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不如好邻居?狐獴用粪便打脸遗传学!菌群共享改写健康格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9:27 1

摘要:《动物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狐獴所属的群体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亲缘关系、饮食或温度等环境因素。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最新研究发现,狐獴之间的社交互动对其健康与生存至关重要——这得益于它们共享有益的肠道菌群。

《动物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狐獴所属的群体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亲缘关系、饮食或温度等环境因素。

微生物群系能带来多重健康效益,而含有有益细菌的健康微生物群系对动物的免疫力、行为及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狐獴栖息于严酷的沙漠环境,它们会形成大型社会群体(称为“群落”或“氏族”)。虽然群居生活能提供防捕食保护,但这项新研究表明,社交生活还可能带来重要的健康效益,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由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ARU)的克里希纳·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姆博士(Krishna Balasubramaniam)领导,分析了来自南非卡拉哈里研究中心八个社会群体中146只野生狐獴的500多份粪便样本。

研究人员鉴定出119种肠道细菌,并发现与个体特征、社会因素或环境因素相比,社会群体归属对狐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具有最大影响。

先前研究虽已证实“社会微生物组”的存在,但本研究首次评估了动物社会群体这一因素,并将其与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年龄性别、气候条件、进食与排便间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力进行了对比。

研究人员发现,群体归属对细菌相似性的影响远大于亲缘关系,这表明“水平传播”——即通过社交接触、公共空间及梳理等行为共享细菌——的作用远大于父母遗传。

研究还发现,当狐獴加入新群体时,其微生物组能迅速调整。微生物组多样性较低的个体,往往携带其多样性更高的群居伙伴所共有的细菌子集,这表明每个社会群体内部都存在一个共享的“核心”微生物组。

首席作者、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保护与动物行为学高级讲师克里希纳·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姆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群居生活对狐獴有益肠道细菌的组装与共享具有强大影响,其作用强度甚至超越年龄、健康状况或环境条件等因素。”

“我们还发现了有益细菌稳定共存的‘网络’,表明这些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形成紧密关联,这在沙漠干旱或疾病侵袭等严峻环境中对健康与生存至关重要。”

本研究为塑造微生物群落的因素提供了新见解,揭示了社会动态如何增强动物种群的韧性,甚至带来适应性优势。

“动物群体性行为的演化源于显著益处:幼崽协作照料、食物获取效率提升及掠食者防御能力增强。”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姆补充道,**“我们的发现进一步证实,有益微生物的共享可能是群体生活的另一重要优势。**理解这些动态有助于我们建立社会行为、微生物组与动物健康——乃至生存能力——之间的关联。”

在卡拉哈里的严酷沙地上,这些微小的生物正通过彼此的体温、梳理和共同的洞穴,交换着肉眼不可见的生命盟友。这种古老的社交契约,或许正是它们对抗荒漠、得以存续的隐秘基石。

你对动物的社交行为还有哪些了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无敌浩克一点号

相关推荐