亿人慢性感染,使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原因之一。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治疗显著降低了不良肝病结局的风险,但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因此,CHB非活动期患者或既往HBV感染者仍有HBV再激活的风险,尽管其可自发发生,但在免疫抑制状态或免疫抑制疗法背景下会显著增加这种风险。若未进行筛查和管理,失去针对HBV的免疫控制后,HBV出现的再次激活,可引起急性肝炎,甚至发展成肝衰竭或者死亡。本文介绍了HBV再激活的筛查和管理,以飨读者。
HBV再激活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HBV再激活是指处于CHB非活动期患者或既往HBV感染者活动性肝炎的复发。不同指南对HBVr定义有所不同,但一般原则相似(表1)。
表1 不同指南对HBV再激活的定义
HBV感染者即使仅有抗-HBc阳性,不代表乙肝感染的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可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当这类人群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或者抗肿瘤治疗时,体内的免疫细胞例如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会受到抑制,活性降低。因此,HBV失去体内免疫细胞的抑制出现大量复制,待停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抗肿瘤药物时,免疫细胞功能恢复,免疫系统恢复,开始大量清除病毒,体内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出现肝细胞迅速大量坏死,进而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等严重难以控制的情况。
预防HBV再激活的筛查
AASLD和EASL及我国2019乙肝管理指南均建议:使用何种免疫抑制剂都应该进行筛查,推荐的筛查实验室检查包括HBsAg、抗-HBc和抗-HBs。另外对于HBsAg阳性的患者,应考虑额外进行HBV DNA和HBsAg定量检测;同时还应在肝病学家的指导下进行肝纤维化的评估。侵袭性肝纤维化评估主要为肝脏穿刺活检,非侵入性评估主要包括瞬态弹性成像、基于实验室参数的血清学公式,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Forns指数和FIB-4评分等。
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导致HBV再激活风险因素众多,包括病毒相关因素、药物相关因素以及宿主相关因素。HBV风险分层对于指导后续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可根据HBV血清学状态和免疫抑制类型进行评估(表1)和管理(图1)。此外,与 HBV再激活风险较高相关的患者特征包括男性、年龄较大、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血液系统疾病(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相比)。在肝硬化患者中,HBV 再激活的风险显著更高,后果也更严重。而近期研究发现,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HBV合并感染的患者中,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也与HBV再激活的风险相关。
表1 根据HBV血清学状态和免疫抑制类型的HBV再激活风险
图1 基于HBV血清学和免疫抑制患者风险类别的HBV再激活管理
HBV再激活的治疗和管理
可采取两种策略管理HBV再激活,一方面可在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及结束后6-12个月开始NA预防性治疗。另一方面,可监测HBV相关指标(ALT、HBsAg、HBV DNA 每 3 个月一次),并在首次出现HBV再激活迹象时提供“按需”予以NA治疗。在决定采用抗病毒预防性治疗还是监测时,应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充分讨论后作出决策,以实事求是地评估患者维持规律长期监测的能力和意愿。
如果开始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应选择高效和高耐药基因屏障的一线 NA 治疗药物,如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应至少持续到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结束后6-12个月。但对于使用B细胞耗竭生物制剂的患者,由于有报告称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迟发甚至极迟发的HBV再激活,因此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18个月)。
参考文献:
[1] Vutien P, Nguyen MH. HBV Reactivation in Immunosuppressed Patients: Screening,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Viruses. 2025 Mar 9;17(3):388.
[2] 陈顺,解有成,王俊科,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与HBV再激活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06):1424-1430.
[3] 黄娇凤,姚丽熙.激素、抗肿瘤治疗需警惕乙肝再激活[J].肝博士,2024,(02):30.
[4] 雷定佳,秦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研究进展[J].肝脏,2022,27(10):1135-1138.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消化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